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1 06:37
【摘要】:纳米复合材料既具有各成分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也具备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所产生的综合性能,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方面必将成为研究热点方向。本论文制备了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构置了三种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检测亚硝酸根和过氧化氢的新方法。该研究推动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内容的丰富,拓宽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全文共分三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液相法设计合成了新型层状纳米复合材料-Ag/TiO2/r-GO,将其修饰在GCE表面,构置了无酶NO2-传感器。研究表明,Ag/TiO2/r-GO 对 NO2-的氧化电流信号与其浓度在1.0 μM-1.1 m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112.0 μA·mM-1·cm-2,检出限为0.4 μM。此外,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各水样中N02-测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2.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Cu-CuO/GCE传感器,建立了检测过氧化氢的新方法。实验表明,Cu-CuO对H202的催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5.0 μM-12.0 m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14.5 μA·mM-1·cm-2,检出限为8.6μM。该研究为设计制作简单、造价低、稳定的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3.通过一步水热法和还原法合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Fe3O4@C-Cu),将其固定在GCE上,构置了基于Fe3O4@C-Cu的新型无酶H202传感器。研究表明,Fe3O4@C-Cu对H202电流信号与其浓度在80.0 μM-372.0 m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2.6μM。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长期稳定性,良好的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
[Abstract]:Nanocomposites have not onl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ach component, but also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produc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mong the component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nanocomposites to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is bound to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In this paper, novel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three kinds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were constructed, and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trite and hydrogen peroxide was established. This research promotes the rich research contents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widens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nanocomposite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 novel layered nanocomposite, Ag/TiO2/r-GO,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liquid phase method. It was modified on the surface of GCE and an enzyme-free NO2- sensor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xidation current signal of Ag/TiO2/r-GO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0 渭 M / 1. 1 m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112.0 渭 A mM- 1 cm-2, is 0. 4 渭 M. In addition, the sens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N02-in water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2. The Cu-CuO/GCE sensor was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nd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wa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alytic current of Cu-CuO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5.0 渭 m ~ 12.0 m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14.5 渭 A mM- 1 cm-2, is 8.6 渭 m 路mol ~ (- 1).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imple, low-cost, stable sensors. 3.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Fe3O4@C-Cu) were synthesized by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reduction method and immobilized on GCE. A novel enzyme-free H2O2 sensor based on Fe3O4@C-Cu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signal of Fe3O4@C-Cu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80.0 渭 m ~ 372.0 m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32.6 渭 M 路mol ~ (- 1). In addition, the sensor shows long-term stability,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anti-jamming 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中俊,漆宗能,王佛松;聚合物阻燃新途径——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殊阻燃性[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2 李同年,周持兴;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慧菊;1999年中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文摘[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2期

4 王德禧,李蕴能,李兰,孟丽萍;世界塑料新材料发展概况(2)——纳米复合材料[J];塑料;2000年02期

5 钟立;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6 F.Mazaleyrat ,L.K.Varga ,秦添艳;铁磁纳米复合材料[J];上海钢研;2002年03期

7 胡源,汪少锋,宋磊,陈祖耀,范维澄;聚合物/层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8 刘书惠;《纳米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9 李新贵,曾剑峰,黄美荣;新型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4年01期

10 刘立华;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文娟;侯文静;朱从山;周正发;徐卫兵;任凤梅;;掺铜ZnS/MAA-co-HFBA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耐光降解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彭峰;翟兰兰;刘若望;袁继新;;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冯西桥;;聚合物——分层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细观力学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魏连启;余剑英;;酚醛树脂/有机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平;;阻燃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200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天西;;Nanoindentation在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冯芳;刘预;赵斌元;胡克鳌;;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A];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南江林;;阻燃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祖丽华;李青山;;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黄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辛建泉;尚亚超;沈少雄;刘雪莹;刘文涛;朱诚身;何素芹;;尼龙1010/蛭石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玉春;纳米复合材料能否风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李闻芝;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研讨会将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李伟;汽车用上纳米复合材料部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渤海投资 周延;武汉塑料 突破60日均线压制[N];证券时报;2004年

5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市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华凌;纳米复合材料提升自充电池性能[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塑化;聚合物系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03年

8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包装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纳米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到新能源领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刘霞;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智能方法在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2 崔哲;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膨胀阻燃剂/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邱龙臻;聚合物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成双;大豆油基聚氨酯的改性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岩岩;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磁、传感等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张天水;聚酯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叶欣;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王海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黄明福;环境友好热塑性淀粉/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柯;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中介观粘土网络及其对大分子链松弛和取向行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午海霞;聚合物/磷(膦)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庆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乐乐;纳米复合材料中表面/界面效应对动应力的影响[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1年

4 鲁秀玲;聚乳酸/醋酸淀粉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高压釜发泡[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马春华;石墨烯基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电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史星伟;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弘胤;尼龙6/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8 王冬霞;两种聚合方式对不同质量比的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9年

9 曹斌;多孔碳/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洪涛;黏土/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橡胶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1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451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