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冲击后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15 05:10
【摘要】:基于三维逐渐损伤理论和有限元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在冲击载荷及冲击后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冲击能量、不同冲头材料、不同应力水平等因素对碳纤维假脚的冲击损伤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的损伤模式主要为基体开裂、纤维压缩和分层。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上述3种破坏模式的损伤单元数逐渐增大;尽管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的疲劳循环次数逐渐降低,但二者之间并不满足线性关系,即存在冲击能门槛值。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而言,其冲击能门槛值为7J;冲头材料越硬,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冲击损伤面积越大,疲劳性能下降越剧烈;碳纤维复合材料假脚的疲劳循环次数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dual damage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failure proces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feet under impact load and fatigue load after impact is analyzed, and different impact energy and different punch materials are studied.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ess levels on impact damage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fe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mod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feet under impact load are mainly matrix cracking, fiber compression and delamin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act energy, the number of damage elements in the above three failure modes increases gradually. Although the number of fatigue cycl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fee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act ener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does not satisfy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that is, there is a threshold value of impact energy. For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false foot, the impact energy threshold is 7J, the harder the punch material is, the larger the impact damage area of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e is, and the more severe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decreases. The fatigue cycle tim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fee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stress.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教育部微创医疗器械工程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268)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项目(15DZ2251700)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菁;钛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自行车领域的应用[J];中国自行车;2000年01期

2 舒卫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品中的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3期

3 ;碳纤维复合材料[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年11期

4 钱伯章;朱建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和汽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4期

5 罗益锋;;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动向[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3期

6 肖文刚;王嵘;乔仁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筒受外压结构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4期

7 ;碳纤维复合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5期

8 王春净;代云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年02期

9 杨小平;黄智彬;张志勇;杨虎平;周宇君;;实现节能减排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10 唐见茂;;抓住机遇迎接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新时期[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平;隋刚;李鹏;于运花;;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及应用进展[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常量;张建飞;;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初探[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胡良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与产业机遇[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郭永超;高成;宋双;杨强;;不同激励源作用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A];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C];2012年

5 陈亚莉;;第15章 碳纤维复合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C];2011年

6 李兰柱;康仁科;;碳纤维复合材料无垫板高速钻孔技术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付春明;匡弘;付刚;于昕;杨炳东;;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用中温固化结构胶粘剂体系[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李园春;刘艳;李彤;范桂彬;;钛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领域的应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钟天麟;周祝林;;碳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敖辽辉;;高精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具制造技术[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文;碳纤维复合材料开拓尚需时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记者杨静;碳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勤勤;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N];中国建材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李超;复材或因工业而“火” 群商逐利瓶颈待破[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刘轩;碳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N];中国纺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罗兵;身轻如燕方能九天揽月[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博启;俄罗斯加快发展机用复合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获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金锋;LAMILUX推出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2年

10 李晓岩;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华志恒;基于信号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鲍永杰;C/E复合材料制孔缺陷成因与高效制孔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红彦;生物降解聚合物/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结晶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曾俊;碳纤维/铜和CuO纳米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长亮;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特性和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李钊;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钟卫洲;复合材料弹侵彻靶体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凡汉云;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检测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董琪;碳纤维复合材料雷击损伤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15年

3 秦蓓;辐射—导热耦合传热下复合材料当量导热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魏宏远;基于背散射信号时频分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陈永乐;聚醚砜/环氧树脂/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彭传玉;剪切增稠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U,

本文编号:2477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477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2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