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烧蚀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图文】:
脂odified phenolic resin or Boron-containi有广泛应用[76]。硼酚醛树脂由于硼原子,B—O 键的键能 (774 KJ/mol)高于 C,硼酚醛的热解温度高,残炭率高[77]。合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主[79,80]]和共聚共混法[81]。硼酚醛的耐热提高。如,Y H Liu[82]等人用超支化硼高达 75.4%;J G Wang[83]等人用 B4C 改8.4%;L Liu[84]等人用硝酸、二氨基二进而采用甲醛水溶液法合成的纳米改性提高了 36.7oC,残炭率提高了 6.2%。厂采用固相生成法合成硼酚醛,固化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仅为 0.23%,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弯曲模量分别达 111GPa 和 105GP嗪树脂在 50oC~218oC 之间树脂粘度约为 64%。树脂Polyarylacetylene, PAA)是乙炔基芳 树脂的聚合反应为加成反应,无低应用于 RTM 成型工艺。PAA 树脂固 1.4 所示。PAA 树脂固化物在 450900oC 的残炭率在 80%以上,甚至有改善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97,98,99]。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开;代模栏;张琳;;火箭喷管用烧蚀材料(摘要)[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梅其志;火箭发动机中熔化烧蚀和碳化烧蚀的简化理论应用[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3 易法军,孟松鹤,梁军,杜善义;防热复合材料高温体积烧蚀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易法军;刘永清;翟鹏程;匡松年;;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过程热应力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5 高守臻;魏化震;李大勇;齐风杰;;烧蚀材料综述[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2期
6 何小芳;霍国洋;王志刚;戴亚辉;曹新鑫;;聚合物基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制造;2011年10期
7 杨德军;李旭东;;防热复合材料高温炭化烧蚀过程的数值分析[J];功能材料;2013年04期
8 张坪;;烧蚀中聚合物的分解过程[J];纤维复合材料;1985年03期
9 欧阳小凯;;耐热之冠——烧蚀材料[J];今日科技;1990年08期
10 冯水龙;;乙丙胶烧蚀材料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良全;薛忠民;肖永栋;王奎顺;马吉周;鲍国苗;;低密度防热材料的动态烧蚀与隔热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多太;张曦;;阻火、阻燃与聚氨酯硬泡的防火技术航天烧蚀材料的民用化[A];第十四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学会长三角地区分会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波;;非烧蚀材料中的氧扩散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易法军;刘永清;匡松连;翟鹏程;;炭/酚醛复合材料高温烧蚀过程实验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唐红艳;王继辉;冯武;张莉;;耐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唐红艳;王继辉;冯武;张莉;;耐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初平;石义雷;杜百合;王国林;吴礼恒;;非烧蚀材料服役环境及其地面试验初步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郭凯红;王春华;李直蔓;彭金花;;多层内联碳织物/酚醛烧蚀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9 唐红艳;王继辉;冯武;张莉;;耐烧蚀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王苏;崔季平;范秉诚;何宇中;;聚丙烯高温热解聚动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黄琦 通讯员 宋曙光;返回舱“减肥”8.7公斤背后的故事[N];中国航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祥志;电火花诱导烧蚀加工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王鹏;石墨表面耐烧蚀抗氧化复合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边立平;耐烧蚀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谭畅;强脉冲离子束产生的烧蚀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杨德军;防热复合材料烧蚀行为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亚西;ZrB_2对轻质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隔热及力学性能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韩晓光;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表面的烧蚀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文波;C_f/SiC基体等离子喷涂耐烧蚀涂层性能与防护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立锋;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徐荣青;高功率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力学效应的测试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光;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磊;热硫化硅橡胶基耐烧蚀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婷;RTM用耐烧蚀改性酚醛树脂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2015年
4 郭倩;C_f/Zr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许阳阳;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条件下的热—化学耦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姚从菊;再入飞行器烧蚀层内热质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杨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烧蚀及内部传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志鑫;大电流下的电极烧蚀试验装置设计及烧蚀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张羽;高超声速弹丸气动烧蚀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迪;酚醛树脂浸渍碳纤维三维编织体的成型与烧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0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3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