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l含能结构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图文】:
·3470·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第46卷的释能行为。如图1所示,通过Φ14.5mm口径弹道枪对试样进行加载。在距枪口一定位置放置测试靶,对试件的速度进行测定。目标靶为准密闭容器,靶前端为0.5mm的薄铁皮,靶内放置一厚钢板。试件通过撞击薄铁皮穿孔进入密闭容器内,然后撞击厚钢板产生剧烈化学反应。2结果与讨论2.1烧结温度烧结温度是制备Ni-Al含能结构材料非常重要的参数,烧结温度过高则使Ni原子和Al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金属间化合物导致能量损失严重;烧结温度过低,Ni粉和Al粉颗粒间扩散微弱,无法形成化学结合,力学性能较差。因此,为了确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对Ni-Al含能结构材料素坯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等温1h的DSC表征(图2a)。由图2可知,烧结温度为560和550℃时,DSC曲线出现明显的放热峰,表明Ni颗粒和Al颗粒之间发生放热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烧结温度为540和530℃时,DSC曲线在等温期间呈现缓慢释能趋势;烧结温度为520和510℃时,,DSC曲线几乎为一条直线,原子间扩散微弱。由于试样的烧结是在低于Al的熔点进行,烧结过程中颗粒的相互联接主要是通过颗粒表面层原子的扩散来完成的,低温下微弱的原子扩散无法在颗粒间形成较高的联接强度。因此,Ni-Al能结构材料的烧结温度应高于510℃。图1弹道枪试验装置示意图Fig.1Schematicofballisticexperimentalsetup图2Ni-Al含能结构材料等温DSC曲线Fig.2IsothermalDSCcurvesofNi-AlESM为了进一步确定试样的烧结温度,对不同温度等温1h的烧结试样进行XRD表征。由图3可知,510、520和530℃烧结的试样主要成分为Ni和Al;540℃的烧结试样主要成分为Ni、Al和少量的Al3Ni;550℃的烧结试样主要成分为Ni、Al、Al3Ni和Ni2Al3;560℃的烧结试样主要成分为Ni
涞眉?锐。同时,由于烧结过程中部分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引起能量密度的小幅度降低;烧结温度为560℃时,大量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导致Ni-Al含能结构材料能量损失严重,烧结试样的DSC曲线放热峰消失。由能量密度和力学性能分析可知,烧结温度由510℃上升至550℃Ni-Al含能结构材料的能量密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抗拉强度和压缩强度则明显提高。烧结温度为540和550℃时,Ni-Al含能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能量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烧结温度下的试样性能,且烧结温度为550℃时能够获得力学性能和能量密度俱佳的Ni-Al含能结构材料。图6Ni-Al含能结构材料DSC曲线Fig.6DSCcurvesofNi-AlESM表3不同烧结温度的Ni-Al含能结构材料的能量密度Table3EnergydensityofNi-AlESMatdifferentsinteringtemperaturesT/℃510520530540550Ti/℃651.9644.2653.5645.5648.2Ed/J·g-1512.7454.2484.9413.9436.1Note:Ti-initialreactiontemperature;Ed-energydensity1020304050Distance/μm100806040200leEmnetonCtne/att%NiAlabNiAl10080604020001020304050Distance/μm600620640660680700dTd/tTemperature,T/℃DSCd2Td/t2DDSCd3Td/t3DDDSCAB400500600700800Temperature,T/℃eatHFlwoEx.o560℃550℃540℃530℃520℃510℃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P20123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结构材料将向梯度性材料发展[J];金属世界;2005年05期
2 周洪英;;美开发出可存储大量气体的结构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3 朱菊英;;适量、适当、适时——谈谈有结构材料对提高科学探究效率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9期
4 屠振尧;夏锡恩;;超低温环境下结构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J];强度与环境;1983年02期
5 葛庭燧;发展先进结构材料中的物理学和力学交叉问题[J];自然杂志;1995年01期
6 朱振峰;孙洪军;刘辉;杨冬;张建权;郭丽英;;氧化铝微纳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5期
7 高秋明,王启刚,陈云霞;二维层状空旷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6期
8 陈东;;新方法有望发出新型硅结构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9 蒯正心;;自然大气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可行性研究[J];环境技术;2007年06期
10 戴受惠,Г.А.雅辛斯卡娅,Г.В.莎姆索诺夫;硼化铬-钼系的研究[J];金属学报;195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路勇;李剑锋;姜芳婷;王苗苗;王红;陈丽;何鸣元;;新型整体式微纤结构材料技术及其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珂嘉;刘吉平;孙桂媛;;一种新型难燃结构材料的制备研究[A];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李凯;余立琼;栾志强;叶平伟;杨德瑞;梁国杰;吴琼;;轻质碳基泡沫的空间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尹益辉;李思忠;陈裕泽;张光军;;强激光辐照下的结构材料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5 ;序[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美研发出模拟血管结构的复合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茅t挪
本文编号:253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3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