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gden应变能函数的介电弹性体理论建模与数值分析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海军工程大学船舶振动噪声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3209)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循军;崔英德;尹国强;黎新明;廖列文;;耐高温有机硅弹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2 何敏;;适用于减震器的新型弹性体复合材料[J];现代橡胶技术;2012年04期
3 日光;聚亚胺酯弹性体材料用于概念车[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3期
4 陈嘉俊;鄂世举;曹建波;汤家炜;廖丽琴;嵇佳;许琬璐;胡意立;;介电弹性体发电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5 欧阳杰;胡意立;;新型电致活化材料—介电弹性体的驱动特性研究[J];机电工程;2011年10期
6 白泉;程玉兰;王高升;;电流变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测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刘玉云;俞燕蕾;;光致形变液晶弹性体的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13年02期
8 冷劲松;张震;刘立武;刘彦菊;杜善义;;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01期
9 杜荣昵,高小铃,渠成,陈敏剑,王跃林;聚甲醛/弹性体/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研究[J];塑料工业;2004年02期
10 宋静;栗宏亮;刘少云;;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立群;;先进弹性体基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平翔;汪谟贞;葛学武;;PET辐射接枝共聚物对增韧PET/弹性体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3 郝丽梅;师展华;赵晓鹏;;淀粉/硅橡胶复合电弹性体可控力学行为[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立群;刘军;王振华;吴丝竹;卢咏来;;纳米颗粒在无定形弹性体大分子基质中的分散、聚集、界面及增强机理的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苏亭;碳系填料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及电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2 朱黎辉;电活性介电弹性体膜型材料电致应变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丹;新颖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4 范艳层;顺丁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的研制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秦秀敏;聚醚型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改性、形态结构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沈建祥;弹性体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石墨烯核壳杂化粒子/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冯芝娟;NR/EPDM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葛彩军;介电弹性体发电机机电耦合机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见见;金纳米棒/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郝旭东;纳米粒子增强弹性体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及本构方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舒俊杰;CM/EPDM合金弹性体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7 罗晓健;介电弹性体力电耦合变形与能量转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夏永强;磁流变弹性体流变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尹若元;具有长共轭介晶基元液晶弹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光致形变[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马琴;石墨烯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电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2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3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