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纳米团簇和不同形状金纳米颗粒间能量转移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4 04:13
【摘要】:激发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是近场荧光材料和猝灭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能量转移几率和供受体间距相关,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原子尺,衡量纳米尺寸的距离。金纳米团簇具有稳定的荧光特性,耐光性强,荧光光谱可由团簇尺寸调节等优点,在生物成像、重金属离子检测、生物标记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构想,将具备生物相容性的金纳米团簇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原子尺。本文实验制备出稳定的牛血清蛋白包裹的金纳米团簇,以牛血清蛋白包裹的金纳米团簇作为能量供体,不同金属纳米材料(金纳米棒、金纳米颗粒)作为能量受体建立新型能量转移系统。通过对不同系统中金纳米团簇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测量,对能量转移过程展开研究。发现这种新型能量转移系统中,激发能量转移能够发生,甚至能量供体和受体之间隔着一个蛋白质的长度时也可以完成。金纳米团簇出现明显的荧光猝灭,能量由金纳米团簇转移到其他金属纳米颗粒。用泊松郎模型,偶极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模型,计算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FRET)纳米材料表面能量转移(NSET)特征长度,绘制FRET和NSET转移几率随距离的变化曲线,比较金纳米团簇和不同金属能量转移体系中的效率,认为这种远程的能量传递可能是以一维偶极发射器和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相互作用产生的表面能量转移为主,NSET转移几率与供受体之间距离四次方分之一成正比,这种能量转移突破了传统的FRET的长度局限。因此我们创新性的引入金纳米团簇和金属纳米粒子组成的NSET体系,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新型长距离的原子尺。
【图文】:

示意图,共焦显微镜,光学系统设计,显微镜载物台


懫用计算机处理图像信息。提高了对图像的处理能力。逡逑共焦显微镜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实验室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原理设计并制作了逡逑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应用共焦原理显微镜原理,光学系统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逡逑激光光源发出的探测光由绿色线条表示,通过透镜和分光片进入显微镜照射在样品上,逡逑样品发出的光线由黄色线条表示,,通过显微镜反射回原光路,由光束分离器透视,与光逡逑源光线分开,通过凸透镜和小孔汇聚在光探测器PMT上,光纤将光信号输入进计算机,逡逑直观呈现出图像或光谱。在设计光路时,除了设计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还逡逑额外添加了表面成像系统。LED灯发出的光线由红色线条表示,通过透镜照射在样品上,逡逑同样利用共焦显微镜原理,被测量样品反射回的光线通过透镜和分光器在透镜焦点位置逡逑汇聚,由CCD光成像系统成像。逡逑13逡逑

直径,形状


图13邋Si02包覆金纳米棒TEM图逡逑金纳米棒的TEM图中也可以看到,金的纳米棒直径在20±lnm,80±4nm形状近似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O4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金锋,窦瑞芬,李绍春,刘洪,徐茂杰,刘熙,厉建龙,薛其坤,李志强,张绳百;纳米团簇晶体的制备和结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5期

2 冯黛丽;冯妍卉;张欣欣;;小尺寸铝纳米团簇的相变行为[J];物理学报;2013年08期

3 卢敏;陈巧;;银纳米团簇负热容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实验;2007年12期

4 何杰;纳米团簇二维人造晶格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5 毋志民,何焕典,罗强,王新强,肖绪洋,甘飞;银、钴和铂原子纳米团簇熔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6 龚艳春,武文远,毛益明,陈广林;纳米团簇淀积过程的分形聚集特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罗强;王新强;何焕典;毋志民;肖绪洋;;铜、银及铂原子纳米团簇熔点随尺寸非单调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2期

8 毋志民;刘莉;王新强;;大尺寸贵金属纳米团簇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9 何焕典,王新强,毋志民,罗强,肖绪洋,甘飞;铜、银和铂原子纳米团簇负热容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夏春雷;;钠纳米团簇的光吸收和体等离激元:理论分析(英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琴;刘正东;;非晶纳米团簇的辐射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喜波;唐永建;黎军;师红丽;王红艳;杨向东;;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银纳米团簇颗粒及表征[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宏涛;;极小纳米团簇堆垛结构研究[A];第五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会议日程摘要集[C];2012年

4 江源;彭树德;王春雷;徐淑宏;林小燕;柏凡;王著元;崔一平;;一步制备发光银纳米团簇[A];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江西 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13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卞平平;周晶;刘跃英;马占芳;;一步法合成强红色荧光金纳米团簇并用于癌细胞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6 高嶷;;金纳米团簇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对催化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毋志民;王爱玲;周明发;田健;熊建波;贾志林;;不同降温速率对大尺寸贵金属纳米团簇热力学性质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宋文波;田雪飞;刘海燕;;企纳米团簇有序功能膜的控制生长[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9 裴勇;刘春艳;;“分解-组装”方法:一种快速的结构搜索算法应用于巯基配体保护金纳米团簇的结构预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刘乐全;邓友全;;负载金纳米团簇上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选择还原研究[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于洋 记者 李泳沩;铜纳米团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吉林日报;2011年

2 ;新纳米材料全同金属纳米团簇问世[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森堡;人能靠光合作用活着吗?[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普;银、金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张鹏;利用遗传算法对金属表面纳米团簇结构性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国建;双金属纳米团簇的热力学过程和并合行为对其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婉珍;金纳米团簇薄膜的量子化充放电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媛媛;金纳米团簇的可控制备及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周昌杰;半导体掺杂和表面若干稳定结构及其性质[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凌霄;强荧光金纳米团簇的制备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季婉茹;荧光银纳米团簇的绿色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晶晶;铜、银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4年

4 贾洁;金纳米团簇和不同形状金纳米颗粒间能量转移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周治君;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中应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罗;含硫醚聚合物配体结构对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柳静;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比色传感器的检测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8 金申申;金纳米团簇的动力学控制合成与手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朱修怡;苄硫醇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合成方法研究和性质探索[D];安徽大学;2014年

10 肖旺钏;脉冲激光轰击连续制备C_(60)原位修饰金属纳米团簇杂化材料[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4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