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含分层缺陷复合材料夹芯梁力学特性及失效模式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4 05:30
【摘要】:为研究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对含面芯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夹芯梁开展了系列轴向压缩试验,采用高速摄影仪记录结构的变形形态及破坏过程,对结构出现的欧拉屈曲、剪切屈曲、局部面板褶皱、纤维压缩破坏等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梁长度、表层厚度、芯层厚度、缺陷尺寸等参数对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厚度对结构的失效模式及承载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对于贯穿型矩形缺陷,当缺陷因子μ≥0.05时,结构发生局部屈曲失效;局部屈曲为非稳态失效,当面板出现局部褶皱后,面芯分层缺陷迅速沿轴向向两端扩展,扩展路径可由面芯界面层进入芯层,造成芯层的剪切破坏。
【图文】:

示意图,试件,示意图,芯层


度S=68.5MPa。芯层为DivinycellH100聚氨酯泡沫,密度ρ=100kg/m3,压缩模量Ec=135MPa,,拉伸模量Et=130MPa,剪切模量Gc=35MPa,泊松比μ=0.4,压缩强度C=2MPa,剪切强度S=1.6MPa。在表层与芯层界面处,置入聚四氟乙烯薄膜预制贯穿型矩形面芯脱粘缺陷件,试件均单侧含缺陷,缺陷处用红色进行标记,缺陷侧记为N侧,非缺陷侧记为S侧。1.2试验方案夹芯梁试件几何参数如图1所示,试件共包括A、B、C、D四个系列,分别讨论长度、表层厚度、芯层厚度、缺陷尺寸对极限承载及屈曲特性的影响。试件编号及几何参数情况如表1所示。面内压缩试验在MTS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机量程为50kN。试件底端采用刚性法兰固定,顶部采用滑动约束,并以0.3mm/min速率施加轴向位移压缩载荷。采用APX12型高速摄影机捕捉试件在不同阶段的变形情况及失效过程。图1试件示意图Fig.1Geometricparametersofspecimens·66·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第28卷

剪切屈曲,芯层,欧拉


00216110B4400500416110C140050026210C2400500210210C3400500216210D1400500216210D2400500216220D34005002162402试验结果分析2.1典型破坏模式由试验结果可将复合材料夹芯梁破坏模式归纳为弹性欧拉屈曲、芯层剪切屈曲、局部面板褶皱、芯层剪切破坏、面板压缩失效等形式。下面选取典型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1)整体屈曲。当面芯脱粘缺陷尺寸较孝试件长度较大时,易发生整体屈曲失效。图2为欧拉屈曲,图3为芯层剪切屈曲,均属于整体屈曲,两者主要区别为芯层变形形态不同。欧拉屈曲最明显的特征是整个结构呈现半波弯曲形态,芯层随面板发生弯曲。由于试件仅单侧含有面芯缺陷,N侧刚度较低通常出现凹变形,S侧出现凸变形;当结构的面板刚度较大、芯层刚度较小时,易发生芯层剪切屈曲。芯层剪切屈曲中芯层几乎不随面板发生转动,呈剪切破坏模式,但两侧面板仍可以继续承载,最后面板出现压缩破坏(见图3)。图2欧拉屈曲Fig.2Eulerbuckling图3芯层剪切屈曲Fig.3Coreshearbuckling2)局部屈曲。当N侧面板较雹刚度较小或缺陷尺寸较大时,N侧面板易出现局部屈曲,局部屈曲的主要特征是面板出现局部褶皱、短波弯曲形态。图4为混合屈曲形态,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试件首先出现整体屈曲形态,呈半波型弯曲变形。随后,夹芯梁的N侧面板出现反向的局部褶皱,并伴随面芯脱粘区域的迅速扩展。由于缺陷侧面板较薄,很快出现纤维压缩破坏,导致结构丧失承载能力。图5为对称型局部屈曲形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宋玉普;何振军;;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多轴压下强度与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姚家伟;宋玉普;张众;;普通混凝土三轴压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07期

3 彭超义;肖加余;曾竟成;;主承力缠绕管件轴压强度实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5期

4 王虎长;胡建民;赵雪灵;;玻璃钢复合材料轴压构杆稳定性分析[J];电力建设;2011年09期

5 赵永生;王嘉伟;俞家欢;李春雨;张德刚;;FRP筋增强PP ECC轴压柱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5期

6 白卫峰;管俊峰;崔莹;陈健云;;混凝土双轴压-压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年06期

7 彭超义,曾竟成,杜刚,肖加余;缠绕管件轴压下径向形变和破坏模式的有限元分析与验证[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年02期

8 魏公涛;;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林海;;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组合力学指标及其稳定承载力的理论计算[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2 韩林海;冯九斌;;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工作特性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3 招炳泉;沈文伟;蒋家奋;汤关祚;王乐明;;自应力钢管混凝土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久宪;冷弯薄壁型钢四肢双箱形拼合柱轴向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董崇海;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风电塔架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曾向往;FRP管的力学计算及FRP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高阳;轴压作用下椭圆形钢管的稳定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林斯嘉;复式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苗雨;高强新型箱形组合轴压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7 孙玲玲;重组竹顺纹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6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76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