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固态纳米孔的纳米粒子传感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6 23:06
【摘要】:纳米孔是有望实现快速检测且成本低于1000美元的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核心部件,按纳米孔基材可分为生物纳米孔和固态纳米孔。生物纳米孔具有固定的尺寸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它们结构的稳定性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支撑孔的脂质层的敏感性及固定的孔径尺寸大大限制了生物纳米孔检测的条件和范围。相较而言,固态纳米孔优势更显著,比如机械强度高、结构稳定、环境耐受性强、孔径孔型可控、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表面及孔内标记与修饰等。除了DNA序列的检测,固态纳米孔也被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小分子、纳米颗粒以及金属离子的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是自然水体中的一种毒性蓝藻,它由于自身的环状稳定结构在水中很难降解而长期存在于生态循环系统,对人体具有强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人类可饮用水中MC-LR含量应少于1μg/L。目前报道对MC-LR检测的方法大多耗时长,灵敏度低,急需探索新的快速准确检测MC-LR的方法和技术。本课题依托固态纳米孔检测技术,利用金纳米粒子高表面积/体积比和可与各种巯基、膦基和氨基配体等多官能团作用以及特有的光学特性等优点,提出了一种与之前检测方法本质不同的MC-LR快速识别方法。首先本课题对两种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进行了纳米孔的运输特性研究,得出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穿过氮化硅纳米孔时产生的电流阻塞的不同分布情况,为后续MC-LR的检测试验奠定了基础。继而将MC-LR的适配体DNA以及适配体的互补链DNA(cDNA)分别固定在金纳米粒子上,通过两互补链的结合制得金纳米粒子网络,而MC-LR与其适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能将金纳米粒子网络解开,经离心分离后利用纳米孔检测溶液中纳米粒子复合物的过孔电流信号,验证了本课题提出的基于氮化硅纳米孔的金纳米粒子-适配体传感器对MC-LR的特异性识别。
【图文】:

示意图,孔结构,示意图,纳米孔


a. α-溶血素 b. MspA c. phi29 噬菌体连接图 1.1 生物纳米孔结构示意图[85]枝杆菌孔蛋白(MspA)纳米孔(图 1.1 b)是一个外部直径约 9 nm,最小处直径 1.2 nm.2nm 通道区域的长度大约有 0.6nm,而由于其更小尺寸的纳米分子检测的精确度上要比 α-溶血素(a-HL)纳米孔高很多,,并能够耐受的酸碱度具有相当大范围,在 100℃的温度条件下也活性。因此被认为是 α-溶血素纳米孔之外的另一个更加值得研设备。如 2010 年 Derrington 等[13]利用已组装的耻垢分枝杆菌孔流区分了所有四种 DNA 核苷酸,并且能够分解当双链 DNA 在苷酸时单链 DNA 上的单碱基。在将 DNA 的一系列双链片段穿纳米孔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简单的 DNA 测序方法的原理证已装备的耻垢分枝杆菌孔蛋白 A 检测和绘制了单链 DNA 的 5胞嘧啶,在这样独特的单分子工具中,phi29DNA 聚合酶将 ss的形式穿过该纳米孔,并且记录了孔内的离子电流,将含有甲

纳米孔,横式,设备


感技术的发展状况纳米孔作为第四代 DNA 测序技术具有孔径稳定可控重复利用以及易于修饰和集成等诸多优点,已经得到的应用也很广泛。感检测keson 等[43]利用 α-溶血素纳米孔成功区分了 RNA 复合置图如图 1.2 所示,他们用一个 U 型铁氟龙贴片管将溶液池相连,池中加入有 1 M 氯化钾缓冲液并插入g/AgCl 电极,该装置的一端有一个末端缩小至 25 μm空洞上横跨了一个二植烷酰磷脂酰胆碱/十二烷双层层实现检测功能的。三年后的 2002 年[44]他们又利用氧腺苷酸和聚脱氧胞苷酸链。而在 2007 年 Gautam 等NA 解链穿过固态纳米孔的过程,并且发现其对单核苷使用的纳米阵列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庆峰;李敬;汪尔康;;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及毛细玻璃管的固态单纳米孔通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2 李志;刘丽萍;房真;郗冬梅;;固体纳米孔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3 卓丽霞;王莹;张春萍;段静;张亚妮;;α-溶血素的表达及其纳米孔的制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年01期

4 张献;;纳米孔技术检测蛋白质的研究新突破[J];世界复合医学;2016年01期

5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阵列的光透射特性(英文)[J];光散射学报;2016年03期

6 刘雪;;纳米孔生物技术的新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23期

7 林星星;吴纲;杨武;;硅纳米孔结构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9 王瑜玉;;Xe离子导向穿过PC纳米孔箱(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8年00期

10 程筱军;徐军明;;纳米孔模板的透射电镜观察[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璐;Osamu Terasaki;车顺爱;;纳米孔材料的电子晶体学结构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电子晶体学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牛延慧;于文彬;覃宗华;万泉;;纳米孔二氧化硅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探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3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结构的透光特性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4 朱在稳;孙春凤;张旋;林丛宾;赵雪芹;颜佳伟;毛秉伟;;基于玻璃纳米孔磷脂双层膜中的单离子通道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康旭;赵雷;段先健;李振华;李远兵;李淑静;;纳米孔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的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曹炳阳;胡帼杰;;聚合物熔体在纳米孔中流动特性的实验和模型研究[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夏帆;;基于纳米孔在复杂基质中的核酸和小分子双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10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雍黎;他要让基因测序飞入寻常百姓家[N];科技日报;2017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张盖伦;纳米孔电池或让储能元件最小化[N];科技日报;2014年

4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5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洪峰;高军:“我相信创新和科技可以带来奇迹”[N];中国建材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2014,那些值得我们期待的科技突破[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雷鸣 周圆;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兵;含周期纳米孔或夹杂二维弹性体的应力场及其有效刚度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陈凯凯;基于纳米孔的颗粒和生物分子检测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章寅;固态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吴淑静;镁纳米孔的制备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5 司伟;纳米孔在DNA及蛋白质分子检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6 王勇凯;金属微纳结构的光异常透射特性与光学手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吴宏文;纳米孔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8 谭生伟;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传感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巩运兰;规则纳米孔结构阳极氧化铝薄膜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富笑男;硅纳米孔柱阵列及其金/铜复合体系的制备、结构与场发射特性[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皓;核酸分子组装引导的纳米颗粒在纳米孔中的易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赵小静;基于固态纳米孔的检测技术的DNA分子易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

3 魏珂珂;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在卟啉质子化和卟啉—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杨静静;柔性等离子体纳米孔/点复合阵列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邵爽;基于氧化铝纳米孔膜构建的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成丹;基于环糊精适配体的药物分子纳米孔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张春萍;α-溶血素纳米孔突变体的制备[D];西北大学;2014年

8 何峰;基于固态纳米孔的纳米粒子传感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9 周彪;基于超精密定位的固态纳米孔制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0 赵小彬;有序钼基化合物异质界面的构建及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0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