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氮化硅添加与转化对碳化硅成膜及孔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7 03:52
【摘要】:本文将碳化硅、氮化硅、分散剂等实验原料直接置于蒸馏水中制备出碳化硅浆料,采用浸浆法在碳化硅支撑体上涂覆成湿膜,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下经高温烧结制备一系列的纯碳化硅陶瓷膜。研究了固含量、分散剂种类、分散剂添加量和氮化硅添加量对浆料的粘度、Zeta电位、粒度分布、沉降性能以及成膜效果进行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氮化硅添加量对碳化硅成膜性能、膜层孔径分布、纯水通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浆料配方,反应温度以及氮化硅添加量,并探讨了氮化硅转化成碳化硅的机理。首先研究了浆料的性能,研究了固含量,分散剂种类和含量以及氮化硅添加量对浆料性能及成膜性能的影响。优选的浆料配方的固含量为20%,pH=9,添加量为0.6%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此配方浆料的Zeta电位绝对值为46.7 mv,粘度为2.10mPa·S,粒度分布200~800 nm,平均粒度为500 nm,且能保持48 h不沉降。同时在支撑体上形成厚度约为50μm,表面光滑无缺陷的碳化硅坯膜。其中,氮化硅的添加量在2%~10%的范围内对碳化硅浆料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其次,对反应温度和氮化硅添加量对碳化硅成膜及孔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有烧结样品的组成成分为6H-SiC,烧成温度从1900℃升高到2200℃,膜层强度先升高后降低,膜层颗粒逐渐增大,颗粒间絮状物减少,膜层平均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增大。2000℃烧成时,膜层无絮状物,强度合适,颗粒长大较小,平均孔径为1.1μm,孔径分布为0.8~1.5μm,纯水通量为35.78 m~3/(m~2·h)。第三,研究了在2000℃烧结温度下氮化硅添加量对碳化硅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烧结样品物相为6H-SiC,均能烧结成表面无表观缺陷的碳化硅陶瓷膜,氮化硅添加量由2%增加到10%时,样品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降低,在氮化硅添加量为8%时膜层表面颗粒形貌圆整,桥联作用明显,此时平均孔径为1μm,粒度分布范围是0.8~1.2μm,纯水通量为33.23 m~3/(m~2·h)。
【图文】:

碳化硅陶瓷,膜结构,碳化硅,碳化硅膜


瓷膜陶瓷膜是无机陶瓷膜的一种,其结构通常为非对称结构,其1 所示,通常由两到三部分组成,包括大孔径的碳化硅支撑体,过渡层(可为膜层),粒径最小的碳化硅膜层。碳化硅膜具有瓷膜的各项性能,,如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高的机械强度性能[7-9];同时,碳化硅是具有高共价键含量的化合物,共价温下能保持稳定,碳化硅的特定结构决定了碳化硅相较于其膜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断裂韧性、热传导性、抗热震性、机械膨胀率,耐酸碱度高,可适用于更为严苛的环境。碳化硅陶性能使其能够广泛的应用于油水分离、生物医药、气固分离、领域,是一种有望取代其他无机膜材料的新型分离膜[10,11]。目经掌握了量产碳化硅膜的技术,但国内对碳化硅陶瓷膜的研刚起步的阶段。

示意图,晶体结构,示意图,晶型


化硅有α-SiC 和β-SiC 两种晶型,其晶胞结构如图 1-2 所示。α-SiC 是在高于 1700℃形成的晶型,类似于纤锌矿结构,是高温稳定相,有 2H、4H、6H、15R 等多种构型,β-SiC 是闪锌矿晶型,为低温稳定相,只有 3C 一种构型,其中字母 C、H、R 分别代表立方、六方、菱方的晶格类型。2H-SiC 是纯六方结构,4H-SiC 和 6H-SiC 均是由立方和六方两种结构混合而成,前者比例为 1:1,后者比例为 2:1。表 1-1 列出了几种 SiC 晶型和晶格常数[15]。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63.4;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林林;刘志坚;邓朝晖;刘伟;赵小雨;;氮化硅陶瓷切削仿真与实验[J];宇航材料工艺;2016年06期

2 王旭东;白彬;;氮化硅陶瓷晶界相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S2期

3 吴伟骏;刘军;张娟;姜楠;洪玮;;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应用现状[J];中国陶瓷;2016年07期

4 杜芳林;王雨菲;郭志岩;;高性能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进展及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5 刘阳春;;有导电性的氮化硅陶瓷[J];电世界;2006年11期

6 唐甜甜;;氮化硅陶瓷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年05期

7 郇昌天;李强;蒋丹宇;;氮化硅陶瓷的应用和酸腐蚀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1年03期

8 王会阳;李承宇;刘德志;;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江苏陶瓷;2011年06期

9 朱从容;吕冰海;袁巨龙;;氮化硅陶瓷球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0期

10 陈银娟;李强;蒋丹宇;;氮化硅陶瓷的熔盐腐蚀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徐利华;夏雯;扶志;连芳;;胶态成型优化工艺制备氮化硅陶瓷及耐磨机理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2 李宝伟;陈大明;仝建峰;黄浩;;变密度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3 姜广鹏;杨建锋;高积强;;挤压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4 尉磊;汪长安;董薇;孙加林;黄勇;;高强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5 蒋强国;程利霞;郭伟明;古尚贤;弓满峰;伍尚华;;MgO-Lu_2O_3-Re_2O_3三元添加剂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6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杨柳;李建保;杨晓战;;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孙兴伟;郭峰;黄莉萍;;氮化硅陶瓷的低温液相烧结[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10 姚冬旭;曾宇平;;反应烧结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材料[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军霞 通讯员 于子茹;威海企业两项工艺填补国内空白[N];威海日报;2017年

2 中建;中国建材年产100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开工奠基[N];中国建材报;2017年

3 罗海基;日开发耐高温加钌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施萌;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于春林 通讯员 赵晶 刘玲;中材高新:打造中国先进陶瓷新材料领航者[N];淄博日报;2018年

6 张婷婷邋记者 阎红;沙子氮气派用场陶瓷强度赛过钢[N];大连日报;2007年

7 陶陶;“修炼”5分钟粉末变成瓷 [N];中国建材报;2002年

8 通讯员 靳莹 记者 冯国梧;新型机器人“悬丝”治癌症[N];科技日报;2014年

9 魏敬敬;“新材料名都”的新亮点[N];淄博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学聪;北京:“关停搬转”疏解非首都功能[N];经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勇霞;高热导Si_3N_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魏赛;低温下非氧化物陶瓷的断裂机理、裂纹扩展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蒋强国;含三元烧结助剂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万林林;氮化硅陶瓷回转曲面典型零件高效精密磨削工艺实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刘伟;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兰亮;Si_3N_4陶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扩散工艺与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雨;氮化硅添加与转化对碳化硅成膜及孔径的影响[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李天峰;氮化硼纳米管增韧氮化硅及其机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8年

3 李文杰;硅粉原位氮化结合氮化硅粉制备氮化硅陶瓷及基板[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4 刘雄章;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及其显微形貌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郭冉;MgSiN_2陶瓷粉末的固相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周欣;添加氧化锌的氮化硅生物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7 董文波;基于多尺度结构设计的氮化硅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年

8 林明星;高精度氮化硅陶瓷球批量加工中研磨机理及工艺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钟晶;基于有限元的碳氮化硅高速陶瓷球轴承力学分析与陶瓷球材料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10 陈欣文;氮化硅粉喷涂工艺对多晶硅铸锭粘埚及边部红区宽度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2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02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