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短中波红外成像系统光学薄膜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0-03-27 04:14
【摘要】:随着红外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短中波红外成像系统以其明显的识别和探测优势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而硫系玻璃作为主要的光学元器件,随着制备工艺的成熟,正逐渐取代Ge晶体广泛应用于红外无热化成像系统。硫系玻璃作为非氧化物玻璃,其特点是折射率的温度系数小、红外透过率高,根据不同的成分配比可以得到不同的折射率。本文以硫系玻璃为基底,根据膜系设计理论,结合软件完成了短中波红外减反膜的设计。通过对材料热应力的计算分析,研制了一种混合材料M-11作为连接层,优化了沉积工艺参数,并根据其力学特性修正膜系结构,解决了硫系玻璃脱膜问题。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1.4~2.5μm和3.5~4.5μm波段平均透过率分别为95.8%、96.7%,满足红外成像系统的使用要求。
【图文】:

短波红外


红外成像系统可以使人类在观察目标情况时无视距离和遮盖物的限制,极大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红外光学成像系统接收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信号,号分析和数据处理,输出图像。与传统的可见成像模式相对比,红外热成像不光源的限制,凭借目标自身产生的红外热辐射即可获取图像信息;红外热辐射长的波长,在传播时不受障碍物阻挡,在恶劣的天气情况和复杂的野外环境中热成像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红外成像系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消防等领域。红外探测系统是红外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大气探测窗口,即 1~35μm,8~14μm。在夜间或浓雾等照明状况不理想的条件下,短波红外(1~3μm成像具有着明显优势。夜晚可见光微弱,短波红外辐射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准被探测捕捉,短波红外成像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多数野外军事环境于迷彩服和绿色伪装军事设备的广泛应用,树林草丛等绿色植物作为天然的伪物对人眼有一定的误导作用。而短波红外(1~3μm)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破解题,如图 1.1 所示,迷彩服和军事设备的短波红外电磁信号很容易从周遭背景分出来。

浓雾,红外成像


光学系统在探测成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短中波成像系统,,昼夜交替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全天候全方位监测战场形(1~3μm)和中波红外(3~5μm)波段的图像信息,能够息。外光学成像系统应用在如下场景中,拥有鲜明优势(1)的敌人或坦克等军事目标时;(2)在云雾浓度较大的空中如图 1.2 所示;(3)在水汽浓度较大的海上作业环境中如标进行排查,如图 1.3 所示;(4)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信息做出针对性的识别。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文芳;胡波;章桂永;韩书键;;泡沫对红外成像系统干扰效能分析[J];红外技术;2012年03期

2 杨争;周伟;徐惠忠;;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3 王春生;喻松林;高山;;一种精确制导用凝视红外成像系统设计[J];激光与红外;2007年04期

4 ;航空红外成像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J];光学仪器;2003年05期

5 所洪涛;FSI要作全球红外成像系统的龙头FLIR与Agema宣布有意合并[J];激光与红外;1997年05期

6 王永寿;;新型红外成像系统[J];飞航导弹;1989年11期

7 陈光余;;红外成像系统的分类定义和应用[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9年01期

8 В.Γ.考拉勃劳达夫,Н.舒斯捷尔,张慈农;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和辨认目标最大距离的计算方法[J];红外;1996年01期

9 孙红胜;陈应航;隋左宁;;红外成像导引头灵敏度现场校准技术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10 刘志祥;马冬梅;胡明鹏;马磊;;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中冷像的仿真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民朴;马文坡;;背景辐射对红外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2 杨俊彦;沈飞;;凝视红外成像系统温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争;周伟;徐惠忠;;红外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军平;尚超;李建军;;两轴反射式红外成像系统解像旋研究[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亚峰;僇卫国;陈龙;;红外成像系统的物理效应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孟卫华;吴玲;祁鸣;张晓阳;;复杂环境中红外成像系统探测性能的评估[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锋;张葆;黄猛;郎小龙;;营救型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参数分析[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红胜;陈应航;隋左宁;;红外成像导引头灵敏度现场校准技术研究[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铁力;冯卓祥;李旭东;薛战理;谢毅;;红外成像系统空间NETD测试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陈大鹏;焦彬彬;李超波;石莎莉;史海涛;程腾;张青川;伍小平;;非制冷MEMS红外成像系统[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自动退出”,炉内监测更安全高效[N];中国冶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庆龙;摆扫式天基红外成像系统光机结构设计及其像移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张冬阳;红外成像系统模拟器研制及其在系统性能评估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鑫;多光谱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赖睿;提高星载红外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宏亮;基于红外成像系统的低温读出电路设计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程腾;基于MEMS技术的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何国经;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常松涛;红外经纬仪结构设计及提高其辐射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张双垒;空间红外弱小目标高可靠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郑博;红外成像系统目标获取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建尧;基于Qt红外成像系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瑞瑶;紧凑型中波红外成像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3 姜洪妍;短中波红外成像系统光学薄膜的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4 杨成章;红外成像系统软件架构搭建以及可重用算法模块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逸群;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虚拟样机工程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娜;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土江;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年

8 丁高强;384×288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低功耗硬件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现华;开放式红外成像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唐耀飞;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0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