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非水相酶法制备抗菌吸紫外糖基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2:00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以纳米纤维素为原料,以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对甲氧基肉桂酸为酰化剂,在混合溶剂体系中利用固定化脂肪酶将酰化剂对以纳米纤维素为代表的高分子糖基化合物进行酯化改性。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量、酰化剂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寻找最优的适合酰化剂的合成反应条件。利用FTIR、~(13)C NMR、TGA、UV-Vis-NIR、拉伸试验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合成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研究酶催化反应机理,产物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和光学性能。将纳米纤维素酯与聚乙烯醇有机结合制备复合薄膜,研究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同时利用振荡法对合成的纳米纤维素酯进行抗菌试验,研究产物对微生物的生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混合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纳米纤维素酯的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4h,脂肪酶用量0.15g/g~0.19g/g,反应摩尔比(酰化剂/纳米纤维素的脱水葡萄糖单元)为4。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产物在1733cm~(-1)和1731cm~(-1)出现酯羰基伸缩振动峰;说明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对甲氧基肉桂酸与纳米纤维素发生了酯化反应。~(13)C NMR结果表明,产物分别在δ124~136ppm和δ173~178ppm出现了两个新的信号峰群,说明产物中存在酯基。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酯的热稳定性比纳米纤维素提高8-10℃。UV-Vis-NIR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酯对UVC和UVB可实现完全吸收,而对可见光的透过率降幅分布在10%-25%。纳米纤维素酯/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对UVC和UVB的吸收良好,但可见光透过率降幅分布在10%-40%。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酯/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抗拉强度与纳米纤维素酯含量正相关。当纳米纤维素酯含量提升到10.0%时,抗拉强度达到49.5-50.7Mpa,增幅为29.6%-32.7%。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酯对细菌类的大肠杆菌和真菌类的白地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纳米纤维素酯量的增加,其抑菌率不断升高。纳米纤维素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79.92%-91.36%,对白地霉的抑菌率为91.78%-95.89%。最后,以蔗糖为原料,作为低分子糖类化合物的代表,并制备肉桂酸蔗糖酯,以同样方法研究了肉桂酸蔗糖酯的紫外吸收性能和抗菌性能。肉桂酸蔗糖酯的FTIR结果表明在脂肪酶的催化条件下,蔗糖与肉桂酸发生了酯化反应,酯化产物在1731cm~(-1)出现了酯基伸缩振动峰。肉桂酸蔗糖酯对UVC、UVB完全吸收,而UVA的吸收超过55%;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超过90%。肉桂酸蔗糖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7.83%,对白地霉的抑菌率为96.04%。肉桂酸蔗糖酯的保湿效果良好,保水率达到76%。
【图文】:

取代度,对合,反应温度,可分


/MAS(Cross Polarization / Magic Angle Spinning,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可分质以及溶解后其结构发生变化的固体物质,了解样品在固体状态下的结构样和 E-CNCs 样品均属于难溶物,适宜采用 400M13C CP/MAS NMR 对样将 CNCs 原样和 E-CNCs 放置在 400M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样品管中,扫描 2h。重分析分析法(TGA)常应用于研究有机物和聚合物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热力学性质。利用热重分析法可分析 CNCs 和 E-CNCs 的脱水、熔融和mg 样品放入坩埚中,升温程序设置为 20℃~690℃,升温速率 10℃/min,以气体,,氮气流速 20mL/min。果与讨论应温度对脂肪酶促 E-CNCs 合成的影响

取代度,对合,反应时间,酰化剂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概率,从而提高酶与底物的结合效率;但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也可能使酶破坏而导致失活,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酶分子中的活性中心与酰化剂活中心各基团的电荷种类及数量的影响。对于具有共轭结构或带有某些解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反应催化活性。而 SA、PABA、CA 和 PMCA 均为易酰化剂分子。如图 2-1 所示,反应温度从 35℃升高到 50℃,SA、PABAA 酯化 CNCs 的产物 DS 不断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但是随着温度超过 50℃的 DS 的降低幅度并不太大,主要是因为固定化的脂肪酶能够耐受更高的肪酶在反应体系的热稳定性,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因此,初步确中酶催化最适反应温度为 50℃。应时间对脂肪酶促 E-CNCs 合成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姚春丽;;阳离子淀粉/纳米纤维素二元体系对不同纸张的增强作用[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5年03期

2 段岢君;张玉锋;陈卫军;赵松林;;非水相中酶法合成月桂酸木糖酯[J];中国油脂;2015年03期

3 李晶晶;宋湛谦;李大纲;商士斌;郭勇;;棉花纳米纤维素增强木塑复合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03期

4 祝晓;魏晓奕;李积华;汪一红;王飞;李思东;;纳米纤维素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2期

5 伊双莉;叶代勇;;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1期

6 李慧;陈琳;钟春燕;洪枫;;载银细菌纳米纤维素膜的抗菌评价[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7 王天佑;陈景浩;卢必涛;蓝广芊;;纤维素改性处理的研究进展[J];丝绸;2014年11期

8 宁正祥;苏兰;廖文镇;袁尔东;韦庆益;;富马酸氨基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10期

9 汤卫华;贾士儒;贾原媛;殷海松;;纳米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叶代勇;伊双莉;;纤维素纳米晶须表面紫外光接枝丙烯酸及其吸附Cu~(2+)[J];功能材料;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建;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支架的改性与复合[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庆辉;蔗糖酯的区域选择性合成、结构分析与物化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子微;纳米纤维素接枝超支化聚酰胺交联增强单宁胶黏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林丹;混合溶剂中纳米纤维素的酶促表面酯化修饰及在聚乳酸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沈丹丹;脂肪酶PaL和脱卤酶DehDIV-R的结构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崔小月;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改性及其在发射药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远艳;纤维素溶剂化及溶解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熊俊军;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阳离子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彩霞;细菌纤维素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评价[D];东华大学;2013年

8 韦巧艳;蔗糖酯—纳米ZnO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万年星;乳制品中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虞英;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7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07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