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范德华力调控材料性能:尺寸和压力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31 03:48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不仅为了提升生活质量不断努力着,更怀揣着深入探索未知世界的梦想,而这一切都与对材料的认识和研究密不可分。对分子间或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都是人们理解复合分子体系的关键,尤其是分子在超分子体系或凝聚态中的结合。范德华(vdW)相互作用是许多分子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响应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理解实际复杂的分子体系至关重要。它们在分子体系中具有长程属性和普遍性,随着体系的尺寸而衡量,在某些情况下是强烈非线性的,从而影响材料在不同尺寸和压力下的性能。vdW相互作用的两体模型忽略了它们之间真实的量子力学多体本质,而多体色散(MBD)方法将关联能分解成短程贡献(模拟为半局域泛函)和长程贡献(将复杂的全电子问题映射到偶极近似中耦合的一组原子响应函数)。MBD方法对结合和内聚性能产生系统性地改进,从小分子到复杂的超分子体系的测试都显示出了良好的适用性,提供了对使用第一性原理来准确描述大型结构复杂体系的长程关联能的展望。本论文基于多体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MBD)方法,对低维材料的尺寸效应和高压晶体的压力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vdW相互作用对材料几何和电子结构的调控和响应,从而为认识材料的本质并设计具有最佳性能的材料提供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金团簇的超低稳定性阻碍了对于金的固有催化活性的理解。利用DFT+MBD方法,旨在探明对于开发金团簇在碳纳米管上的固有催化活性的有效方法。根据计算发现MBD相互作用对金团簇在碳纳米管上的活性甚至是其对氧气的活化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发现碳纳米管的曲率和掺杂可以定性地改变金团簇在碳纳米管上化学键与vdW相互作用之间平衡关系,从而决定团簇的形貌、电荷态、稳定性以及活性,合理解释了实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氮掺杂的小曲率碳纳米管,有效稳定了金团簇并且维持金团簇固有的几何/电子结构,能够成为开发利用金团簇固有活性的非常有前景的选择。(二)根据Mermin-Wagner理论,波纹形变在二维独立片层中是必然存在的,影响其电子性质。然而,非限定方向的波纹和层数的协同作用仍是一个广泛争论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DFT+MBD方法研究非限定方向的波纹对多层石墨烯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发现多体vdW作用对多层波纹石墨烯的结合性能十分关键。逐渐增大的曲率通过改变堆垛方式来影响波纹石墨烯的电子结构,而层数的增加则能够直接降低其能隙和功函数。这两个作用的耦合能够提升波纹石墨烯的化学活性。研究的结果促进了对于波纹石墨烯几何和电子性质的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推广至其他层状材料。(三)高压氢具有绝缘体-金属(IM)转变的非凡物理特性,然而即便已经进行了诸多努力和争论,对其相图的完全理解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理论建模主要基于采用平均场描述电子关联作用的DFT方法,而众所周知这种方法对于描述IM转变十分受限。计算结果表明非局域电子关联作用对于固体氢相的相对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且在多体色散作用模型修正下的DFT可以达到蒙特卡洛(QMC)模拟方法的精确度,并预测出相同的IM转变C2/c-24→Cmca-12→Cs(IV)。与传统的假设即多体电子关联作用在金属体系中由于随电子间距离的指数屏蔽作用而变得局域化相比,计算发现固态氢在压力下的电子响应的各向异性导致了金属相比绝缘相更加长程的多体效应。重塑了对固态氢的相图以及多体关联作用的理解。其次,硫的三氢化合物(H_3S)是一种理论预测的高压超导体,并且在实验上已经证实具有目前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_c。H_2S分解反应被认为是H_3S的主要来源,然而,H_2S是如何转变成H_3S仍是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采用DFT+MBD方法研究20~260 GPa的压力范围内H_2S分解的完整路径。计算发现H_2S从约20GPa开始分解成H_3S和其他H-S化合物,其中MBD相互作用可以降低H-S化合物的相变压力和H_2S分解的反应转变压力。H_3S_2、H_4S_3、H_3S_5、S和HS_2是H_2S随压力增加而产生的分解副产物。研究结果提供了H-S化合物在H_2S分解过程中的完整相图,并阐明了每种产物的压力范围和H_2S分解的最优途径。
【图文】:

标度规律,纳米结构


图 1.1 vdW 系数的标度规律。不同维度纳米结构的每个碳原子的 vdW C6系数,通过电动力学响应模型[5]计算。不同体系尺寸范围如下:(1) 富勒烯的半径在 2到 12 之间变化;(2) 扶手椅型(n, n)和锯齿型(n, 0)-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半径在 2 到 60 之间变化;(3) 石墨烯纳米带(GNRs)的半径在 5 到 50 之间变化;(4) 多层石墨烯(MLG)的层数在 2 到 30 之间变化,其中图上的每个点对应于两层的增加[2]。Figure 1.1 Scaling laws for vdW coefficients. vdW C6coefficients per carbonatom for nanostructur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ality, as calculated by theelectrodynamic response model of Ref. 39. The size ranges for different systemsare as follows: (1) the radius of fullerenes is varied from 2 to 12 ; (2) the radius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SWCNT)-Armchair (n,n) and SWCNT-Zigzag(n,0) vary between 2 and 60 ; (3) the graphene nanoribbons (GNRs) vary inradius from 5 to 50 ; (4) the number of layers in multilayer graphene (MLG)varies from 2 to 30, where each point on the plot corresponds to an increase oftwo layers[2].分析每个碳原子的 C6与不同类别纳米结构的体系尺寸的函数关系可以得出

纳米结构


图 1.2 纳米结构之间的 vdW 结合。使用含有 TS-vdW 能量的 PBE 泛函(PBE-TS,黑色虚线,三角形)和具有自洽屏蔽(SCS)vdW 能量的 PBE(PBE-TS + SCS,纯黑线,三角形),计算的石墨层间结合能与层间距离 d 的函数。文献[52]测量的实验结合能标记为红色。使用 PBE-TS(点蓝线,菱形)和 PBE-TS + SCS(实心蓝线,,菱形)方法,计算的 C60富勒烯在多层石墨烯上的结合能与石墨烯层数的函数。C60分子的中心距离最近的石墨烯片 7.5 [2]。Figure 1.2 vdW binding between nanostructures. Graphite interlayer-binding energyas a function of the interlayer distance d using the PBE functional with TS pairwisevdW energy (PBE-TS, dotted black line, triangles) and PBE with self-consistentlyscreened (SCS) vdW energy (PBE-TS + SCS, solid black line, triangles). Themeasured experimental-binding energy from ref.[52]is marked in red. Binding energyof C60fullerene on multilayered graphene as a function of number of graphene layers,using PBE-TS (dotted blue line, diamonds) and PBE-TS + SCS (solid blue line,diamonds) methods. The centre of the C60molecule is located 7.5 away from theclosest graphene sheet[2].纳米材料中 vdW 系数的特殊比例定律是如何引起不同维度的纳米结构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守文;;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8期

2 张霞;黄刚;周超;袁小亚;贺俊玺;冯曼曼;刘昭;;石墨烯在沥青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7期

3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专访中国石墨烯领军人物:刘忠范院士及他的团队[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08期

4 金旭东;倪芝青;罗如意;;专利视角下中美韩石墨烯技术的比较研究及对策[J];科技通报;2019年09期

5 金婷;杨坤;姚希;史立红;侯淼;孙思;;全球石墨烯专利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年09期

6 ;北大成功在玻璃表面实现石墨烯直接生长[J];中国粉体工业;2015年06期

7 ;各方忽视 我国或错失石墨烯产业化良机[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3期

8 ;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常州投运[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9 ;石墨烯标委会拟成立 石墨烯标准化制定企业待定[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10 ;石墨烯行业发展部署启动 鼓励各省成立独立联盟[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瑞光;李亚男;张邦文;;功能化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A];2019年第四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2 郑龙;许宗超;张立群;温世鹏;刘力;;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以及工业化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王庆国;张炜;王凯;王莎莎;;石墨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刘东;李丽波;由天艳;;电化学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王莹;刘子顺;;通过缺陷设计实现石墨烯的自发卷起和组装[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6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7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8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9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10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倪伟;石墨烯概念持续升温[N];中国证券报;2019年

3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诺奖得主科斯提亚·诺沃肖洛夫:重庆石墨烯产业大有可为[N];重庆商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樊小帅;石墨烯引领采暖新风尚[N];延安日报;2019年

5 宗华;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通讯员 谢桂玲;加快推进石墨烯产业发展[N];厦门日报;2019年

7 ;全球石墨烯创新大会助力西安产业蝶变[N];西安日报;2019年

8 沈春蕾 刘言;金属所氧化石墨烯实现绿色制备[N];中国科学报;2018年

9 周娜;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9年

10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璐;纳米碳基催化剂材料制备及在污染水体处理中应用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陈洋;基于图案化石墨烯电极的有机光电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王子莹;半导体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面调控及其室温NO_2气体传感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任黎明;黄原胶稳定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去除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靳会超;基于谐动防污策略的弹性仿生防污膜制备及防污机制[D];吉林大学;2019年

6 韩冰;石墨烯智能机器人的制备与多场耦合操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崔婷婷;范德华力调控材料性能:尺寸和压力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9年

8 宋云云;仿生结构化石墨烯多功能表面的制备及集水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曾省忠;基于AFM的石墨烯表面纳米摩擦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10 郑贤宏;高性能石墨烯纤维及其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淑虹;亲氧金属(Bi、Ni、W)对Pt/石墨烯复合物的修饰及其双功能电催化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杨建召;氧化石墨烯气敏材料制备及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文琪;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热管理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刘立言;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改性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孙月;基于石墨烯导热结构的聚合物热光开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石利粉;氧化石墨烯二维限域下水的结构和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阙龙坤;石墨烯网络材料可控修饰及其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8 周博通;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9 刘斯亮;氧化石墨烯对肠炎小鼠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10 陆陈宝;石墨烯基二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8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08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