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属环纳米超材料光学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3:15
【摘要】:超材料是一类人工复合型结构或材料,它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通过严格而复杂的人工设计可以表现出负折射、隐形、电磁诱导透明、完美吸收和单向无反射等物理特性。超材料的发现为电磁理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材料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论文对金属环纳米超材料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以超材料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环形的共振器,利用高阶磁等离子共振实现超窄带完美吸收。由于采用了圆环形状结构,系统与偏振无关。研究表明:对于厚度t为60 nm的MgF2在本征共振频率178.76 THz处其吸收率为~56%,带宽为347 nm;在高阶共振频率424.5 THz处其吸收率为~1,带宽仅为13 nm。可见,基于高阶共振模式的吸收率高于本征共振模式,而基于高阶共振模式的带宽窄于本征共振模式。此外,根据共振波长下环境介质折射率变化所引起的相对反射率变化关系计算了基于高阶等离子共振的完美吸收峰的品质因数(FOM*)和灵敏度分别约为3700和190nm/RIU。2、在金属环纳米超材料系统中异常点(EP)处实现一个可控的单向无反射传播。由于采用了两个圆环共振器,系统与偏振无关。研究表明:当两个银圆环共振器间的距离s为485 nm且入射波沿着+z方向激发时,在波长1441 nm处反射率为~0;当减小距离s到395 nm且入射波沿着-z方向激发时,在波长1387 nm处反射率为~0。可见通过调节两个银圆环共振器间的距离s可实现在不同波长下的双向的单向无反射传播。此外,该结构在近EPs点处可作为一个窄带完美吸收器,其吸收率超过96%且吸收峰的Q-factor值为~41。总之,基于金属环纳米超材料的可调性实现了超窄带完美吸收和单向无反射传播,这些光学特性为传感器、探测器和滤波器等领域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文】:

结构图,超宽带,吸收器,结构图


感器[33,361等,这些吸收器更具有实用性。逡逑在宽带完美吸收器研究方面,,2012年,011〖等人_利用梯形各向异性的起材逡逑料板实现了超宽带完美吸收,其结构如图1.1所示。结构参数分别为P=邋800邋nm,逡逑T邋=邋1000邋nm,Ws邋=邋150邋nm,Wi邋=邋600邋nm,td邋=邋35邋nm邋和邋tm邋=邋15邋nm。TM邋偏振逡逑光沿着+z方向入射,用耦合波分析方法对超材料结构进行模拟,其吸收率超过逡逑95%,半高宽为工作波长的86%。如图1.2所示,高吸收率和宽带特性维持在非常逡逑宽的入射角范围内。短波长的光被捕获在梯形超材料板的上部,而长波长的光被逡逑捕获在梯形超材料板的下部。可见,该结构具有高吸收、超宽带和入射角不敏感逡逑2逡逑

吸收器,超宽带,吸收光谱,入射角


逦J逦0.5邋0.7邋0.9邋l.l"?7.3逦i.5逡逑Wavelength邋(^ini)逡逑图1.3:超窄带完美吸收器㈤结构图和㈦吸收光谱图逡逑等优点。逡逑在窄带完美吸收器研究方面,2014年,浙江大学的Zhao等人_提出一个由逡逑Ag-Al203-Ag组成的超窄带吸收器,结构如图1.3⑷所示。结构参数为:d邋=邋50逡逑nm和h邋=邋150邋nm。图1.3(b)是超窄带吸收器的吸收光谱,由于Fabry-P6rot邋(FP)逡逑共振和银的固有损失的影响,光被完整的捕获在结构当中,插图展示出共振波长逡逑处放大的吸收光谱,其吸收率超过95%且吸收峰带宽少于5邋nm。通过增加金属逡逑和电介质膜的厚度,可使吸收峰从可见光蓝移到近红外区域。逡逑在双带完美吸收器研宄方面,2012年,Chen等人Ml基于一个十字形纳米天逡逑线实现了一个双带完美吸收器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沭娟;许吉;李洋;刘山峰;陆昕怡;陆云清;刘宁;张柏富;;石墨烯双曲超材料传输矩阵法优化及传输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年期

2 刘若鹏;季春霖;赵治亚;周添;;超材料:重新塑造与重新思考[J];Engineering;2015年02期

3 ;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J];国际学术动态;2012年01期

4 陈香香;王建锋;;精密排种器性能监测装置研究——基于超材料光电传感器[J];农机化研究;2018年01期

5 吴宗汉;徐世和;;声学超材料与结构工程应用前景展望[J];电声技术;2017年Z3期

6 张磊;卓林蓉;汤桂平;宋波;史玉升;;增材制造超材料及其隐身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J];航空材料学报;2018年03期

7 张文毓;;超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装备机械;2018年02期

8 黄治涵;;基于超材料的单频层状吸波体仿真[J];电子世界;2018年14期

9 周济;于相龙;;智能超材料的创新特性与应用前景[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年08期

10 院伟;杨进;王一龙;李维;官建国;;宽带吸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小永;尹丽仙;李涤尘;曹毅;;超材料结构飞行器隐形设计及3D打印制造工艺探索[A];第一届新型功能结构技术学术会议暨增材制造产业创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陈巍;高军;曹祥玉;杨欢欢;周禹龙;韩彤;;一种极化相关的透射型超材料[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3 陈坤;周运强;王志刚;;基于矩形波导的超材料结构吸波机理研究[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二)[C];2017年

4 程强;赵捷;张t$;崔铁军;;超材料在微波及太赫兹频段的应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5 胡更开;;电磁/声波超材料及对波传播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亚锋;周萧明;胡更开;;弯曲波在薄板超材料中的传播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萧明;胡更开;;声波超材料超分辨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樊昕沂;张晗;高阳;;五模式超材料的仿真分析[A];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9 杨天智;张业伟;杨晓东;;可编程超材料的自定义动力学及多物理场调控[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苏照贤;尹剑波;;电场诱导软超材料的反常光学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分会)[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天骄;新材料新工艺带动产业创新[N];经济日报;2017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智能超材料+”赋能行业转型升级[N];深圳商报;2017年

3 记者 陶婷婷;揭秘“超材料”神奇魔力[N];上海科技报;2018年

4 本报实习生 金婉霞 首席记者 樊丽萍;重构“砖头”攻关“水下无线充电”[N];文汇报;2018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定制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N];深圳商报;2018年

6 文言;促进超材料技术应用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吴苡婷;打造吃掉电磁波的神奇“隐身纸”[N];上海科技报;2017年

8 张羲格;微结构排列组合后的超能力[N];中国航天报;2017年

9 辛文;我国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10 记者 王海荣;深企领衔超材料技术创新[N];深圳商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幸;基于零折射率超材料的光子器件设计和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杜文娟;基于光频双曲色散超材料的深亚波长成像原理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3 田喜敏;基于相变材料的超材料对光吸收及手性效应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周伟建;超材料梁/膜中弹性波的传播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18年

5 胡森;类电磁诱导透明超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黄晓俊;超材料调控电磁波极化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7 于萍;超材料光场多维调控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8 李健雄;人工微结构光场特性操控研究[D];南开大学;2016年

9 翟世龙;双负声学超材料与声学超界面的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怀军;负等效参数声学超材料的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欣;超材料太赫兹传感器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茜;基于超表面的天线增强和多功能器件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征;基于石墨烯—介质周期性堆叠结构的可调双曲型超材料及光开关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袁方强;吸波超材料光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袁能;介质基超材料的电磁吸收性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建;电磁超材料的宽频吸波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贾晓珍;基于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黄蓓;基于优化算法的声学超材料单元及器件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9 田莹;基于开缝环谐振器的超材料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饶芳;超材料角位移及气液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