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光学隐身斗篷设计方法及光在其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06:21
【摘要】:光学隐身斗篷是一种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新型人工超材料器件。人们通过改变材料的电磁参数,使光线在材料中绕开物体传播,从而实现对物体的隐身,这种材料也被称为变换介质。随着变换光学理论的完善以及超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隐身斗篷在微波探测、阵列天线以及军事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为理论推导与计算。基于变换光学理论,本文对光学隐身斗篷的设计方法以及光在其中的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光学隐身斗篷的两种不同设计方法:基于折射率分布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坐标变换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于隐身斗篷中出现的奇异点,我们给出了一种消除奇异点的方法。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种回射式隐身斗篷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复平面上的指数映射,能够实现对物体的隐身以及对光线的回射,相比于传统的透射式隐身斗篷,回射式设计的电磁张量形式更为简单,且该方法能够使观察者在光线入射处就接收到被隐身物后的信息,在有障碍物的复杂环境下具有优势。本文在第五章分别讨论了光在欧式平直空间与非欧弯曲空间的传播行为。在非欧空间中,我们重点推导了光波的色散关系式以及传播路径方程,并分析了其与空间黎曼张量和光波偏振特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光线轨迹图。
【图文】:

球坐标变换,光线追迹,光学


这种传播路径的变化往往给人眼以一种假象,从而达到了隐身的效果。这种现有之,从水杯里筷子的弯折,到在某一特定角度发现鱼缸里金鱼的消失,都可是不同意义下的光学隐身。早在20世纪中期,人们就开始通过设计球形介质的分布,来实现光线的弯折和绕射,其中以Luneburg透镜和Eaton透镜应用最为两者分别具有聚焦和回射光线的功能,实现了古典意义上对光线的操控。逡逑自变换光学理论提出以来,加上超材料领域的蓬勃发展,光学隐身这一课题再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在对光学隐身斗篷的理论设计和新型人工超材方面均不断有成果问世。在超材料制备方面,用于制造光学隐身设备的人工超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L.H.Gabriel!i和J.邋Cardenas等人利用纳米级尺寸的制造的隐身斗篷,实现了在1550纳米的近红外波段对物体的隐身[11],该隐身设备逡逑约为225pm2,能够对1.6//m2大小的物体实现光学隐身。在可见光波段,2015逡逑,Ni和Wong的团队首次利用一类以金制成的纳米材料研制出了一种表皮式隐身,可以实现对730纳米的可见光波段的光学隐身。而且该隐身衣具有超薄的物理,其厚度约为30到50纳米,仅为波长的十分之一,这种纳米级的光学斗篷制造被认为可以用来实现对宏观物体的隐身。逡逑

曲线,全波,仿真图,任意形状


逦光学隐身斗篷设计方法及光在其中的传播特性研宄逡逑或圆柱形区域进行分析,如图1.1所示,而对任意边界的不规则区域的隐身处理则较为逡逑复杂。随着变换光学理论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多种处理不规则区域隐身斗篷的理论方逡逑法。美国的F.L.Teixeira教授于2007年推导了任意形状边界下的完美电导体(perfect逡逑electric邋conducting,邋PEC)的闭式电磁波本构方程[13]。2008年,国内东南大学的研究逡逑组引入非一致有理B样条曲线(Non-uniform邋rational邋B—spline,NURBS)这一方法来逡逑描述任意形状的几何模型[14],该方法使用一组Bezier曲线来逼近任意物体的边界形逡逑状,在二维隐身仿真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Ma等人也提出了类似的多边形逼近方法来逡逑设计任意形状的隐身斗篷[15]。同年8月,中国科学院的研宄组提出了另一种不规则区逡逑域的理论方法[1?,将在直角坐标系下处理的隐身斗篷设计改为在极坐标下处理,这样逡逑一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安;付里叶变换光学系统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Alvaro Sanchez;郭云胜;;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磁能收集器[J];物理;2013年12期

3 潘维济;介绍《光波衍射与变换光学》一书[J];物理;1986年11期

4 钟锡华;里叶变换光学基本原理讲座 第二讲 相因子判断法[J];物理;1982年09期

5 钟晓婧;延凤平;谭思宇;;组合式隐身罩的设计[J];导航与控制;2015年01期

6 任中京;二维付立叶变换光学系统的空间带宽积与颗粒大小分析[J];应用激光;1994年01期

7 张永亮;董贤子;段宣明;赵震声;;变换光学的物理原理和前沿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14年04期

8 仪明海;;基于变换光学的宽带波传播方向可控的平反射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2期

9 郭邦红;基于4f光学系统的透镜FTI、FT变换光学频谱特征分析实验[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任中京;两种付立叶变换光学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比较[J];粉体技术;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一军;;变换光学:隐身和天线结构设计新方法[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曹军;孙小菡;;基于变换光学介质的无反射二维波导分路器设计[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丹;一种可让光弯曲的新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睿奇;人工微结构在开放量子系统强耦合现象与经典波调控中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2 李艳秀;基于变换光学的新型电磁功能器件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6年

3 霍飞飞;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新型电磁功能器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余振中;变换光学及其在隐身斗蓬和表面等离激元传播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2年

5 徐晓非;基于变换光学的隐身斗篷和电磁功能器件设计[D];南京大学;2011年

6 盛冲;变换光学芯片上中心引力场弯曲时空的模拟与光束调控[D];南京大学;2016年

7 罗阳;基于坐标变换的隐身、散射及天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非;变换光学,渐变折射率器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9 刘一超;变换光学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李迎;基于梯度折射率器件的波束扫描阵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斌;光学隐身斗篷设计方法及光在其中的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吴晓炯;用变换光学设计各向同性材料下的弯曲波导[D];复旦大学;2011年

3 董晔清;二维变换光学结构对电磁波空间局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王荣凤;基于变换光学理论的新颖电磁器件设计及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王德麟;变换光学框架下光学隐身和隐身探测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苏赫;基于超材料技术的新型隐身表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曹肖攀;基于坐标变换的若干电磁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颜文燕;基于相位变换的偏振分离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田园;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及外部反隐形装置的设计[D];兰州大学;2017年

10 李州;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波调控[D];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