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界面材料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研究
【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材料来源,在前两代的光伏电池中占主导地位。从图 1-1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发布的各类电池认证效率图中可以看出,单晶硅的电池转换效率可以达到 26%,多晶硅为22%左右。虽然晶体硅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份额,不过它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制备成本高,吸光系数低,必须做得很厚,而且材料很脆容易碎,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发展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光伏电池技术。第三代光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薄膜太阳电池,能减少材料的用量,降低制备成本,而且运输和安装方便。无机薄膜太阳电池,如碲化镉(CdTe)电池,铜铟镓硒(CIGS)电池的转换效率也能达到 22%,而砷化镓(GaAs)的单节电池更是达到了将近 30%的转换效率。尽管这几个无机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比非晶硅电池的效率高,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并不能取代晶体硅电池,如镉、砷有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镓、铟和硒是比较稀有的元素,比较难获取;而砷化镓的生产使用磊晶制备技术,制造成本高昂,因而这些电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 1-2 常见的给体和受体材料[32]相对于多种多样的给体材料,受体材料的发展要滞后一点。到目前为止,富勒烯及生物由于极高的电荷迁移率和电子吸附能力,使其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电子受体材料25, 33]。比如,C60、C70作为受体材料运用在小分子有机太阳电池器件里,可以在活共混材料中形成分散又连续的相,从而形成有效的电子传输通道,有助于电子的抽 34]。为了使富勒烯材料更加适用于溶液加工的方法,在富勒烯分子上连接功能性的基团,,不仅可以提高材料在有机溶剂的溶解性,还可以调节与给体材料的共混效果最优的给受体相分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BM)[35]和[6,6]-phenyl-C7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71BM)[17, 36-37],很多高效的电系都是基于这两个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无机半导体纳米晶体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以被用作电子受体,如 CdSe[38-39],ZnO[40-41],Huynh 等人报道了基于 P3HT:CdS机电池,转换效率接近 2%[38],纳米晶体作为电子受体开始受到关注。另外,一些聚合物由于良好的光学吸收也可以作为电子受体材料,但是由于迁移率低限制了电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波材料所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05期
2 ;宁波材料所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5年08期
3 化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效率达7.8%的有机太阳电池给体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9期
4 刘忠范;;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效率突破10%[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11期
5 ;新型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6期
6 尹同同;冯晓东;;纳米金属球增强有机太阳电池光吸收的模拟[J];电源技术;2018年11期
7 新型;;化学所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0%[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9期
8 许中华;陈卫兵;叶玮琼;杨伟丰;;聚合物和小分子叠层结构有机太阳电池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9 新型;;消息报道[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1期
10 张馨芳;徐征;赵谡玲;张福俊;李妍;吴春瑜;陈跃宁;;基于叠层结构的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J];光电子.激光;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薄志山;;有机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从基础到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叶峰;杨小牛;;数值模拟研究大面积有机太阳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3 詹传郎;;傒二酰亚胺基有机太阳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4 叶轩立;夏若曦;张桂传;任敏润;石慧;;叠层及半透明有机太阳电池的光学设计[A];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5 林禹泽;朱景帅;占肖卫;;基于平面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效率达到8.71%[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李水兴;鄢杰林;李昌治;刘峰;施敏敏;陈红征;Thomas P.Russell;;可用于溶液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的非富勒烯受体[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C];2016年
7 王坤;郭冰;国霞;张茂杰;李永舫;;溶液加工的有机小分子在低受体含量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二分会:有机光伏的机遇和挑战[C];2016年
8 王坤;郭冰;国霞;张茂杰;李永舫;;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分子在低受体含量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9 刘熙;段春晖;黄飞;曹镛;;基于高介电常数受体的高效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10 解增旗;;光电导阴极界面的工作机制及在高效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A];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D:液晶高分子的电-光-磁效应、器件以及应用[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于洋 张兆军;新型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2 记者 徐欣 镇海记者站 张寒;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光子学》杂志[N];宁波日报;2015年
3 记者 李双艺 通讯员 于洋;长春应化所再出新成果[N];吉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粤科宣;我省32个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N];广东科技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荣国;基于新型界面材料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谢源;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熙;新型非富勒烯受体与水醇溶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董升;面向大面积有机太阳电池的高效厚膜材料及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张桂传;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谢锐浩;含苯并二噻吩的新型共轭有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孙辰;钙钛矿及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8 邓万源;电荷转移态激子行为对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流和光电压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贾建超;基于茚[1,2-b]并芴的新型有机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席曦;基于酞菁和富勒烯的有机太阳电池的研制及其相关系统与控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淑旺;基于界面调控以及界面物理改性的聚合物太阳电池[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曼曼;体异质结界面调控及其在有机太阳电池中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3 李炎平;溶液法制备MoO_3在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修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邵鹏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有机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5 刘勇;水/醇溶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或有机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孙丽;有机太阳电池光学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梁亚敏;有机太阳电池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孟庆蕾;提高有机太阳电池中空穴输出效率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黄晓娟;Zn_2SnO_4纳米粒子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太阳电池[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0 虞智凯;溶液法制备氧化铜薄膜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光伏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6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