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属纳米簇在小分子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07 17:27
【摘要】:金属纳米簇(Metal nanoclusters,MNCs),作为众多纳米材料家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通常由几个到几十个原子组成的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较高的量子产率、优异的催化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稳定性。近年来,其独特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传感、化学催化和体内成像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研究出不同种类的金属纳米簇,如金、银和铜纳米簇。与传统荧光材料如量子点(QDS)相比,其具有超低毒性、超小尺寸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大的优势。本论文成功设计了两种环保、经济的荧光探针,探究了所制备探针的组成结构、荧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将其应用于生物传感等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金纳米簇构建荧光纳米探针检测三种药物本文以木瓜蛋白酶为模板的制备金纳米簇(AuNCs@Papain),在632 nm处显示出红色荧光。同时,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前体相同的木瓜蛋白酶碳点(CD@Papain),量子产率为6.2%,在435 nm处显示出青色荧光。根据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的特性,通过一步交联法将金纳米簇和碳点设计成一个纳米传感器(CD-AuNCs@Papain)。这传感器不仅具有同一激发、双通道发射的荧光信号,而且可以通过显示青色、黄色和红色荧光来同时分析多个目标药物。因此,在一步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该纳米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多西环素和碘离子。该策略显示了检测过氧化氢、多西环素和碘离子较高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以及较宽的线性范围。此外,该纳米传感器还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可视化平台,用于在紫外灯下快速检测过氧化氢、多西环素和碘离子的含量。(2)卵清蛋白铜簇的制备、表征及检测两种目标药物以卵清蛋白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性能好的铜纳米簇(CuNCs@OVA),其量子产率为5.8%。该铜纳米簇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HR-TEM、FTIR和UV-vis数据表明,制备的铜纳米簇表面存在-COOH,-OH,-NH_2和C=O基团,粒径为3.6±1.1 nm,并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为生物传感提供了可能的应用前景。此外,当在铜纳米簇中加入维生素B_1,可以使铜纳米簇的荧光猝灭,而在多西环素中则表现出荧光增强。在荧光猝灭和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铜纳米簇用作维生素B_1和多西环素的荧光探针。结果表明,测定VB_1的线性范围为1~1000 nm,检出限为380 pm,测定多西环素线性范围为1~1000μM,检测限为270 nm。此外,该纳米传感器还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可视化平台,用于在紫外灯下快速检测维生素B_1和多西环素的含量。以上结果对金属纳米簇的制备、表征、可视化检测以及在生物传感方面应用的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金属纳米簇的功能与及性质拓展其在荧光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图文】:

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尺寸,金属纳米,荧光性质


图 1.1 不同数量的金属纳米材料所对应的纳米尺寸Fig.1.1 Nanometer sizes of different number noble metal materials1.2.1 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质金属纳米簇拥有区别于纳米粒子等离子体的共振特性,使其更具有类似于分子的光学性质,这使得它填补了分子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空缺(图 1.2)。因为能级的分裂可能使电子可以在各能级之间跃迁,所以金属纳米簇具备优异的荧光性质。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能、性质、催化活性都和其纳米尺寸有关[23-25]。

金属性质,尺寸大小,金属纳米


图 1.1 不同数量的金属纳米材料所对应的纳米尺寸Fig.1.1 Nanometer sizes of different number noble metal materials1.2.1 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质金属纳米簇拥有区别于纳米粒子等离子体的共振特性,,使其更具有类似于分子的光学性质,这使得它填补了分子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空缺(图 1.2)。因为能级的分裂可能使电子可以在各能级之间跃迁,所以金属纳米簇具备优异的荧光性质。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能、性质、催化活性都和其纳米尺寸有关[23-25]。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17;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道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双金属纳米簇领域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14年05期

2 ;中科院固物所取得贵金属纳米结构组装研究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5年05期

3 陈巧丽;程天春;傅红雅;朱艺涵;;面向贵金属纳米晶的晶相调控策略(英文)[J];催化学报;2019年07期

4 张夏红;周廷尧;陈曦;;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5年09期

5 李磊;;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科学中国人;2015年35期

6 满石清;樊耘;汤俊琪;;帽状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5期

7 饶艳英;钱卫平;;有序金属纳米壳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12期

8 骆益鸣;刘迎新;严巍;;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9 易丽丽,国海光,唐浩东;贵金属纳米簇的独特性能及其制备方法[J];工业催化;2003年12期

10 李梦君;方晖;李小明;袁小聪;;径向偏振光束激发的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间隙模式等离激元共振光谱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宇恩;;双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调控[A];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吴宇恩;;双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3 王仲珏;;金属纳米变质技术新进展[A];中国铸造科工贸联谊活动15周年庆典暨科技创新大会经典论文汇编(一)[C];2015年

4 李彦;褚海斌;王金泳;林子寅;;碳纳米管与贵金属纳米晶的可控复合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仲珏;;金属纳米变质技术新进展[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6 熊宇杰;龙冉;马亮;柏_g;李波;;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催化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李亚栋;;金属纳米催化[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亚栋;;金属纳米催化[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熊宇杰;;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及表面等离子体性能调控[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高发明;陶璐;;一维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生物模板合成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危丽琼;双金属纳米簇催化剂“1+1>2”[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李来;深圳先进院贵金属纳米钯研究出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5年

3 张巍巍;美开发出高度控制金属纳米结构的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4 宗信;金属纳米空心球催化剂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卢柯:我从来不为荣誉而战[N];光明日报;2013年

6 孙文;“广博”的全球攻略[N];中国包装报;2005年

7 记者  毛黎;碳纳米管与金属纳米导线成功连接[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朱丽;打造汽配巨头核心技术[N];证券时报;2000年

9 小肖;威孚高科 增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方化yN;于细微处做大文章[N];河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基于金属纳米簇构建的荧光纳米传感器及其在生物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向泉;金属纳米间隙的可靠构筑及其增强拉曼光谱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3 俞宪同;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PR效应的灵敏检测开发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宋善良;基于金属纳米簇的比色荧光探针的构筑及其传感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5 陈嘉伟;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增强与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程自强;金属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7 王梦琳;金属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二氧化碳加氢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刘凌霄;各向异性金属纳米结构的模板化构筑及其光学传感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9 王威扬;超细金属纳米晶,金属团簇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0 叶顺盛;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光学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旭;金属纳米簇发光性能改进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李敏;贵金属纳米探针的可控制备及在环境污染物比色传感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赵星;贵金属纳米结构阵列衬底制备及其表面增强光谱特性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9年

4 刘彤彤;金属纳米结构中Fano共振现象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5 远新新;p53蛋白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簇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张晨杰;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的调控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7 史晓斐;金属纳米微粒/共价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8 李德蕾;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DNA金属纳米簇的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罗芳;面心立方晶格铟金属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及其水合肼制氢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10 洪紫兰;阳离子调控合成三维贵金属纳米网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8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8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