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塑料蜂窝夹层结构抗弯性能研究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07 23:46
【摘要】:本文研究的热塑性塑料蜂窝夹层结构以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单向布制作蒙皮,聚丙烯(PP)制作蜂窝芯,是一种具备优异力学性能且便于一体化回收的轻量化结构。非常适合用于制作汽车的轻量化零部件,且便于循环利用。由于蜂窝夹层板的结构特点,其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抗弯性能,本文将深入研究这种塑料蜂窝夹层结构的完整三点弯曲过程,并进一步对峰值载荷和比吸能进行多目标优化。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不同规格的蜂窝夹层板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蜂窝夹层板的整个弯曲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挠曲阶段和后挠曲阶段。第一阶段,载荷近似线性增长,称之为前挠曲阶段。该阶段为蜂窝夹层板的正常使用范围,达到峰值之后蜂窝夹层板将出现不可逆的破坏。第二阶段,载荷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到某一载荷,且持续稳定,形成一个平台,称之为后挠曲阶段。该阶段蜂窝夹层板发生破坏,蜂窝夹层板进入持续的吸能阶段。(2)通过三点弯曲实验研究了不同几何尺寸的蜂窝夹层结构的抗弯性能,并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获得了几个关键参数对夹层板抗弯性能的影响趋势,涉及到的关键因素有蒙皮铺层方式、蒙皮厚度、蜂窝芯方向、蜂窝芯孔径和蜂窝芯高度,评价指标分别为峰值载荷、平均载荷、总吸能和比吸能。(3)总结各种规格夹层板的最终失效模式,发现一共出现两种主要的失效模式,分别为失效模式A和失效模式B,从宏观上分析发现夹层板的铺层方式和蒙皮厚度会影响夹层板弯曲失效模式的类型。结合有限元技术分析得到出现两种失效模式的原因为初始加载时,蜂窝芯上的应力分布不同,导致蜂窝芯的初始失效面积不同,进而影响了失效的扩展方式,所以出现了两种失效模式。且通过微观分析发现两种失效形式的夹层板上蒙皮的失效原因均为表层断裂和内部分层。(4)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胞元壁厚(t),胞元直径(R),夹芯高度(H_c),面板厚度(H_f)与峰值载荷和比吸能的响应近似模型,并对蜂窝夹层板峰值载荷和比吸能进行多目标优化,发现不存在同时达到峰值载荷最小和比吸能最大的情况,只能根据实际需要来权衡这两个指标。通过遗传算法求解,获得了一组Pareto最优解,为蜂窝夹层结构的抗撞性设计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研究,详细分析了塑料蜂窝夹层结构的完整弯曲过程,为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秦训鹏;方洲;王骞;;循环利用政策下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新材料产业;2015年02期

2 周翔;韩丽婷;董星亮;;泡桐木芯材夹层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14年02期

3 方宝东;张建刚;申智春;张文巧;;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热变形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7年03期

4 梁森,陈花玲,梁天锡;圆柱形胞元蜂窝夹芯板梁理论的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5 冯仁杰,于九明;蜂窝夹芯复合板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3年08期

6 王大军,田春梅;复合夹层结构材料在厢式汽车上的应用[J];专用汽车;2002年03期

7 师哲;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汽车上的应用[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工信部发布1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N];新能源汽车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海峰;面向循环经济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侯淑娟;薄壁构件的抗撞性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长炜;GFRP-PU复合板/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2 张世广;夹层板结构参数优化及其在前围板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3 蒋欣程;双箭头蜂窝夹层式军车装甲的防弹分析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周丽英;塑料蜂窝夹层结构的成型方法和抗弯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施建伟;基于ABAQUS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损伤有限元分析[D];中北大学;2015年

6 冯琳;新型夹芯板抗弯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柳;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性能与连接研究及其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任丽丽;蜂窝夹层板的抗撞性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8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8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