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单层纳米材料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计算
【图文】:
图2-1分子器件的理论示意图
用NEGF-DFT处理电子输运问题的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群祥,武晓君,李斌,杨金龙,侯建国,朱清时;钴酞菁分子结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3期
2 赵朋;刘德胜;;硼掺杂带帽碳纳米管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J];科学通报;2010年31期
3 刘瑞金;王传奎;;有机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计算与分析[J];计算物理;2009年04期
4 刘瑞金;;有机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赵敬芬;赵文凯;邹冬青;刘德胜;;分子与电极不同接触构型对吩嗪类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李延伟;姚金环;杨传路;;二苯乙炔分子导线的电子输运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7 赵朋;刘德胜;;多氮/硼掺杂带帽碳纳米管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J];科学通报;2012年12期
8 程霞;杨传路;童小菲;王美山;马晓光;;Na掺杂对C_(20)H_(20)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9 王丽华;丁秉钧;;金电极晶面指数对C_(20)富勒烯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柳福提;程艳;陈向荣;程晓洪;;GaAs纳米结点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物理学报;2014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群祥;武晓君;李斌;杨金龙;侯建国;朱清时;;钴酞菁分子结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二)[C];2002年
2 侯士敏;;氢单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6年
3 王乐佳;谭琳;周凯歌;张浩力;;“核-壳”结构分子导线单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杨利华;杨传路;王美山;马晓光;;XY@C_(22)H_(22)S_2(X=C,Si;Y=Si,C)电子输运性质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及墙贴[C];2014年
5 江潮;;保持晶体-衬底界面高质量的两步生长法获得大尺寸并五苯有机单晶体[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1晶体生长基础与数值模拟[C];2012年
6 黄静;李群祥;武晓君;杨金龙;;单分子结的非线性电导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竹;几种典型量子波导的电子输运性质[D];吉林大学;2007年
2 郑继明;单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龙孟秋;有机功能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伍晓赞;新型碳基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袁顺东;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安义鹏;低维纳米系统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樊巍;一维纳米结构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8 赵朋;光分子开关电子输运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海东;石墨烯纳米结构中的电子输运性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炜华;纳米结构电子输运性质的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君;几类单层纳米材料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计算[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赵晨晨;几种有机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3 马洁;链型有机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4 杨利华;茂络合物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5 董际臣;低维碳硅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D];山东大学;2013年
6 张学鹤;替代原子对低维硅碳材料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7 安义鹏;C_(20)及其衍生物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鲁东大学;2010年
8 王世亮;三维氮化硼分子结T-B_xN_y{(x,y)=(5,6),(6,5),(11,11)}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鲁东大学;2017年
9 刘瑞金;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军;C_(60)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1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