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医用TPU、PP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5:12
【摘要】:本文将四种纳米型抗菌剂(AEM5700-A、RHA-S、RHA-M和RHA-T2)、四种非纳米型抗菌剂(PC520S、PC18S、PC160S 和 PC100Z)加入TPU、PP两种基材,制备抗菌复合材料TPU、PP。采用抑菌环法、贴膜法测试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抗菌剂及对抗菌剂对TPU、PP热性能影响;采用抗菌剂溶出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材料的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结果如下:(1)对于TPU,添加四种纳米型抗菌剂(AEM5700-A、RHA-S、RHA-M、RHA-T2),发现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均生成了明显的抑菌环,抑菌环直径均大于7mm,表明AEM5700-A、RHA-S、RHA-M、RHA-T2四种抗菌剂与TPU共混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并且抑菌环直径随抗菌剂的添加量增多而增大,添加AEM5700-A、RHA-S型抗菌剂的TPU抗菌性能要优于RHA-M、RHA-T2型抗菌剂;添加四种非纳米型抗菌剂(PC160S、PC100Z、PC520S、PC18S)TPU共混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没有生成抑菌环,贴膜法试验中,添加PC100Z型抗菌剂的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抗菌性,当含量大于0.4%时,共混物的抗菌率达到100%。(2)对于PP,添加四种纳米型抗菌剂(AEM5700-A、RHA-S、RHA-M、RHA-T2),发现AEM700-A、RHA-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添加AEM5700-A、RHA-S的PP共混物的抗菌性能要优于RHA-M、RHA-T2,RHA-M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果,RHA-T2仅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添加四种非纳米型抗菌剂(PC160S、PC100Z、PC520S、PC18S),PP共混物,没有抑菌环生成;采用贴膜法,PC100Z型抗菌剂的含量大于等于0.4%时,共混物的抗细菌率达到100%。(3)加入四种纳米型抗菌剂的TPU,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添加量0.2%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均提高了 8%,当含量大于0.2%时,冲击强度随含量增加而下降;加入四种非纳米抗菌剂之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均随抗菌剂含量的增多而降低。(4)加入四种纳米型抗菌剂的PP,所得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提高,当四种抗菌剂含量为0.2%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20%,断裂伸长率提高10%;添加1.0%RHA-S,材料的冲击强度降低18%。加入四种非纳米抗菌剂,材料强度降低,韧性略有提高。(5)溶出实验表明,有效抗菌成分会在材料表面和内部的离子浓度差的驱动下释放,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时效性和抗菌持久性,银离子的溶出与材料的结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的结晶度越高,溶出量和溶出速率会越低,材料的无定型区域越多,利于溶出。
【图文】:

抗菌效果


逡逑(4)表面涂层材料:在我们生存生活的环境中细菌密度相当大,细菌真菌在表面的粘黏,进而能够对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在公车座椅,这些人群密度大得地方更容易加速细菌的传播与感染,降低这些地方的菌类密度,保障日常安全;而在一些对环境质量生产、制药生产、医院病房中,抗菌涂料更是能发挥其极大的价制出的含纳米级银的抗菌涂料,可以有效杀死附着材料表面的多8]。逡逑2.4纳米银抗菌性能的评价逡逑我国的共混物的研制和发展稍慢与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因此对于也不算早。针对医学应用对纳米银抗菌治疗、抗病毒治疗的广泛细胞的安全性引起了各界研宄者的极大关注。通常试验采用最小小杀菌浓度MBC来定量的表征抗菌性能的强弱[79]。逡逑108'10逦逡逑

纳米抗菌剂,热失重,性能,抗菌剂


逦0逡逑注:表中“1”代表抗菌剂中含有该元素,“0”代表抗菌剂中不含有该元素逡逑图2-1为四种非纳米抗菌剂的热失重检测。从图、表中可以看出:PC100Z型抗逡逑菌剂的初始热失重温度约为270°C,,完全可以适应聚氨酯和聚丙烯的加工温度,但最逡逑终分解率较大,可以推断这种抗菌剂在长时间高温下会失重较多,自然抗菌剂性能会逡逑受影响;其余三种抗菌剂的初始失重温度均低于聚丙烯和聚氨酯的加工温度,但其最逡逑后失重率特别小,所以也不会影响其在聚合物中的使用。PC160S、PC520S在室温下逡逑可能就会失重,分析原因为抗菌剂在放置室温下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者其他小逡逑分子化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巍;丁雪佳;贾会格;魏永飞;刘艳红;王国胜;;抗菌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S1期

2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王可;李冰;;柠檬醛联合两性霉素B对耐药烟曲霉的体外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3 左华江;温婉华;吴丁财;符若文;;高分子抗菌剂的研究现状[J];化工进展;2013年03期

4 李杰;张师军;初立秋;邹浩;张丽英;;PHMG/MMT复合抗菌剂改性聚丙烯[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2年06期

5 马威;拓婷婷;张淑芬;;抗菌剂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12年06期

6 张立新;张淑琴;;浅谈聚氨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高分子通报;2012年01期

7 李杨;杨国平;钱金h?;;天然生物抗菌剂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21期

8 王小叶;刘建国;曹宇;蔡志祥;李祥友;曾晓雁;;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及纳米银导电浆料的性能[J];贵金属;2011年02期

9 张华集;杜娟;陈晓;张雯;庄江强;;含改性载银玻璃的抗菌聚丙烯薄膜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0年04期

10 伊智峰;罗勇悦;陈鹰;彭政;李永振;;抗菌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洁龙;李翠婷;陈水挟;;季胺型抗菌聚丙烯纤维的制备及抗菌性能[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国良;聚氨酯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关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范艳静;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及抗菌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邹兆伟;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杜娟;氧化稀土、山梨醇衍生物成核改性抗菌PP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云斌;负载型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2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