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属化合物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21:33
【摘要】:金属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广泛的来源,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电极材料有力的候选者。本文研究了两个突出的金属化合物:二硫化钼和二氧化锰。基本试验方法是将二硫化钼、二氧化锰与生物碳、石墨烯、聚吡咯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性能的功能电极材料。再改变复合物某一组分的量进一步研究组份的改变对电极材料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制备了MoS_2/C粉末状电极材料。将生物质材料掺氮后用管式炉在高温下去杂处理,第二步在用水热法与MoS_2前驱物进行复合,得到二元复合物MoS_2/C。由于MoS_2具有类似石墨烯的二维结构,使得MoS_2成为了石墨烯有效的替代物。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材料大大提高了MoS_2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同时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解质溶液(1M H_2SO_4和6M KOH)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发现MoS_2/C电极材料在前者条件下的各项性能均优于在后者的性能。(2)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结构复合凝胶MoS_2/PPy(polypyrrole,PPy)/rGO(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先制备出MoS_2/PPy二元复合物,再将MoS_2/PPy和GO通过水热法得到三维结构凝胶。对MoS_2/PPy/rGO进行了压力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凝胶的成型效果要远远优于纯rGO凝胶成型效果,而且三元复合凝胶质量密度为0.03g/cm~3,满足了凝胶质轻体积小的要求。同时电化学性能也十分突出:MoS_2/PPy/rGO复合凝胶在0.2V/s的扫描速率下比电容可以达到264F/g。(3)研究了二氧化锰与石墨烯共同负载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做柔性电极材料。三聚氰胺海绵具有良好的压缩性,但并不具有导电性,内阻极大。将石墨烯和二氧化锰与之复合后赋予了三聚氰胺海绵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石墨烯-三聚氰胺海绵压缩性能优异,能在受压之后短时间内恢复形变,二氧化锰-石墨烯-三聚氰胺海绵的比电容值到达了也使用要求:在扫描速率为0.01V/s时,起始状态的比电容为140 F/g,压缩率50%时比电容为142 F/g。表明二氧化锰和石墨烯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可以发挥出它的优异的电容性能。且前后两种状态的比电容基本一致,满足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图文】:

电容器,伏打电堆,化学形式,莱顿瓶


图 1-1 各种电化学能源的 Ragone 图对比2.1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容器的发展迅速。从 18 世纪的莱顿瓶到亚历山德罗·伏特创造的伏打电堆,再到现在的各种电化学电容器,从无到精,只用了短短两百年的时间。简而言之,电容器是一个电场储能而不是用化学形式储能的元器件。电容器由两个极板和电介质构成。充电时,电容器在两个电极板之间施势差,这个电势差所具有的能量可以使正负电荷向极性相板移动,此时的电容器看成是一个连接在电路中的电压源放电的可行性。由公式可知C =QV

双电层电容器,工作原理,电解液,电容器


1双电层 2电解液 3电极 4 负载图 1-3 双电层电容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双电层电容器的构造分为电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材料。电极浸泡在电解液中间,两个电极接触会发生短路现象,故而在中间插入隔膜以隔绝两个电极。对电容器进行充电时,本来是均匀分散在电解液里面的电负离子会在外加电的作用下运动,,形成正电极板负载负电子,负电极板负载正电子的平衡态,每个电极-电解液界面代表一个电容器,所以可以将整个系统看做是两个电容器串联,称之为双电层电容器。当电容器是对称性电容器时,可以知道:1C=1C++1C 公式(1-3)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53;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秒充满一辆电动汽车: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年底量产[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9年04期

2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制成功[J];中国建材资讯;2017年04期

3 摆玉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新疆化工;2011年03期

4 林旷野;刘文;陈雪峰;;超级电容器隔膜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造纸;2018年12期

5 程锦;;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8年05期

6 曾进辉;段斌;刘秋宏;蔡希晨;吴费祥;赵盼瑶;;超级电容器参数测试与特性研究[J];电子产品世界;2018年12期

7 刘永坤;姚菊明;卢秋玲;黄铮;江国华;;碳纤维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年01期

8 季辰辰;米红宇;杨生春;;超级电容器在器件设计以及材料合成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9年01期

9 余凡;熊芯;李艾华;胡思前;朱天容;刘芸;;金属-有机框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综合性实验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年02期

10 王蕾;;伊朗让纸变成“超级电容器” 可快速充放电[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杰;汪汇源;谭X>予;隋刚;杨小平;;二硫化钼/中空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2 时志强;;开启电力能量储存与利用的新时代?——超级电容器技术与应用进展[A];2018电力电工装备暨新能源应用技术发展论坛报告集[C];2018年

3 马衍伟;张熊;孙现众;王凯;;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6年

4 邱介山;于畅;杨卷;;超级电容器用功能二维纳米碳材料的合成及功能化[A];第三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6年

5 孟月娜;武四新;;高倍率性的碳纳米管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6 潘伟;薛冬峰;;铁基超级电容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C];2016年

7 王凯;张熊;孙现众;马衍伟;;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从材料设计到器件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8 娄正;沈国震;;柔性芯片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及其在传感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9 高书燕;万岁阁;魏先军;;自组装法制备超亲水氮掺杂碳凝胶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A];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10 张晓芳;张伟;卢灿辉;;基于纳米纤维素的N-掺杂碳质气凝胶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科;煤基电容炭有望规模化生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实习生 邱锐;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问世[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 来莅;中国超级电容器技术及产业国际论坛在北海举行[N];北海日报;2019年

4 记者 杨保国 通讯员 周慧;合肥工业大学等 研发可实时修复的伸缩型超级电容器[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李东慧;我市将建超级电容器研发中心 多个住宅项目坚持新中式风貌[N];洛阳日报;2018年

6 湖北 朱少华 编译;一款双向DC/DC稳压器和超级电容器充电器电路[N];电子报;2017年

7 记者 杨红卫;河南瑞贝卡集团与天一航天科技公司超级电容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举行[N];许昌日报;2017年

8 记者 夏文燕 通讯员 代成;超级电容器有望得到广泛应用[N];江苏科技报;2016年

9 见习记者 白明琴;超级电容器市场趋热[N];中国电力报;2016年

10 杨德印 摘编;超级电容器简介[N];电子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欧;碳基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设计及电化学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高鑫;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3 王广宁;多酸基配位聚合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马丽娜;细菌纤维素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欧阳田;碳材料的盐辅助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6 许峰;溶胶法制备新型三维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7 王志奎;基于聚乙烯醇的自修复超级电容器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李湾湾;高强度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设计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董留兵;3D碳网络/高载量活性物质复合柔性电极及其超电容性能[D];清华大学;2017年

10 郭凤梅;碳纳米管宏观体在能源及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浩;基于锰、钨氧化物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黎婷;碳化MOF/MgCl_2杂化产物的制备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紫瑞;多孔生物质炭的设计合成、结构分析及其在新型储能器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9年

4 刘媚;多级孔碳基材料的构筑及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李成龙;生物质碳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6 付晶;聚丙烯腈基复合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7 朱珍妮;金属化合物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8 南吉星;生物质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余剑辉;金属织物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吴俊凯;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超电性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6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26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