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聚苯胺构建“掺杂碳层包覆稀土氧化物”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图文】:
所以,由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化学能源一代有望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为解决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如图1.1所示为典型的燃料电池原理图。Fig. 1.1 Fuel cell component图 1.1 燃料电池组件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常规电池基本相似,其单体电池的组成包括两个正负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和电解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常规电池的活性物质被贮存在电池的内部,这严重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不包含其他活性物质。因此燃料电池真正的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燃料电池运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以驱动反
经碳化后,制备了Nd2O3/N-C催化剂(图 1.4),并应用于结果表明,制备的稀土氧化钕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ORR催化甲醇中毒性。此外,Takahashi[57]等人研究了 CeO2-La2O3在固中的应用,发现它能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Yahiro[58]等人研化物体系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其在固体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杂氧化铈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电导性以及较快的电子转移速物具有潜在的电催化性能,也可成为贵金属Pt催化剂很好的替稀土氧化物在电催化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稀土元素有未填,这使得稀土与其复合物也表现出一系列催化性能[59,60]。大多属氧化物的研究集中在磁性领域[61,62],很少有文献报道它们用。在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镧系原子被过渡金属包围,物在储氢材料的应用上奠定了基础[63]。所以,利用稀土-过渡电聚合物来制备高活性的非Pt催化体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J];催化学报;1988年01期
2 吴智远;周运鸿;高荣;;二氧化锰对氧还原的电催化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郝佳瑜;刘易斯;李文章;李洁;;形貌可控的铂类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年01期
4 杜诚;高小惠;陈卫;;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6年07期
5 王瀛;张丽敏;胡天军;;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5年04期
6 黄幼菊;李伟善;黄青丹;李伟;张庆龙;蒋腊生;;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7 余希立;李平;郑俊生;吴云霞;周兴贵;;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苗鹤;薛业建;周旭峰;刘兆平;;石墨烯基氧还原催化剂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7期
9 陈洁;高建民;;掺杂碳材料用于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21期
10 杨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氮掺杂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昊亮;张慧娟;李祥太;赵斌;杨俊和;;预处理对钴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艳霞;;对氧还原电催化中的一些基本科学问题的思考[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沈岸丽;王双印;;电荷转移诱导增强石墨烯催化氧还原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4 蒋雨霏;杨立军;胡征;;硼氮共掺杂微结构对碳纳米管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5 张盾;;碱性燃料电池中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纳米氧化锰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杨立军;蒋雨霏;;碳基材料氧还原活性结构的理论与实验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C];2016年
7 熊中平;司玉军;张英;李敏娇;;取代基修饰碳纳米管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8 王静;王勇;;S、N共掺杂石墨炭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云;胡劲松;魏子栋;万立骏;;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10 杨立军;蒋雨霏;胡征;;开发在酸/碱性介质中有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禾;给生活垃圾找条“回去”的路[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钴、铁改性氮掺杂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柏辰;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邓怡杰;高性能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晓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氧还原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5 曾黎明;基于氧还原和析出反应的金属复合催化剂设计和制备[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6 赵宇;新型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Syed Shoaib Ahmad Shah;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8 艾可龙;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张双双;非铂类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设计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10 崔超男;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和氧还原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怡然;生物质衍生的非贵金属电化学催化剂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杜杰;基于阳离子型MOF前驱体的Fe/Co-N-C碳基纳米氧还原电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催化性能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3 宋俊楠;碳化聚苯胺构建“掺杂碳层包覆稀土氧化物”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周廷生;氮掺杂空心碳球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启晨;Fe-N-C类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6 刘一玲;高效碳基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设计和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7 张莹莹;含锰硫族簇基晶态材料的合成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张亨博;杂原子掺杂碳/过渡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范宝法;铁/钴/氮掺杂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氧还原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黄秋婵;碳纳米管负载铂-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结构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7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2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