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尺度光场调控:全介质超表面及二维材料极化激元

发布时间:2020-04-16 22:25
【摘要】:纳米光子学器件极大程度依赖于纳米结构共振和材料物理特性,实现纳米尺度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例如,纳米结构通过局域共振将电磁场限域在亚波长空间范围内;表面极化激元利用光子与材料内电子、声子、激子等准粒子耦合激发,可以降低电磁场群速度获得突破衍射极限分辨率,在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的操控。超表面和表面等离激元学隶属纳米光子学两个主要分支,前者侧重结构设计,后者更多关注材料物理特性,本论文基于前沿的全介质TiO2超表面平台和二维材料范德华(van der Walls,vdW)极化激元平台,分别实现了可见光波段自由空间(Free space)光场调控和新颖的红外波段面内(In plane)vdW极化激元调控。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于全介质Ti02超表面结构设计,实现自由空间光波前调控。首先,利用广义斯涅耳定理论述超表面的光场相位调控机制,通过梯度Ti02超表面阵列实现光束异常折射、以及偏振不依赖超透镜等相位调制器件。其次,利用非中心对称Ti02超表面天线获得光场偏振调控,例如nano-brick由于面内各项异性共振表现双折射晶体特性,沿着长轴方向的TM偏振分量和沿着短轴方向的TE偏振分量产生不同的相位延迟,由此成功设计了宽带的1/4波片和半波片,偏振分束器等。最后,提出双折射nano-brick超表面光场相位和偏振同时调控机理,成功实现了多功能偏振分束超透镜,任意的线偏振光或者圆偏振光入射到该器件,偏振分量将会得到分辨聚焦,其中所有TM分量将会聚焦到左侧,而所有TE分量聚焦于右侧,该偏振分束超透镜可以同时代替“分束器+波片+透镜”的三重功能。可见光全介质超表面具有强大的光波前调制能力,同时兼顾按需功能化定制和高传输效率的技术优势,有望实现传统光学元件小型化、多功能集成。第二部分,基于二维材料独特物理特性,实现面内vdW极化激元波前调控。2D材料类型丰富,"all-surface"钝化性质,使得原子层厚度支持高度限域的极化激元,提供可见光到太赫兹光谱范围内新颖的光学操控能力。目前大量研究工作止步于vdW极化激元的静态激发和探测,未来有望通过对其传播操控和调谐实现片上光子回路,例如异常折射、聚焦、开关、拓扑传输等。本论文通过构筑2D/SiC异质结,利用2D和SiC声子激元(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PhP)之间的杂化耦合,可以实现低损耗、高限域的激元波负折射传输,并且无需结构刻饰。例如,1)h-BN-graphene/SiC异质结:h-BN第一"Reststrahlen" 波带内支持负群速度双曲声子激元(Hyperbolic Phonon,Polariton,HP),传输至正群速度的graphene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两类激元波在界面处会发生负折射效应,入射HP和透射SPP在法线同侧传播,并成功实现了面内完美透镜。2)MoS2-graphene/SiC异质结:高折射率的MoS2薄层可翻转SiC声子激元色散模式,获得负群速度d-SPhP,该模式传输至带正群速度graphene SPP时,同样可以在界面处实现负折射传输。由于2D激元波的高度限域能力,两类完美透镜具有深亚波长的分辨率(FWHM1/80λ0),此外可通过改变graphene费米能级实现完美透镜焦距和分辨率的动态调谐。3)我们提出基于负折射的面内极化激元相位调控方法:构造h-BN-graphene异质结负折射弯曲界面,界面两侧正负极化激元等效折射率绝对值相同(|±neff|)保证动量匹配传输;正负极化激元等效折射率符号相反(±)获得相位调控,实现波前整形。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在300nm的传播距离内实现面内聚焦或发散透镜功能;此外,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实现聚焦透镜分辨率从50nm到180nm的动态调谐,该分辨率范围远小于中红外自由空间波长。除了极化激元透镜,按照相位调制原理精心设计异质结界面几何形状,可以实现极化激元波前的任意操控。第三部分,在充分掌握超表面结构设计和2D材料光学特性的基础之上,我们开始对多层TMDs材料做结构设计,实现新颖的局域极化激元操控。TMDs材料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特性(激子,自旋,能谷等),同时还表现出极高的光学折射率,对于纳米光子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可以实现亚波长结构共振。例如,我们提出graphene/MoS2-grating/SiC异质结,其中高折射率MoS2(n-4)光栅可以直接激发SiC的局域表面声子激元共振(d-LSPhR),d-LSPhR与graphene SPP耦合产生杂化LSPh-SPR模式,该模式保持了低损耗声子的高品质因数(Q-85),同时继承了 graphene的电调谐特性,通过改变石墨烯费米能级,可以实现红外光调制器,调制深度大于95%。此外,可见光波段WS2(n-4.5)纳米光栅本身可以产生米氏共振,共振光子与WSe2激子耦合可以激发激子激元,具有明显的拉比分裂。超表面设计与新材料结合、新效应的探索以及新应用的开发将是纳米光子学重要研究趋势,本论文首次将超表面和二维材料极化激元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希望通过超表面结构设计,以及二维材料的新颖材料特性,为纳米光子学开辟一条“材料+结构”相结合的全新道路,通过新颖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纳米尺度光场调控。目前仅探索性的利用二维TMDs光栅实现米氏共振,未来有望在TMDs薄层上设计更为复杂的梯度超表面器件。此外,TMDs的能谷特性和光的圆偏振相关,有望直接通过TMDs几何相位超表面实现圆偏振光操控,从而实现能谷激子的调控。
【图文】: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光子晶体,纳米


图1.1纳米光子学简要介绍:(a)光子晶体,(b)表面等离激元,(c)超材料。逡逑部分图片摘自文献|2’7’8’U’1M71逡逑当前以金属Plasmon为基础的SPP器件主要面临两大技术瓶颈,一是金属共振导逡逑致SPP的固有光损耗较高,且寿命较短约为10飞秒[18],传输效率很低,传播长度很逡逑短;二是SPP的波长压缩能力有限(y?=A/知<4),因此很难实现高度局域的深亚波长逡逑功能器件。目前科研工作者在寻找新材料替代金属SPP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一逡逑

结构尺寸,工作频率,切伦科夫辐射,阵列


射[28]、逆切伦科夫辐射[15]、逆多普勒效应等[5()]。直到九十年代末(1996-1999年),逡逑英国科学家?I.B.Pendry等提出分别用金属细线阵列作为稀化的金属等离子体和开口谐逡逑振环结构分别实现了负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5M3],如图1.2所示。2000-2004年,美国逡逑科学家D.R.邋Smith等第一次在实验上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将金属线阵列和开口谐振环逡逑组合起来,在GHz波段第一次在实验上获得左手材料[5^56]。逡逑F.邋Wang,邋Nat.邋Nanotech邋2011逡逑iitBS逡逑X.Zhang)邋science邋2008逡逑J.Pendry,逦fSBl逦V-Shalaev逡逑PRL1996逦Nature邋2010逡逑S.邋Zhang,邋PRL邋2009逡逑^逦Microwave邋,邋Terahertz逦i邋Infrared邋i邋Visible邋k逡逑图1.2超材料发展趋势,结构尺寸减小,,工作频率升高。逡逑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加工的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孜杰;反铁磁/非磁结构的磁极化激元色散关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董慧媛;王进;;利用光子晶体调控表面等离极化激元[J];光学学报;2013年09期

3 李涛;刘辉;祝世宁;;金属/介电鱼网结构中磁等离极化激元的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2期

4 朱邦芬;黄方程与极化激元[J];物理;1990年09期

5 段嘉华;陈佳宁;;二维极化激元学近场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9年11期

6 甘子钊;;极化激元研究的进展——纪念黄昆先生90诞辰[J];物理;2009年08期

7 包锦;梁希侠;;膜厚对三元混晶双层系中声子极化激元模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孜杰;反铁磁/非磁结构的磁极化激元色散曲线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周菁;曹恕;;单轴铁磁介质中体磁极化激元的强度函数[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10 贺梦冬;余剑敏;翟翔;王玲玲;;含三元合金缺陷层有限超晶格中的界面声子-极化激元模[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用友;金国钧;;半导体微腔中边界对激子极化激元间相互散射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凯悦;陈坤;刘纯亮;王洪广;林舒;;表面等离子极化激元的粒子模拟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琚鑫;郭健宏;;量子化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与耦合量子点系统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数理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吴强;张斌;潘崇培;许京军;;基于时间分辨成像的太赫兹声子极化激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陈焕君;沈岩;邓少芝;许宁生;;二维原子晶体极化激元效应及其介导的真空电子发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赵永生;;有机纳米光子学材料与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庆;纳米尺度光场调控:全介质超表面及二维材料极化激元[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2 牛家胜;离子晶体中的非线性极化激元[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贺梦冬;半导体超晶格结构中声子—极化激元与激子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白文超;周期极化铌酸锂和周期极化掺杂离子铌酸锂中声子极化激元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包锦;极性半导体三元混晶及其低维系统中的声子极化激元[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唐政华;多铁和压电压磁超晶格中极化激元能谱性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廖臻;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物理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孙聊新;ZnO回音壁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色散、激射以及凝聚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曾奇军;克尔非线性黑体辐射定律的修正[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岩;极化激元BEC中稳态暗孤子(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马玮良;二维范德华材料中的极化激元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闫翠玲;三元混晶量子阱线系统的表面和界面声子极化激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海青;金属表面微纳结构对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调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段绪东;激子极化激元的布洛赫振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肖玉婷;多层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极化激元[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7 曹威;微纳谐振腔中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传播特性及钼氧化物纳米结构合成与表征[D];西南大学;2014年

8 张媛媛;三元混晶膜中的表面激子极化激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王芬;基于Tamm等离激元的光子器件设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杜银锁;金属介电多层膜中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传输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0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30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