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耐热性聚醚醚酮树脂的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22:38
【摘要】:增材制造技术能实现功能性复杂零件的直接生产成形,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所加工出的零件表面质量通常难以令人满意,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减材制造具有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形状精度优等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几年,结合了增材制造与传统减材加工优点的增减材复合加工技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但是,目前该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工艺以及软件控制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指导。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热性树脂,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医疗机械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金属、陶瓷,相对于传统的注塑成型,PEEK材料也可以熔融沉积成型,但是由于PEEK材料比传统的熔融沉积成型材料熔点高(343℃)、熔融粘度大,利用现有的熔融沉积成型设备打印PEEK材料有很大挑战。本课题开展了基于熔融沉积成型PEEK材料的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设计了耐热性聚醚醚酮树脂熔融沉积成型的双加热块喷头结构,搭建了 PEEK材料的熔融沉积成型设备,通过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精准控制喷头和加热底板的温度,实现PEEK材料的熔融沉积成型。仿真研究了 PEEK材料熔融沉积成型的喷头流道内流体温度场、粘度场以及压力场分布规律,分析了喷头流道内PEEK材料的流动性及熔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以及送丝速度的减小,喷头流道内PEEK材料的熔融区变大,流动性变好,挤出压力变小,通过仿真获得了适合PEEK材料熔融沉积成型的工艺参数范围。研究了打印温度对熔融沉积成型PEEK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打印层厚和打印速度一定时,随着打印温度的升高,零件的拉伸强度、致密度以及表面质量都会提高。当打印温度低于380℃,零件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明显变差,在打印温度为440℃时,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最优。研究了打印层厚对熔融沉积成型PEEK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在打印温度和打印速度一定时,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零件的拉伸强度、致密度变小,表面粗糙度变大。研究发现,当打印层厚大于喷嘴直径的二分之一时,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会明显变差。研究了打印速度对熔融沉积成型PEEK零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选用直径(?)0.6mm和(?)0.8mm的喷嘴,在打印温度和打印层厚一定时,随着打印速度的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变差,建议打印速度不超过23mm/s;选用直径(?)0.4mm的喷嘴,当打印速度为20mm/s-23mm/s时,零件的表面质量较好,低于20mm/s或高于23mm/s时,零件的表面质量较差。优化了采用直径00.4mm、00.6mm和00.8mm喷嘴对应的熔融沉积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与仿真结果差别较小,间接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的合理性。研究了熔融沉积成型过程的数据处理特点,结合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参数和铣削工艺参数,开发了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的数据处理系统,并通过数控加工软件Mach3Mil1验证这种增材与减材集成数据处理系统的可行性。为复合制造数据处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补充熔融沉积成型聚醚醚酮的铣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铣削速度的增大和每齿进给量的减小,PEEK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进而优化了熔融沉积成型PEEK零件的铣削工艺参数。
【图文】:

原理图,熔融沉积,原理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Swinburne大学推出的一种将铁粉混合到尼龙P301中的金丝过程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同年美国VirTLCP纤维的FDM打印,该材料有优于ABS四倍的拉伸强度[公司推出了工程材料PC的FDM打印机,,该材料的强度及耐料,之后开发了邋PC/ABS材料,该材料结合了邋PC材料的强度,性能明显优于ABS。2002年Stratasys公司又推出耐高温230F,具有高的强韧性及化学品性[7,8]。逡逑

对比图,制造加工,对比图,过程


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对那些经常用在国逡逑防和航天领域的金属材料而言,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必将是行业关注逡逑的重点[53]。图1-3展示了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的优势。逡逑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技术是在三维CAD/CAM软件的驱动下完成增材层层叠逡逑加和减材机加工复合的过程[54]。因此,搭建一个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首先应该考逡逑虑采用何种增材与减材集成的方式,然后在这种集成方式下如何搭建硬件平台以逡逑及软件平台,最后应该保证软件系统能控制硬件平台正常工作。增减材复合制造逡逑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单元:数控加工模块、增材制造模块、软件控制模块逡逑以及送料、保温等辅助模块[55]。逡逑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326.5;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慧凡;陈银龙;田国记;王兴豫;范晓伟;梁耀华;;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系统的实验及仿真[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年02期

2 郝新月;宣永梅;陈光明;;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研究进展[J];流体机械;2016年08期

3 曲成举;;商周分封制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陈燎;马跃超;盘朝奉;;电动汽车单轴机电复合制动方向稳定性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3期

5 马文斌;陈庆樟;刘忠;;汽车复合制动舒适性模型问题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07期

6 刘景凤;张迪;白波;王清宝;段斌;;我国冶金行业焊接复合制造与再制造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金属加工(热加工);2009年22期

7 MJLeigh,姚寿文;复合制动的特点及其应用[J];国外铁道车辆;2000年01期

8 顾兆林,钱永耀,李兴武,冯诗愚;太阳能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6年01期

9 谢木香;复合用陶瓷微粉的特性及其应用[J];硅酸盐通报;1988年05期

10 祥;;保鲜除臭功能优越的塑料薄膜[J];陕西化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骁;周梦柳;鱼剑琳;白连社;魏邦福;陈开松;;一种适用于冰箱的新型两相流喷射器压缩/喷射复合制冷循环[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邹勇;黄雅钦;夏宇正;;明胶与天然聚合物复合制备创伤敷料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3 李莹;于建;张昕;;熔融复合制备尼龙6/天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范晓伟;张利贺;郑慧凡;;蓄冷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系统性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宋海勤;;KEITHLEY Model2700多通道数采系统在复合制冷测量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白连社;魏邦福;陈开松;鱼剑琳;周梦柳;;新型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理论分析研究[A];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白连社;魏邦福;陈开松;鱼剑琳;王骁;;冰箱用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A];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杨蒙生;邢丕峰;谢军;郑凤成;李朝阳;易泰民;刘峰;;Mo台阶靶件的热复合制备及表征[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9 袁希文;文桂林;周兵;;基于电液复合制动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10 鲍帅阳;杜垲;储云霄;武云龙;鄂文汲;;高/低压区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性能分析[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赵辉 周卫平;南漳竹纤维管掘进市场[N];湖北日报;2017年

2 高燕;警惕能量合剂致低血糖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升平;单一制与联邦制有何不同[N];人民日报;2006年

4 张荐;此药彼药合用不宜[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周平;国家的结构形式[N];云南日报;2001年

6 韩保江;铁路大提速意味着什么[N];学习时报;2007年

7 陈建猛;机械印刷食品相得益彰万盛公司路子越走越宽[N];中国包装报;2000年

8 韩竞;中针会展现新品[N];中国纺织报;2004年

9 曹二宝;“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N];学习时报;2008年

10 张艳;复合软包装新动向[N];中国包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洪强;前后轴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策略优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何军兵;罚金刑立法协调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张建龙;混合动力汽车机电复合制动制动力分配与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张晓波;阳离子色素与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复合制备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袁希文;分布式电驱动汽车主动转向与复合制动集成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巧萍;印染厂余热回收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系统性能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年

2 李连京;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制动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3 王鹏;耐热性聚醚醚酮树脂的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吴蜀魏;增减材复合制造的几何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兰晓芬;高活性铝基复合制氢材料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梁耀华;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系统仿真计算[D];中原工学院;2014年

7 唐家栋;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唐鹏武;过冷蒸发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曲辅凡;线控气压复合制动系统控制及硬件在环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许冬;CNTs/Al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加工/热轧复合制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0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30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