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柔性石墨烯基双层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02:46
【摘要】:光刺激由于其非接触式的,精准的远程控制,使得光驱微型机器人在新型微生物机器人或生物微型发动机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石墨烯优异的光热转化性质使其在光响应性刺激反应材料的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意义。本论文以石墨烯纳米片(GNP)、氧化还原石墨烯(RGO)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基础材料,并进一步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热膨胀微球(TEM)和静电纺丝素蛋白膜(SF))结合,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近红外光(NIR)响应性变形规律的双层复合物薄膜,GNPs-PDMS/PDMS双层复合膜和RGO-TEM-SF-PDMS/PDMS双层复合膜。并根据它们不同的变形规律设计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1)GNPs-PDMS/PDMS双层复合膜的制备及变形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在GNPs/PDMS薄层上旋涂一层PDMS来制作出GNPs-PDMS/PDMS双层复合膜。石墨烯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质,在近红外光照射时,将光能转化为热,传递到双层膜上。双层复合膜向热膨胀系数较小的一侧弯曲。且研究发现当NIR向GNPs/PDMS层一侧照射时,双层致动器出现两段式弯曲变形。本文对影响双层复合薄膜变形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2)RGO-TEM-SF-PDMS/PDMS双层复合膜的制备及变形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简单的刮涂法制作出RGO-TEM-SF-PDMS/PDMS双层复合膜。同样利用石墨烯优异的光热转化性质,在近红外光照射时,将光能转化为热,传递到双层膜上。热膨胀微球受热发生剧烈的膨胀,体积增大至原来的几十倍,RGO/TEM/SF/PDMS层和PDMS层产生较大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且该弯曲变形状态能很好的保持。静电纺丝素蛋白的加入,该致动器的机械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对影响该双层复合膜的变形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3)GNPs-PDMS/PDMS双层复合膜和RGO-TEM-SF-PDMS/PDMS双层复合膜的应用根据GNPs-PDMS/PDMS双层复合膜光响应迅速且变形可逆的特性,拟设计了一种类似机械手的抓爪,该双层致动器可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运输,植入医疗机器人等。RGO-TEM-SF-PDMS/PDMS被制作成一种活动铰链,能将平面的2D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并且能通过调节铰链的长度实现不同程度的偏转变形,从而构建更复杂的三维结构。这有望于在空间可展开的结构,自主装等领域得到应用。
【图文】:

原理图,分子材料,形高,光致变色分子


图 1 光致变形高分子材料原理Fig.1 Principles of photodeformable Polymer Materials化作用 当将少量的光致变色分子如偶氮苯,二

示意图,偶氮苯,光异构化,相变


图 2 偶氮苯发色团的光异构化和含偶氮苯的 CLCP 的光化学相变的示意图ematic diagram demonstrating photoisomerization of the azobenzene chromical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azobenzene-containing CLCPs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玉长;龚瑾瑜;汤洪波;张翔宇;谭江;李权;席运泽;;水热法合成纳米LiFeP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光学特性[J];矿冶工程;2015年05期

2 林海波;沈剑辉;向艳慧;王益;鲁华锋;刘富;薛立新;;PVDF/石墨烯复合材料熔融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S2期

3 杨云裳;张彬;张应鹏;;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3年06期

4 甘永平;秦怀鹏;黄辉;陶新永;方俊武;张文魁;;金红石相TiO_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李松梅;王博;刘建华;于美;安军伟;;不同形貌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6 邓尧;黄肖容;邬晓龄;;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15期

7 陈宽;田建华;林娜;单忠强;;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J];功能材料;2012年12期

8 孙艳红;赵家昌;唐博合金;唐敖民;廖晨敏;徐菁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10 周德文;梁利岩;吕满庚;;光致变形型高分子材料[J];高分子通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晓毅;石墨烯离面力学特性及其复合材料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王林;多功能型形状记忆聚氨酯及聚酯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陈晨;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转换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寇良志;低维氧化锌和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力电磁耦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田军;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储能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罗昊;石墨烯微片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东;玻璃态向列型薄膜的光致屈曲变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高雅;丝素蛋白电纺膜的制备及其仿生矿化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5 魏航;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王杰美;金属纳米线填充纳米管的变形行为及结构演化[D];山东大学;2012年

7 章炎敏;热膨胀微球在聚乙烯发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欢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9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39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