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多尺度聚酯弹性体粒子改性聚乳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23:37
【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但其结晶速率慢和韧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虽然应用弹性体粒子熔融共混PLA是一种简单高效的PLA改性方法,然而在目前已知的报道中,关于弹性体粒子的粒径对PLA各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设计制备了具有多种粒径尺度的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弹性体粒子(BEP),将BEP直接与PL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几种PLA/BEP复合材料,并探讨了不同粒径和含量的BEP对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降解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等性能的影响。1.PLA/BEP复合材料的制备。以脂肪族的二元醇和二元酸(酸酐)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不饱和聚酯,将其进行乳化、电子束辐射以及喷雾干燥,制备了粒径分别为50 nm、150 nm、300 nm、500 nm以及1μm的BEP,然后将多种尺度的BEP分别与PLA熔融共混,制得PLA/BEP复合材料。2.PLA/B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通过对PLA/BE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测试可知,随着BEP的粒径和含量的增加,PLA/BEP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冲击强度和储能模量也有所升高。粒径为1μm的BEP将PLA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纯PLA的2.8%提高至39.8%;粒径为500 nm的BEP将PL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由纯PLA的2.79 kJ/m~2提高至4.99 kJ/m~2;复合粒径为50 nm和300 nm的BEP将PLA的无缺口冲击强度由18.57 kJ/m~2提高至52.60 kJ/m~2,具有协同改性PLA的效果。经典的逾渗模型理论不适用于解释本文多尺度的BEP改性PLA。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LA/BEP复合材料的断面粗糙不平,存在大量银纹与孔穴,PLA基体材料出现明显的塑性形变。3.PLA/BE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研究。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等测试结果表明,减小BEP的粒径或者增加BEP的含量,均能够提高PLA/BEP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减小球晶尺寸,增大结晶密度,降低结晶温度,缩短半结晶时间,提高结晶速率。在PLA中添加5 phr粒径为50 nm的BEP可将PLA熔融结晶的半结晶时间由10.20 min缩短到8.12 min,添加10 phr粒径为50nm的BEP可将PLA冷结晶的半结晶时间由224 s缩短到103 s。此外,多尺度BEP的加入均降低了PLA的T_g,还可以促使PLA生成?'晶型。4.PLA/BEP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能研究。通过PLA/BEP复合材料分别在脂肪酶溶液、不同PH值水溶液以及土壤中的降解实验发现,随着BEP粒径的减小和含量的增加,PLA/BEP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均逐渐增大。当在PLA中加入10 phr粒径为50 nm的BEP时,PLA/BEP复合材料在pH=13的NaOH溶液中降解25天后的质量损失率超过了98%,在土壤环境中降解4个月后的质量损失率是纯PLA的近4倍。MTT法测试结果表明,PLA/BEP复合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PLA及其复合材料所培养的L929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增值率均在75%以上。
【图文】:

曲线,拉伸试样,单位,辐射硫化


升降温速率均为 10 °C/min,得到 DSC 曲线。测试度仪对辐射硫化后聚酯乳液的粒径进行测定。将聚为 0.1%,取 1.5 mL 左右乳液置于透明比色皿中进温 2 min,测试时间为 120 s。TGA)测试析仪对 BEP 以及 PLA/BEP 复合材料进行测试,取盘中,在氮气保护下,从室温升温至 600 °C,升温L/min。测试 PLA/BEP 复合材料,使用微型注塑机制成如图 2-试样条。注塑条件:物料预热 10 min,料筒温度为压时间为 9 s。测试条件:室温,相对湿度为 50±5 86 106 kPa。参考标准:GB/T1040.2-2006。

照片,多尺度,照片,热分解


自身不会出现热分解,说明本实验所制备的多尺度的 BEP 均满足与 PLA进行熔融共混的加工条件。表 2-7 列出了各尺度 BEP 相应的热分解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1-BEP~4-BEP均出现了两个热分解峰,分解分两步进行。第一分解峰是残留的小分子及低聚物以及乳化剂等的分解峰;第二分解峰是 BEP 大分子的分解峰。5-BEP 只有一个热分解峰,和其所用乳化剂的含量较少以及粒子中残留的小分子物质较少有关,故只有一个大分子 BEP 的热分解峰。结合图 2-9 曲线和表 2-7 数据可知,随着 BEP 粒径的增大,BEP 的 5%失重率温度(Td5%)、10%失重率温度(Td10%)、半寿温度(Td50%)以及 DTG 曲线中各分解峰对应的温度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粒径较大的 BEP 中所含的低分子量的乳化剂较少,整体热稳定性较高,并且测试样品的粒径不同,对热传导以及气体扩散的影响也不相同,而这种变化可导致反应速率和 TG 曲线形状的改变[150]。因此,BEP 的粒径越大,热分解反应速率越慢,热分解温度就越高。2.3.2.6 BEP 的微观形貌(a) (b)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晓东;姜胜斌;廖学明;宋志祥;;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1年01期

2 姚鸿德;聚酯弹性体[J];上海塑料;2001年03期

3 曹;;快速注塑保温聚酯弹性体[J];浙江化工;1986年01期

4 James W. Crary;张官臣;;聚酯弹性体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橡胶参考资料;1988年05期

5 ;聚酯弹性体[J];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7期

6 惠巧玲;;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现状与进展[J];国外塑料;2012年11期

7 洪桂香;;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应用简述[J];化学工业;2017年01期

8 尹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性能与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3期

9 ;聚酯弹性体(聚酯-聚醚多嵌段共聚物)[J];科技创业月刊;2002年06期

10 ;具有良好的耐油、耐水和耐热老化性的聚酯弹性体胶管[J];橡胶参考资料;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博;王庆国;;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2 贾坤;寿洪国;何小红;张大伟;刘孝波;;可规模化合成的机械响应荧光性聚酯弹性体及其光学应变传感[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3 冯奕程;赵辉;郝同辉;张群朝;蒋涛;;透明共聚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4 王庆国;马滕;牛成群;;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聚酯弹性体粒子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5 王格侠;周卫东;郑梦瑶;谢文广;卢波;许颖;季君晖;;新型生物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分会:高分子[C];2016年

6 王庆国;崔泉德;杨德敬;;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生物降解性能调控与制备[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朱新军;彭治汉;薛艳;;阻燃聚酯弹性体TPEE的研制[A];2008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上册)[C];2014年

9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下册)[C];2014年

10 曾金霞;王庆国;;生物基可生物降解纳米弹性体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M 高分子工业[C];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得权;新型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2 邱立言;环氧树脂/辐射交联聚酯弹性体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3 宰莹莹;多尺度聚酯弹性体粒子改性聚乳酸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4 郑雪;新型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5 郑媈;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6 李豫珍;聚酯弹性体的合成和天然橡胶的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孙成武;药物接枝可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合成和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周雪;聚乳酸/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方博文;生物基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耐低温、耐油及热老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姚鑫;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3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3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