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弹塑性材料的设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05-08 13:27
【摘要】:基于物理的物体仿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它在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视觉,电子游戏,虚拟现实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仿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有限元法、近场动力学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法、基于位置的动力学法等等,其中,有限元仿真方法因其离散过程采用了拓扑关系稳定的单元网格,所以是真实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方法,也是目前研究者们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物体受力作用后的形变状态取决于材料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材料的本构模型。为了更好的研究材料的本构模型,本文使用了Valanis-Landel分离形式的能量函数模型,分离形式的能量函数模型将物体应力与应变之间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函数关系分开表示,这样的表示方法无论是在编辑材料的本构关系方面,还是在之后通过本构模型计算物理形变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所以我们采用分离式的能量函数模型对材料本构模型进行设计,并对最初的Valanis Landel能量模型加以改进,通过添加各向异性项和塑性项的方式,使其更好的符合物理仿真的需要。在设计出材料的本构模型之后,本文将设计好的材料模型代入有限元仿真方法中进行计算仿真,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分离形式的能量函数本构模型能够正确并稳定的模拟塑性材料,并可通过采用不同的能量函数关系,来获得设计者预期的形变效果。另外,本文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材料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形式的能量函数都能正确和稳定的仿真。基于此点,本文也给出了能量函数模型设计时的稳定性条件。
【图文】:

物理仿真


第一章 绪论究背景及意义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计算示图形的相关计算机学科,包括渲染、几何、动画等分支。计算机动画是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计算机表现真实世界运动的重要手段,它一直都形学中的热点研究问题。在过去的研究工作当中,大部分计仿真领域的工作节已有数学模型的可变参数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其效果的逼真度欠佳。近中,基于物理的计算机动画(Physically-based Animation),由于其效果丰富,变得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重视。

对比试验,稳定性,材料,形变


获得其他方法无法实现真实细腻的形变效果。有限元法仿真的核心问题是材料型,即形变体模型的应力与应变的函数关系[13]。文献[12]描述了多种常见的本包括共旋线性模型、St.Venant-Kirchhoff模型、Neohookean模型等,在这些本构础之上,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杨氏模量、泊松系数等来仿真出形变不同的氏模量和材料的硬度有关,杨氏模量越大,物体越硬,越难发生形变。泊松系的抗压缩能力有关,泊松系数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发生体积流失。然而,仅仅料参数来获得的形变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上述常见的材料本构模型仅是整个材极小的一部分,而且这几种常见的材料模型都属于各向同性材料,即材料在各属性相同。但是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材料在不同的方向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异性。各项同性材料所展现的材料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加入各向异性,整个材料空间将获得极大的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韬,王中芳;平面应力条件下弹塑性材料的起裂与裂纹稳态扩展[J];金属学报;1989年02期

2 张义同;谢宇新;任述光;;弹塑性材料杆的相变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赵长松;王伟;;钢丝帘线弹塑性材料模型探讨[J];轮胎工业;2014年10期

4 虞岩贵;刘喜昂;;描述弹塑性材料损伤演变行为的3种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6年01期

5 王建省;热弹塑性材料的混合边界元法自适应格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虞岩贵;徐枫;;弹塑性材料小裂纹扩展行为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7 叶展伟;钛制品深拉延时的润滑保护[J];石油化工设备;1987年07期

8 张光,张克实;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中微孔洞的扩张[J];机械强度;2002年02期

9 宫能平,夏源明;一种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J表征和测试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宫能平;李贤;;45~#钢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的试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元章;白小勇;柳明;柳阳;陈成军;;基于形式化分析方法的弹塑性材料本构程序部分功能模块的正确性证明[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夏源明;孟庆良;;弹塑性材料动态断裂实验与理论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孟庆良;夏源明;;弹塑性材料裂纹扩展的动态J阻力曲线实验研究简介[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虞岩贵;;用两类变量和常用材料参数实现弹塑性材料全过程疲劳-损伤-断裂计算——工程领域中的基因原理和克隆技术[A];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胡义锋;胡翔;师俊平;;含缺陷的弹塑性材料退化的构型体积力描述[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虞岩贵;张淼;薜伟;;低周循环加载下疲劳—损伤—断裂全过程中材料行为交叉关系的研究和分析[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虞岩贵;薛伟;张森;;用小裂纹尺寸计算对称循环加载下弹塑性材料的疲劳损伤[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虞岩贵;薛伟;张淼;;用弹性应变范围△ε_e和△ε_p的乘积法与小裂纹尺寸计算在非对称循环加载下弹塑性材料的疲劳损伤[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成;;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宝平;段卓平;张海英;刘彦;黄风雷;;破片撞击装药点火[A];第七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宇新;弹塑性材料的相变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2 赵滨;考虑实际表面形貌的幂硬化弹塑性材料接触特性[D];山东大学;2016年

3 敖涛;局部变形与相变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4 石星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材料的空化问题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钱江;弹塑性材料的设计与仿真[D];长安大学;2018年

2 熊成安;平面应变下弹塑性材料的折曲[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贤;应变率相关弹塑性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4 胡翔;含缺陷的弹塑性材料中构型体积力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5 牛瑛奎;石油封隔器的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张敏;有限元模型的宏观与微观分析及前后处理[D];上海大学;2013年

7 王伟佳;非牛顿问题的有限元模拟[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4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54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