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垂向碳纳米管阵列的界面粘附力学与传热性能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1:00
【摘要】:碳纳米管阵列(CarbonNanotubeArrays)是一种以碳纳米管为单元,在垂直于基底方向上平行排列形成的一种黑色薄膜状固体材料。碳纳米管发现的二、三十年间,其特殊的一维结构与优异特性获得了广泛的研究报道。碳纳米管阵列有着特殊的结构形态,能将一维碳纳米管的优异微纳特性集中体现在宏观的阵列材料中。由于其拥有特殊的力学与传热性质,碳纳米管阵列在仿生粘附以及热界面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碳纳米管阵列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但不少研究结果仍众说纷纭,表现出来的,工程应用还亟待突破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关键的力学行为和传热性能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索。鉴于此,本文考察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生长方法,分析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垂向压缩力学特性,测试和揭示了碳纳米管阵列仿生粘附特性及其机理,发展了基于碳纳米管阵列的柔性基底热界面材料和适用于振动器件的热界面材料。本文的工作连接了碳纳米管阵列在力学和传热两个领域之间的应用,并为碳纳米管阵列开拓了新的工程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考察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垂向压缩力学行为。搭建了用于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分析总结了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合适气体组分和氛围。制备不同阵列高度与密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结合光刻图形化的手段,制备不同尺寸碳纳米管簇的微柱阵列。对上述不同特性碳纳米管阵列进行了垂向压缩实验,得到垂向压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碳纳米管阵列的压缩力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阵列密度的碳纳米管阵列表现出明显的超弹性特性,而低密度的阵列表现出塑性的特性。阵列高度以及图形化阵列簇的尺寸对压缩力学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对碳纳米管阵列的仿壁虎爪粘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比较分析了预压力的大小,保载时间和材料的表面性质等对粘附特性的影响,探究了黏附作用的耐久性和重复性。同时,结合碳纳米管阵列的垂向压缩力学行为,分析总结了粘附力形成的原因。粘附力大小与碳纳米管受压变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碳纳米管的形变与侧边接触是粘附力形成的主要原因。预压力的加载使得碳纳米管阵列屈服变形,应变越大,碳纳米管与接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越大,根据范德华力的作用原理,能产生更大的粘附力。同时,本文发展了非接触式瞬态光热反射技术的方法应用于薄膜材料热导率的测量,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多参数拟合方法得出薄膜的热导率与界面传热系数。应用该方法测量了柔性基体碳纳米管阵列样品的热物性参数。最后,研究了碳纳米管阵列作为热界面材料在振动器件表面的力学响应与散热特性。以典型的压电变压器为例,比较了三种不同散热装置情况下的工作特性,包括温升、功率传递效率与器件功率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配备碳纳米管阵列的热界面材料,压电变压器获得更低的温升与更高的功率传递效率。同时利用光热反射技术对碳纳米管阵列在压电变压器界面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得出热导率高于传统的聚合物材料的结论。另外,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阵列减少了振动器件表面电极在接触散热时候的微动摩擦损耗。配备有碳纳米管阵列的压电变压器经过120天的连续工作测验,器件的表面电极无明显的磨损,大大提高的器件的寿命。同时对于碳纳米管阵列抗磨损特性进行了一定的力学分析。
【图文】:

碳材料,多维,家族,石墨


碳纳米管(Carbon邋nanotube,简称CNT)的发现归功于日本科学家Iijima邋(饭逡逑岛澄男)。早在1991年,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第一次观察到CNT的结构⑴。逡逑如图1.1所示,碳纳米管犹如单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总体表现为一维管状结构,逡逑它与准零维结构的富勒烯,二维的石墨烯,三维结构的石墨、金刚石共同组成形逡逑态丰富的碳材料家族(图1.2)。逡逑图i.i单壁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结构逡逑#_■!!逡逑0维富勒烯逦1维碳纳米管逦2维石墨烯逡逑3维石墨逦3维金刚石逡逑图1.2多维碳材料家族逡逑理想的碳纳米管结构中的碳原子之间主要采用sp2杂化键合。但它并不是-逡逑个完全的平面,六边形结构存在一定的空间弯曲,故它的化学键同时具备sp2和逡逑)逡逑

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透射电子显微镜,层数


sp3混合杂化状态。碳纳米管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逡逑(MWCNT),这是由它结构中的壁数决定的。MWCNT的层与层之间无化学键,逡逑通过范德华力作用结合。图1.3是一个典型的三壁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逡逑图丨.3三壁碳纳米管结构逡逑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通常在以上,3nm以下HA如图丨.4所示。逡逑IK逡逑图1.4单壁碳纳米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逡逑而多壁碳纳米管根据层数的不等,,直径最大的可以超过lOnni。碳纳米管之逡逑所以称之为一维碳材料,是因为其长径比极大,根据制备方式的不同,它的长度逡逑可以从微米级到毫米级不等。碳纳米管被发现二十多年以来,迅速的发展成为研逡逑宄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材料之一。虽然碳纳米管未能与像富勒烯和石墨烯一样逡逑斩获诺贝尔奖,这或许正好是一个契机,不断的激发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更为广泛逡逑和深入的研宄与应用。逡逑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13.7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Y.Kung,S.C.Lo,S.N.Jean,J.N.Hwang,刘滨海;Wavefront阵列机—从概念到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88年04期

2 张大鹏;适于VLSI实现的Systolic阵列及其发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08期

3 王永宝;;AP85阵列机上同步并行数值计算[J];航空计算技术;1989年03期

4 徐敏松;文化锋;柯昂;龙丹桂;;高功率π型阵列结构设计与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7年02期

5 张海霞;赵惠玲;陈锋;万伟;;一种分析多层周期阵列结构的有效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9年09期

6 常虹;;基于任意阵列结构的欠采样频率估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万国宾,汪文秉,万伟,赵惠玲;有限阵列结构的电性能优化[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吕青;蒋林;邓军勇;李雪婷;;面向对数与指数函数的可重构阵列结构[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6年10期

9 许苗军;陈天然;李斌;;纳米银碗阵列结构的高效制备及荧光增强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郭力;曹超;;一种可重构阵列结构及其任务调度算法[J];信息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丽红;赵耀龙;马海光;杜祖亮;;具有增强的抗反射性能的大面积尺寸可调的Si纳米柱阵列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2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3 俞劭杰;刘少斌;孔祥鲲;;基于双层变尺寸单元的双频分波束反射阵列[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王浩;牛雪杰;南冰;李平;;一种新的波束可控阵列设计[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5 何文莉;方方;陈萌;钱东金;;配位键驱动的多卟啉阵列结构的界面组装及其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6 郭龙飞;李宝亮;彭超;窦文华;;一种基于微环谐振器的片上光交换阵列结构[A];第十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三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顾鹏飞;樊振宏;丁大志;陈如山;;大规模阵列结构电磁辐射特性的快速精确求解[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许强;徐凯;;一维长序DFT的协处理阵列结构设计与实现[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10 李润清;明平美;周维海;秦歌;闫亮;郑兴帅;王伟;;超微细型单向喇叭孔阵列电铸成型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家伽;平面大角度扫描及高增益阵列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韩丹;三维阵列及V形坑提升GaN基LED光电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3 钟础宇;少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及优化台面排布的面发射激光阵列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荀孟;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同相耦合阵列及电控光束偏转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5 陈烈;垂向碳纳米管阵列的界面粘附力学与传热性能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詹浩然;液面辅助法制备微纳米阵列结构及其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7 陈华;窄带阵列信号的二维测向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李阳;碳纳米管仿生黏附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周紫薇;纳米间隙阵列及其等离子体共振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胡万秋;三极化阵列天线波束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炜彬;信号采集阵列的桥接系统硬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8年

2 干鹏;非均匀阵列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罗紫惠;极化阵列的参数估计与误差校正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行之;改性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5 王立煌;极低功耗SAR ADC的设计与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6 吴云莹;金属氧化物阵列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7 高璐;基于特殊阵列的压缩感知DOA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8 葛桐羽;MIMO雷达安检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9 侯凯;周期性孔阵列超导薄膜的制备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曹华翔;硅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7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67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