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磁控溅射制备玻璃基DLC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2:17
【摘要】:每年有大量的建筑幕墙玻璃,显示面板玻璃和汽车玻璃由于表面划伤、磨损而报废。类金刚石(DLC)薄膜材料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等优异的性能,能有效的提高玻璃在加工、使用、物流等过程中的划伤问题,提高成品率。目前阻碍DLC薄膜在玻璃表面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玻璃和DLC薄膜之间存在较大的内应力,造成薄膜易产生开裂和剥落。因此,本论文在玻璃基体与DLC薄膜间预镀一层SiC缓冲层,来提高薄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使得DLC薄膜可以在玻璃上得到应用,提高玻璃表面的硬度。本文采用直流/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普通载波片表面沉积DLC薄膜,研究SiC缓冲层对DLC薄膜性能的影响,同时主要研究了沉积参数(溅射功率、氩气与乙炔流量比、沉积气压、沉积时间)对玻璃基DLC薄膜的结构、硬度与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通过XRD、台阶仪、SEM、Raman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和分析DLC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得出以下结论:(1)在玻璃基片上预镀制SiC缓冲层能有效的提高玻璃基DLC薄膜的硬度。SiC缓冲层的厚度过小或过大都对DLC薄膜硬度影响较大,当SiC缓冲层的厚度为46nm时,玻璃基DLC薄膜的硬度达到最佳。(2)DLC薄膜的硬度主要取决于薄膜结构致密度、薄膜中sp~3键的含量;sp~3键含量越高,薄膜的结构致密度越高,硬度就越大;(3)DLC薄膜的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主要由薄膜的厚度和sp~3键含量来决定,薄膜的厚度对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影响比sp~3键含量的影响大;薄膜厚度越大,薄膜的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越低;薄膜中sp~3键含量越高,薄膜的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越高。(4)不同沉积参数条件下制备的DLC薄膜都是非晶态薄膜。当SiC缓冲层的厚度为46nm左右,沉积DLC薄膜的工艺参数为:溅射功率200W,沉积气压1.6Pa,氩气乙炔流量比8:1,沉积时间30min,得到的DLC薄膜的硬度达到最大值,大小约为820HV,同比玻璃基体增加22.4%,可见光波段平均透过率37.84%。
【图文】:

三元相图,电子结构图,碳原子


图 1.1 碳原子的三种电子结构图类金刚石(DLC)膜主要由非晶排列的碳原子组成,该结构包含局部类的区域和局部类似石墨的区域,但没有长程有序[5]。金刚石具有以面心.c.c.)结构排列的具有 sp3杂化的碳;石墨是天然存在的碳中最丰富和稳异形体,并且是 sp2杂化中具有碳的六方密排(h.c.p)晶体。sp2和 sp3间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差异导致 DLC 膜的性质的变化,因此 sp3:sp2的每个 DLC 膜的特定性质[6]。根据 DLC 薄膜材料根据是否含氢可以分为氢化无定型碳膜(a-C:H,ta-C:H)和无氢无定型碳膜(a-C,ta-C)(其如表 1.1 所示),由于氢的普遍存在的性质,很少发现真正无氢的膜,因氢化”通常意味着沉积过程不涉及氢化物质,,并且膜中的 H 含量低,通 5%[7]。a-C 碳膜中的 sp3键含量低于 50%,四面体非晶碳膜 ta-C 中的 s过 80%[8]。一般认为薄膜中 sp3含量越高,膜层在宏观上的一些性质就刚石。M ller 等人[9]描述了结构和组成三元相图(如图 1.2 所示)中不化合物薄膜, sp3杂化和 sp2杂化的三个阶段的碳和氢。DLC 薄膜由于

三元相图,三元相图,氢化


图 1.2 DLC 的三元相图表 1.1 氢化与非氢化 DLC 薄膜的性质对比表a-C a-C:H<5 20-605-85 20-653) 1.9-3.0 0.9-2.2<600° <400°eV) 0.4-1.5 0.8-4.01.8-2.4 1.8-2.4<80GPa <50GPa<900GPa <300GPa的发展史mellenmeier首次提出硬质无定型碳膜的概念,当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2;TQ1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庆华;;具有增强对比度层的Y_2O_3Eu透明CRT薄膜屏[J];发光快报;1987年03期

2 R.Swanepoel;钟国林;;仅由波长测量来确定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J];国外计量;1987年01期

3 Keiko Kushida,陈焕林;c轴取向PbTiO_3薄膜的压电效应[J];压电与声光;1988年02期

4 万德锐;卢玉村;曾家玉;冯健清;;薄膜断面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2期

5 吴绍吟;;透明绝热薄膜[J];广东化工;1988年04期

6 同舟;;汽车用安全玻璃[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07期

7 ;革新与发明[J];今日科技;1988年02期

8 倪家生;;国外聚氟乙烯薄膜的加工技术[J];浙江化工;1989年02期

9 Т.Н.ШУШНОВА,王建荣;带薄膜层的合纤丝织物连接强力的预测[J];国外纺织技术;1999年02期

10 张德胜,顾瑛,韩孝勇,孙怀安,华桂芳;“金属薄膜层附着性”试验方法[J];微电子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平;马瑞丽;陆军;;(Polymer/LDuHs)_n组装超薄膜层周期的小角XRD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多晶(粉晶)衍射分会[C];2016年

2 李政杰;吕伟;李宝华;康飞宇;杨全红;;片状锡在石墨烯薄膜层间纳米空间的限域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3 张向军;;近壁面纳米液晶薄膜层的粘弹性行为与边界润滑[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彦;王培栋;叶谦;;柔性热防护层合薄膜的热致褶皱数值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乃千;薄膜织物变身“防化服”[N];中国国防报;2017年

2 ;液用高稳定高阻隔复合软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美南;VO_2凝胶薄膜的密闭环境热处理及N掺杂VO_2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2 黄玲;溶胶-凝胶法制备BaTiO_3基薄膜及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3 费晨曦;新型高k栅介质La_xAl_y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恩;几种层状硫族化合物薄膜的外延生长与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单俊杰;二硫化钼薄膜及其光电器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郭新华;溶胶—凝胶法制备铜锌锡硫族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何晓龙;Si基SiCN晶体薄膜的制备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吴智;BMT/PZT异质叠层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润润;钙基介质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0 黄亚洲;基于ALD的二硫化钼薄膜的可控制造、相关性能及器件构筑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利;快速退火制备有机/无机钙钛矿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2 李云峰;Cu_2ZnSnS_4基纳米晶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翔;磁控溅射制备玻璃基DLC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孙飞鹏;大面积可控单原子层h-BN薄膜的p、n型导电掺杂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刘细妹;ZnO-TCO薄膜的制备及掺杂性能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6 何一丹;有机—无机层状类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7 李展;MoS_2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8 李少方;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镓薄膜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王磊;二维MoS_2的CVD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梁娇娇;基于热延迟荧光材料和薄膜封装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6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86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