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Janus颗粒的乳化行为及其衍生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2:01
【摘要】:Janus材料由两种不同组分和结构组成,通过复合不同材料,以获得各种功能。本论文合成两亲性雪人状Janus颗粒,并作为固体表面活性剂用于稳定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通过调节油水比,获得了不同微结构和类型的乳液。本论文研究了相转变过程中乳液体系微结构和Janus颗粒界面聚集结构的变化。进一步采用乳液原位界面材料化的方法将Janus界面取向结构固定并连接,获得具有Janus特征的超结构材料,分别得到Janus Colloidosomes、通孔材料和双连续双亲多孔材料等。1.合成两亲性雪人状silica@PDVB/PS Janus颗粒,将其作为固体颗粒表面活性剂稳定乳液。研究乳液油水比对其微结构和类型的影响。分别获得水包油、油包水和双连续三种结构的乳液。通过流变学和电化学测试检测乳液变化,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乳液微结构和Janus颗粒聚集结构变化。Janus颗粒在乳液界面呈单层取向排列,亲水SiO_2一侧朝向水相而亲油PDVB/PS一侧朝向油相。2.以双亲性silica@PDVB/PS Janus颗粒为固体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分散相为石蜡(Tm=52-54°C)。Janus颗粒在石蜡表面呈单层排列,氨基修饰的SiO_2一侧朝向水相。向水中滴加氧化葡聚糖水溶液,与SiO_2表面的氨基通过席夫碱反应将Janus颗粒交联。去除石蜡相,得到外表面亲水,内表面亲油的Janus Colloidosomes。这些Janus Colloidosomes能够从水中选择性将油溶性物质捕获到其空腔内,实现油水分离。该方法具有普适性,以Janus颗粒构建水包甲苯乳液和甲苯包水反相乳液,进一步通过AA和DVB单体实现界面原位双相氧化还原聚合,分别获得外表面亲水、内表面亲油的Janus Colloidosomes和结构相反的外表面亲油、内表面亲水的Janus Colloidosomes。3.基于双亲性silica@PDVB/PS Janus颗粒稳定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构建通孔材料。以Janus颗粒稳定水和DVB单体形成油包水高内相乳液,分散相的体积比高达88%,Janus颗粒用量为0.2 wt%。引发连续相DVB单体聚合,得到体相疏水但孔道亲水的双亲多孔材料。该双亲通孔材料的体相可吸附油性物质,亲水孔道便于水的流通,进而有效实现油水分离。朝向孔道内的Janus颗粒的SiO_2一侧通过修饰不同功能基团能够赋予孔道以功能性,例如氨基修饰的SiO_2能够选择性吸附水中的重金属Cr~(6+)离子。4.基于双亲性silica@PDVB/PS Janus颗粒乳化的双连续乳液,构建双连续双亲多孔材料。以Janus颗粒稳定水和甲苯体系,通过调节油水比获得双连续结构乳液。将亲水单体AA和亲油单体DVB分别溶解于水相和油相,通过乳液界面原位氧化还原聚合固定Janus颗粒,形成连续网络结构。Janus颗粒的SiO_2一侧与聚合形成的PAA一同朝向水相,Janus颗粒的PDVB/PS一侧与聚合形成的PDVB一同朝向油相,制备同时具有亲水孔道和亲油孔道的多孔材料。由于该多孔材料中同时存在两亲性通道,疏水性和亲水性溶剂都能浸润。
【图文】:

颗粒,结构特点,广泛应用,材料


不同形状的Janus颗粒

保护法,胶束,自组装,二维平面


图 1.1 不同形状的 Janus 颗粒。[3]s 材料的合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和组成分区,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组成,衍生出多种制备方法。目前运用较多的,相分离法[25],,自组装法[26]和微流控法[27]等。Janus 材法,在结构和组成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婉蓉;孙巍;杨平辉;;Janus粒子的制备及功能化应用[J];化学进展;2018年11期

2 Lin Tang;Fu-xin Liang;Qian Wang;Xiao-zhong Qu;Bing-yin Jiang;杨振忠;;Polymer/Metal Segmental Janus Nanoparticles[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7年07期

3 张立平;;Janus颗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年08期

4 Nisar Ali;Baoliang Zhang;Hepeng Zhang;Wajed Zaman;Wei Li;Qiuyu Zhang;;Key synthesis of magnetic Janus nanoparticles using a modified facile method[J];Particuology;2014年06期

5 葛瑾茹;张玲玲;魏伟;;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参与银屑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23期

6 王关嵩,蔡文琴,钱桂生,周德山,关崧;低氧刺激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表达Janus激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薛伟;武江红;杜志平;;Janus微纳粒子的制备[J];日用化学工业;2019年09期

8 师艳婷;张巧玲;刘有智;畅俊波;郭婧;;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两亲性TiO_2 Janus粒子的制备(英文)[J];催化学报;2019年05期

9 李其辉;杜欣;耿素霞;翁建宇;郭荣;陆泽生;林伟;黄梓伦;;定量监测Janus激酶3基因变化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28期

10 王关嵩,钱桂生,周元国,关崧,陈维中;脂多糖对复合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Janus激酶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i Liu;Yu Feng;Baode Ma;Yan-Mei He;Qing-Hua Fan;;Design and Synthesis of Janus-type Chiral Dendritic Diphosphi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2 梁福鑫;杨振忠;;Janus中空球[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 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5年

3 梁福鑫;杨振忠;;有机/无机复合Janus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C];2017年

4 王京霞;江雷;;水-油界面组装花状Janus光子晶体[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四分会)[C];2015年

5 刘冠男;宋晴川;赵汉英;;液液界面合成Janus金纳米粒子及其自组装[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6 梁福鑫;;Janus胶体与界面[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C];2017年

7 杨振忠;;Janus Matter[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8 Shanqin Liu;Yuhui Wu;;Preparation of asymmetric Janus structure polymer microspheres[A];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9 陈颖;刘嘉贤;纪旭阳;杨赛娜;梁福鑫;杨振忠;;界面合成Janus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10 赵若彤;;离子液体基Janus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秀平;聚离子液体基Janus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2 孙大吟;Janus颗粒的乳化行为及其衍生材料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薛丹;新型无机/有机杂化Janus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4 孙小婷;Janus粒子的微流控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5 曹自权;光响应邻硝基苯基聚合物纳米粒子和螺吡喃-Janus材料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6 张椺;聚合物Janus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溶液行为和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纪旭阳;离子液体基Janus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刘静;光镊中的Janus粒子运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9 葛学平;各向异性(Janus)和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态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董任峰;催化型微纳马达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亮;金属-非金属Janus颗粒在限域和电场下的运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闫琳琳;单通道Janus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闫帅;Janus介孔氧化硅纳米片的设计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4 杨亚娟;Janus和SiO_2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9年

5 关珊珊;Janus硒硫化钼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王国义;共轭电纺技术构筑光电磁多功能一维纳米材料与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7 孔霞;分级孔Janus微囊的制备与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刘禹;新型磁力-Janus红外响应纳米载体靶向药物系统的构建及抗癌效应[D];南昌大学;2019年

9 翟文中;两亲性聚合物Janus微粒的合成及其环境响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朱晓莲;新型Janus有机/无机杂化复合功能性颗粒的制备[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6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96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