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银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9:14
【摘要】: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因具有广谱、高效、低耐药的抗菌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热加工的合成特点而备受青睐。但是银纳米颗粒的易团聚、易被氧化和易解离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它在生物医学、纺织、水处理和涂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克服银纳米颗粒的缺点,本论文设计和制备了两种新型银基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为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Graphene oxide-silver nanoparticles,GO-AgNPs)和Y型DNA-银纳米簇复合物(Y-DNA-silver nanoclusters,Y-AgNCs),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抗菌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概述如下:(1)GO-AgNPs复合材料和GO-AgNPs基底的制备与表征。我们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出水分散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GO)悬液,原子力显微成像显示GO为单片层,厚度约1 nm,大小为几百纳米到3μm之间。然后,我们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原位化学还原法合成GO-AgNPs,透射电镜显微成像显示GO-AgNPs中AgNPs的平均粒径为7.06±2.54 nm。最后,我们采用滴涂法在玻璃表面修饰一层GO-AgNPs薄膜。通过调节GO-AgNPs浓度,得到表面GO-AgNPs吸附量不同的系列玻璃基底。(2)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对菌膜形成和结构的调控。我们选择绿脓杆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GO-AgNPs悬液对菌膜生长和结构的影响。在12 h内,GO-AgNPs悬液对绿脓杆菌菌膜形成的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GO-AgNPs悬液的浓度越高,菌膜越难形成;浓度为25μg/mL时,GO-AgNPs悬液会彻底抑制菌膜的形成。而且,GO-AgNPs悬液的抗菌膜效果优于单独的GO或AgNPs,这种优异的抗菌性源自复合材料两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此外,GO-AgNPs悬液对菌膜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15μg/mL。低于临界浓度,GO-AgNPs悬液延缓菌膜生长,菌膜生长24 h到达成熟期;高于此浓度,GO-AgNPs悬液彻底抑制菌膜形成。同时,我们发现低浓度的GO-AgNPs悬液几乎不影响成熟期菌膜的总生物量,但影响菌膜的结构组成,即显著降低细菌增殖却促进细菌分泌更多的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这些研究成果为调节菌膜形成和结构提供了一种简单方法,也为防止菌膜诱发细菌感染或更好地利用菌膜治理污水等应用提供了新思路。(3)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基底的抗菌膜研究。绿脓杆菌与GO-AgNPs基底共孵育2 h,涂板计数显示GO-AgNPs基底通过杀死细菌的方式降低粘附于基底的细菌数目,进而抑制菌膜形成。基底表面GO-AgNPs吸附量直接影响菌膜形成;吸附量越高,菌膜越难形成;当GO-AgNPs吸附量达到20μg/cm~2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菌膜生成。同时,我们发现GO-AgNPs基底不会影响小鼠前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未引发溶血,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说明GO-AgNPs可作为临床植入器件的涂层,防止常规植入材料易引发的细菌感染。(4)Y-AgNCs纳米结构及其水凝胶的制备和表征。基于DNA分子的可编程和精确自组装特性,我们构建了富含胞嘧啶(Cytosine,C)环和粘性末端的Y型DNA纳米结构(Y-DNA)。由于银离子(Ag~+)与C碱基之间的高亲和力,我们通过氧化还原法在Y-DNA的C环处原位合成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NCs),形成Y-AgNCs。UV-Vis光谱显示Y-AgNCs在408 nm处存在AgNCs的特征紫外吸收峰;荧光分析表明此结构具有红色荧光,激发/发射光波长分别为565 nm/631 nm。Y-DNA的粘性末端和与其互补的双链DNA交联形成DNA-AgNCs水凝胶。流变分析发现250μM的DNA-AgNCs水凝胶的储存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符合水凝胶的特性。扫描电镜成像观察其有典型的水凝胶三维网状结构。(5)Y-AgNCs纳米结构及其水凝胶的生物效应研究。Y-AgNCs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阳性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均有很好的抗菌性;其浓度为200 nM时,抗菌率接近100%。此外,Y-AgNCs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在细菌与细胞共培养实验中,Y-AgNCs依然维持了优异的抗菌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Y-AgNCs能有效促进小鼠伤口愈合,可作为潜在的伤口愈合喷雾。DNA-AgNCs水凝胶保持了Y-AgNCs的广谱抗菌性,可显著杀灭覆盖于其表面或包裹在其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当Y-AgNCs浓度为200 nM时,水凝胶对两种细菌的抗菌率均接近100%。DNA-AgNCs水凝胶亦可作为细胞培养基质,细胞在水凝胶内呈三维空间分布,且生长良好。因此,DNA-AgNCs水凝胶在组织工程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总之,在本论文中我们制备了两种新型银基纳米抗菌材料GO-AgNPs和Y-AgNCs,二者均显示出优异的抗菌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拓宽了制备和应用银基纳米抗菌材料的思路,为银基材料更广泛地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图文】:

抗菌材料,人类,抗菌活性,纳米银


图 1.1 人类利用银基抗菌材料的历史[31]。我们知道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往往与其尺寸相关,AgNPs 的抗菌性也不例外。 Duran 等[34]的研究发现,当 AgNPs 粒径低于 10 nm 时,AgNPs 的抗菌活性主要归因于粒子本身。但随着 AgNPs 大小逐渐增加时,抗菌活性主要来自AgNPs 释放的 Ag+。而且,与银离子相比,小颗粒的 AgNPs 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微生物细胞。AgNPs 通过诱导细胞膜损伤和活性氧化物(ROS)反应,最终破坏细胞的 DNA,在抗菌上,比银离子更有优势[35,36]。除了尺寸大小,AgNPs 的形状也会影响 AgNPs 的抗菌活性。Pal 等[37]研究了不同形状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发现三角形状的纳米银抗菌性能优于棒状纳米银。此外,Xiu 等[38]发现在酸性和有氧条件下,AgNPs 能更加快速地释放银离子,从而增加抗菌活性。Wirth等[39]发现带有 AgNPs 涂层的玻璃表面能有效阻碍绿脓杆菌的着落和增殖。Yoon等[40]发现 AgNPs 对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要低于枯草芽孢杆菌,这或许归因于大

氟康唑,抗菌活性,纳米金,庆大霉素


早在十九世纪,金这种珍贵的金属被发现可用于治疗梅毒,到 20 世纪20 年代时,Aremu 等发现氰化金可以抑制结核分歧杆菌[42]。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多种方法,如热分解、多元醇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等,成功制备出纳米金(AuNPs)。Piruthiviraj 等[43]利用甘蓝合成出 AuNPs,,发现该 AuNPs 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典型的抗生素氟康唑和庆大霉素(图 1.2)。Kojic等[44]发现辐照能增强 AuNP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活性。此外,Guo 等人[45]利用红外照射 AuNPs 水溶液,发现 AuNPs 能有效破坏溶液中的脂质体,间接说明 AuNPs 的抗菌活性可能源自其对细胞膜脂质体的破坏。此外,除了利用单独的 AuNPs 进行抗菌,还可以将 AuNPs 与其他抗菌剂(如抗生素和抗菌肽)结合,实现协同增强抗菌。Shaker 等[46]将碳青霉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与柠檬酸盐覆盖的 Au 纳米颗粒结合,实现药物在 48 小时内的持续释放和长效抗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宇;彭涛;王亚;袁淑青;陈代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菌膜形成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5年07期

2 杨冬梅;秦屏;王莉;任华;;医用隐形抗菌膜治疗Ⅱ、Ⅲ期压疮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05期

3 李琼琼;胡瑜;姚晓敏;史贤明;张建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菌膜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宁,曾韦锟,郭刚,邹全明;大肠杆菌“细菌膜影”的制备与初步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5 ;人体的防御线——菌膜屏障[J];内江科技;1998年03期

6 ;三层共挤出PE灭菌膜[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年04期

7 黄永泰;邓永嘉;劳日初;杨健文;胡耀光;;喷雾型抗菌膜用于肛裂保守治疗50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05期

8 陈文彬;菌膜的形成机制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9期

9 林文;菌膜──平茹的大敌[J];北京农业;1999年07期

10 管方;翟晓凡;段继周;张杰;侯保荣;;舟形藻在假单胞菌菌膜上的附着及对316L不锈钢腐蚀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明溶;;“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简介及临床解决方案[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10肇庆论坛暨肝胆胰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刘诗马;王丽华;吕敏;;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调控菌膜形成和结构[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王鑫;范小勇;马辉;曲;朱越雄;;分枝杆菌膜锚定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亚细胞定位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奎鹏;;形成细菌菌膜的难治性感染的治疗[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奎鹏;;形成细菌菌膜的难治性感染的治疗[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黄艳燕;朱欣娜;施春雷;余水静;史贤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菌膜调控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及功能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文兵;吕杰强;陈小鸣;黄朝霞;金菲;潘慧慧;王荣跃;李玲芬;;西欧斯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疾病的研究[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倬;未金花;刘洪涛;杜昱光;;抗生素糖修饰与病原细菌菌膜耐药性关系[A];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石晶;王霄燕;李宏;;洁悠神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口腔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李君晖;;材料抗感染技术及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A];2012第八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秀春;人体的防御线——菌膜屏障[N];民族医药报;2006年

2 实习生 操秀英;科学家发明细菌膜检测新设备[N];科技日报;2007年

3 黄现青 高晓平 胡惠 赵改名 崔艳红;可食性抗菌膜的分类及应用[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4 暴慧刚;方寸天地海阔天空[N];中国包装报;2000年

5 方晓哺;团队的优势[N];四川日报;2004年

6 思 力;新抗生素破解细菌基因树倒猢狲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诗马;新型银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9年

2 王虎虎;肉源沙门氏菌生物菌膜的形成及转移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于文喜;果胶/纤维素基抗菌膜制备及抗菌剂释放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4 索玉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菌膜形成中的功能解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黄艳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状态下的抗氧胁迫分子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洲;大肠杆菌脂多糖分子的核心多糖结构变化对细胞膜及胞内代谢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6年

7 陈默;大豆分离蛋白抑菌膜性能评价及抑菌剂释放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必瑶;基于适配体靶向传递技术的菌膜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艾黎;肉汁中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特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赵冉冉;中草药抗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

4 刘磊;黄芪药渣中半纤维素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解析及抗肿瘤、抗菌膜活性物质的筛选[D];山西大学;2018年

5 黄洒;复配精油的筛选及抗菌膜的制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

6 杨存迪;SECM实时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中过氧化氢酶方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7 李琼琼;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永凤;食醋淋浇发酵生产中菌膜产生机理和防治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王四维;复合型抗菌膜保鲜虾的研究和应用[D];江南大学;2006年

10 杨玲玲;天然纤维素基抗菌膜的制备及其控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8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08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