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聚氨酯微孔膜的改性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20:49
【摘要】:本文采用湿法成膜法制备聚氨酯(PU)微孔膜,讨论了不同PU(聚醚型1180-PU、聚醚型1190-PU、聚酯型5280-PU、聚酯型5290-PU)、非溶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改性剂(氧化石墨、4,4'-二羟基偶氮苯、聚氯乙烯(PVC))对膜结构、成膜速率、孔隙率、吸湿率、透气性、亲水性、透湿导热效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三元相图对聚合物-溶剂-非溶剂三元体系进行定性表征,又结合分子模拟从微观尺度对性能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对于不同PU,纯PU的成膜速率与水分子在PU膜中的扩散系数相关,PU膜的吸湿率与PU膜的自由体积分数相关。三元相图中双节线位置与PU-DMF轴的距离按1180-PU、1190-PU、5280-PU和5290-PU的顺序依次增大。分别在四种PU中添加相同量的氧化石墨均可使膜的大孔结构大幅度减少、界面微孔数量增多,成膜速率、孔隙率、吸湿率、透气性、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也都有提高。当聚醚型PU的软段比例较高(1180-PU)时,PU膜的改性效果最佳。对于不同非溶剂,成膜速率的快慢程度与溶剂-非溶剂间形成的氢键强度密切相关,但孔径尺寸与分别在溶剂和非溶剂中形成溶剂-非溶剂复合物的反应能差值相关。三元相图的双节线位置与PU-DMF轴的距离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的顺序依次增大。水体系下得到的PU膜为不对称结构;而在醇类非溶剂中更易形成形貌均一、分布均匀的多孔结构,并且膜的透气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高。采用重氮偶合方法合成4,4'-二羟基偶氮苯,将其添加到PU膜中,分子模拟结果显示:4,4'-二羟基偶氮苯中的-OH最容易与PU中的-NH-形成氢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4,4'-二羟基偶氮苯用量的增多,PU的成膜速率减缓;膜的大孔形状变得不规则、界面微孔数量增多,热稳定性略有提高,孔隙率、吸湿率、透气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但当4,4'-二羟基偶氮苯的用量超过0.6%时,膜的各性能趋于稳定。当PVC作为改性剂时,分子模拟结果显示:PU/PVC质量比在90/10时相容性最好。三元相图中双节线位置与PU/PVC-DMF轴的距离按90/10、70/30、80/20、60/40、100/0的顺序依次增大。PU与PVC相容性越好,成膜速率越慢,热稳定性越好。与PU膜相比,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膜透气性由0.1561L·cm-Lmin-1增至2.600L.cm-2min-1,透湿导热效率由0%增至25.18%,断裂伸长率由414.26%增至430.96%,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图文】:

示意图,成膜动力学,测试仪结构,示意图


逦12逡逑t/s逡逑图2-2成膜动力学曲线示意图逡逑Fig.邋2-2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the邋curve邋of邋membrance邋formation邋kinetics逡逑2.4.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逡逑将样品膜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h,然后自然晾干。测试前将样逡逑品在液氮中脆断并将待测面喷金处理,采用SEM进行观察。逡逑2.4.3X射线衍射(XRD)逡逑将样品膜裁剪成所需规格,以Cu靶,Ka辐射,采用连续扫描方式得到试样的衍逡逑射图,其中20的扫描范围为10?80°,扫描速度为4°/min。逡逑14逡逑

成膜动力学


光敏电阻[1逡逑凝固浴逦I逦Arduino采集控制器逡逑图2-1成膜动力学测试仪结构示意图逡逑Fig.邋2-1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the邋tester邋for邋membrance邋formation邋kinetics逡逑所做成膜动力学曲线及线性拟合后的示意图如2-2所示:逡逑530邋^,■v逡逑\邋\逦y邋=-9.4593x4-531.7逡逑\\逦R2=邋0.9810逡逑5l0:邋\逡逑3邋\x逡逑470邋-逡逑450邋:逡逑?逦430邋L-1 ̄>—> ̄I ̄> ̄' ̄? ̄I ̄' ̄ ̄* ̄>I ̄■—> ̄ ̄>i ̄ ̄> ̄> ̄丨丨、卜、丨 ̄> ̄I—逡逑0逦2逦4逦6逦8逦10逦12逡逑t/s逡逑图2-2成膜动力学曲线示意图逡逑Fig.邋2-2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the邋curve邋of邋membrance邋formation邋kinetics逡逑2.4.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逡逑将样品膜浸泡在体积分数为50%丙三醇溶液中48h,然后自然晾干。测试前将样逡逑品在液氮中脆断并将待测面喷金处理,采用SEM进行观察。逡逑2.4.3X射线衍射(XRD)逡逑将样品膜裁剪成所需规格,以Cu靶,Ka辐射,采用连续扫描方式得到试样的衍逡逑射图,,其中20的扫描范围为10?80°,扫描速度为4°/min。逡逑1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323.8;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日本瑞翁公司开发成功聚醚型三聚橡胶[J];金山油化纤;1987年01期

2 言敏达;功能性聚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日用化学工业;1988年05期

3 王万如;;聚醚中钾、钠含量的测定[J];浙江化工;1988年05期

4 赵书仁;;聚醚型酰亚胺[J];天津化工;1989年01期

5 王润珩;王淑蓉;李春贞;;聚醚型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河北工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6 徐伟;吴鲁宁;刘慧英;侯丹丹;梁泽生;;一种非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2年06期

7 夏远英;陈景;郑广军;熊骁辉;肖春霞;;烯丙基聚醚型超塑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8 刘建文;陈朝晖;肖风亮;;聚醚型混炼型聚氨酯与丁腈橡胶的并用研究[J];橡胶工业;2016年03期

9 潘炜;聚醚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无氟氯烃配方研究[J];塑料工业;1994年01期

10 郝利炜;耿春雷;;一种聚醚型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姚炳佳;胡琼;魏超;;聚醚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于多环芳烃的浊点萃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陈海良;张芳;;聚醚型高硬度聚氨酯结构胶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佳彬;马猛;朱佳杰;王旭;;废旧聚醚型聚氨酯软泡醇解回收及再利用[A];2017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丽水生态工业——新材料学术论坛学术论文集[C];2017年

4 徐志磊;李春兰;刘海蓉;姚克俭;;聚醚型微孔聚氨酯鞋底材料研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查小琴;潘炜;;电脑在设计聚醚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配方中的应用[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潘炜;;无机填充剂在聚醚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聚氨酯行业协作组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潘炜;;聚醚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配方中叔胺用量及化学动力学初探[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徐伟;梁泽生;田云峰;刘慧英;吴鲁宁;;非聚醚型原油破乳剂CYP的合成和性能评价[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雨花;李其峰;王军威;亢茂青;王心葵;;碳纤维/聚醚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曾振辉;董声雄;陈锦展;龚琦;;聚醚型与聚酯型聚氨酯共混膜的性能比较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艳雯;金坛市胶粘剂厂向市场推出聚醚型粘合剂[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美惠;聚氨酯微孔膜的改性与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建文;耐低温橡胶密封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褚文娟;高强TPEE/TPU塑料合金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宋川;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沈涛;热塑性聚氨酯改性和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温宏平;两种聚醚型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乔亚辉;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发泡珠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邢诚;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非光气法合成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吕新璐;聚醚型超塑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丽娜;含聚醚型侧链芴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1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