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声子波动性调控低维体系热导率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9:59
【摘要】: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始终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大部分能源以废热的形式被浪费掉。热电技术能够将废热直接转换成电能,促进废热的二次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随着电子器件集成度的快速提高,发热功率显著增强,电子器件的散热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得益于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合成、加工向微纳尺度快速推进,使人类能够在更大的维度上调控材料的热学性质。相较于传统体块材料中的宏观热输运,低维体系的热输运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研究低维体系中新颖的热输运规律和调控方式,既具备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在各向同性体块材料中实现超低热导率的同时,不影响其电学性质,也保证结构易于制备,是热电研究的主要思路之一。我们提出了基于纳米线和纳米结的硅纳米笼结构。该结构既有效结合了硅纳米线的低维优势,又具备各项同性的三维体块特性,更易于实际应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发现硅纳米笼的热导率,不仅比体硅低三个数量级,而且比硅纳米线还低一个数量级。基于声子振动模式的分析表明,硅纳米结中声子波动性的局域共振杂化效应,是导致其热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发现局域共振杂化的发生,不需要体系具备周期性,与声子晶体完全不同。硅纳米笼的超低热导率能大幅提升热电优值,加上易于制备,具有很大的热电应用潜力。为了证明纳米结效应不依赖特定材料,我们研究了由石墨烯纳米带构成的石墨烯纳米结中的声子输运。分子动力学计算和声子振动模式分析表明,石墨烯纳米结中同样出现了声子局域共振杂化效应。更有意思的是,通过轻或重同位素替换,改变石墨烯纳米结中侧带原子质量后,石墨烯纳米结的热导率出现了反常的增加。这是由于同位素替换改变了局域共振声子的频率,而传播声子的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共振声子和传播声子频率的不匹配,导致了杂化破损。通过纳米线或纳米带构成纳米结后,其物理边界形态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额外的声子粒子性散射。清晰了解纳米结中声子波动性的局域共振杂化和粒子性的散射对热导率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优化调控其热导率。然而,声子波动效应和粒子效应耦合在一起,对其独立的量化研究成为困扰研究人员的难题。基于蒙特卡洛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我们量化了硅纳米结中声子的波动和粒子效应对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硅纳米结中起主要作用的虽然是声子波动性的局域共振杂化效应,但基于声子粒子性的散射仍然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当硅纳米结中纳米线的横截面积为17.72 nm~2时,其粒子效应占比达0.39。该研究不仅表明协同调控声子波动和粒子输运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精准调控材料热导率打下了基础。除了产生局域共振杂化外,声子波动输运还能产生梯度特性。梯度功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构成,通过连续改变组分的占比,实现其功能的梯度特性。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发现,组分单一、均匀的碳纳米锥,是热的梯度功能材料。碳纳米锥的热导率沿着径向从锥顶到锥底,按对数规律逐渐增大。基于声子功率谱和原子振动位置的分析表明,这种反常的现象是由于靠近锥顶部分每个原子上的平均声子模式密度较大,导致声子之间产生了更多波动性的相消干涉,使得顶部比底部热导率低。本文针对低维体系热输运,提出了基于纳米结的调控方式,观察到了梯度热导率现象。研究结果具备普遍性,对进一步促进低维体系的热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煤炭


着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能源消耗日趋严构发生巨大变化。如今,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仍然以煤炭、石油和再生能源占比仅为 20%左右。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口众能源消费总量为 44.9 亿吨标准煤,比 2016 年增长 2.9%;其中煤炭消%,清洁能源消耗量占比约 20.8%(如图 1-1 所示)[1]。煤炭等化石燃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例如全球气候日益,降水、降雪量改变。同时,煤炭等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有颗粒,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水资源等。另一方面,煤炭等化石燃料具有储量的急剧变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节染排放成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也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节能。相关统计表明,人类使用的能源大部分以废热的形式被浪费掉,其美国约 55.6%[3]。如果能把这些浪费的热能再次利用起来,将极大提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温度分布,中央处理器,温度分布,电子器件


的更新与变革,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经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高达 18.5 万亿元。电子,驱动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器件集成目前采用的 14 nm 生产工艺计算,在一平方厘米成数量高达四十亿个左右。同时,晶体管的工作电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极小的器使电子器件的局部温度急剧升高而形成热点(降低器件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并最终导致集成m 及以下生产工艺,也必将更大程度提高电子器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子器件的热管理必将,设计高导热的微纳结构来加快散热,对电子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O61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中客;;对高频声子的探测[J];物理;2008年12期

2 白玉海,裴力伟;固体中高频声子的激励[J];物理;1985年07期

3 贾荣谊;刘东源;;低温下多声子无辐射跃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4 肖景林;郑凌峰;顾世洧;;半无限晶体中表面电子的性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5 奚定平;;零禁带半导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子与有极声子的耦合[J];深圳大学学报;1987年Z1期

6 龚铮红,吴培亨;超导结声子检测器中信号幅度的理论估算[J];低温与超导;1988年03期

7 庞根弟,蔡建华;非均匀无序系统的声子局域化[J];物理学报;1988年04期

8 田明真,潘金声;极性超晶格中电子—声子的相互作用[J];发光学报;1988年01期

9 王仁智,黄美纯;立方半导体光学声子形变势的LMTO计算方法[J];半导体学报;1988年04期

10 汪兆平,韩和相,李国华,江德生;GaAs/AlAs超晶格中的TO声子限制模[J];半导体学报;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包铮;李宇新;林美荣;陈文驹;;多声子无辐射弛豫速率的理论研究[A];第四届全国基础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89年

2 江光佐;;在极性晶体的非对称双立体结中的光学声子模式[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从鑫;谭平恒;;拉曼光谱探测石墨烯声学声子及其声速[A];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谭立洁;胡启威;雷力;姜小东;高上攀;贺端威;;组分、压力和温度对合金拉曼声子行为的影响[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5 葛惟昆;;局域声子的拉曼散射和红外光谱[A];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C];2019年

6 张怿;汤亮亮;黄潮;沙群浩;;二维钙钛矿材料中热声子瓶颈效应增强现象[A];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7 卢海舟;陈佐子;吕嵘;朱邦芬;;声子辅助非弹性电子隧穿中的并谐原理[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顾云风;;有限元技术在晶格结构声子输运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C)[C];2017年

9 石文;王冬;帅志刚;;在导电聚合物中实现声子玻璃和电子晶体[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C];2016年

10 姜恒;陈猛;王育人;郭艳宏;冯亚菲;;声子玻璃物理建模的探索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用“声子学”引领热技术突破[N];文汇报;2012年

2 记者 冯卫东;新加坡推出声子计算机概念[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小龙;首次实验证实声子具备磁性[N];科技日报;2015年

4 常丽君;《自然》介绍新兴声子学研究八个主题领域[N];科技日报;2013年

5 通讯员 张前 记者 谈洁;声子未来将能轻松探测病变细胞[N];南京日报;2012年

6 马晨;计算机可以依靠热能运行吗?[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园园;原子间热量流动靠“声子隧道”[N];科技日报;2015年

8 常丽君;“量子麦克”能捕获极微弱声音[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太双;光力系统中少光子非线性效应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汪宝;PT对称系统中光子-声子/磁子动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马登科;基于声子波动性调控低维体系热导率的理论与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石海泉;纳米机械振子中的声子阻塞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5 张燕燕;基于超快速瞬态测试技术的超薄硅和锗膜热导研究及其对器件自热效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年

6 祁冬祥;低维人工微结构中的声子输运及调控[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梅;混杂光力系统中的光混沌和声子量子现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熊雪;应力条件下固体热输运微观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年

9 罗颐秀;稀土硅酸盐材料热学性能的理论研究及声子工程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刘剑;新型拓扑电子与声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亚;GaAs晶体中相干声学声子的超快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梦楠;两种二维异质结体系中手性声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赵亚芬;复杂微纳系统热输运的蒙特卡洛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王宇生;硅锗外延薄膜中的声子输运及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5 王姣娇;一维原子结模型中声子手性的调控[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6 徐锡方;两种不同晶格的手性声子[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周魁葵;碳基超晶格结构中热输运性质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8 蒋永强;纳米结构声子热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王建霞;纤锌矿核多壳层柱型纳米线中局域模和传播模光学声子及其混晶效应[D];内蒙古大学;2018年

10 侯月霞;金属纳米线结构中的量子化声子模式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0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10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