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7:17
【摘要】:纳米催化同时具有均相催化高活性,高选择性和多相催化催化剂易分离、可回收的优点,引起化学及材料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催化研究领域,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稳定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随着纳米合成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控制合成出各种尺寸均一、形貌可控、晶面可调的纳米结构,这就为上述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催化剂。本论文中,我们以过渡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表征纳米材料的形貌、晶型、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等结构特性,并着重探索与活性中心分散度、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表面电子状态相关的催化剂构效关系,依次开展以下四个工作:1.我们利用一锅法多醇反应制备出高分散度,高稳定性的内负载型M-E_xO_y复合纳米材料。与传统的表面沉积催化剂相比,内负载型催化剂在液相催化反应,如芳硝基化合物加氢反应中,显示出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该合成方法可增加金属活性位点的负载量并保持其良好的分散性,因而有助于其在高通量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此外,通过保护性刻蚀反应扩增介孔使底物分子更容易接触到活性位点,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2.通过在LDO合成的各个阶段引入Ni前驱体,获得一系列高比表面积、高分散度的Ni/LDO纳米片催化剂。其中,基于浸渍LDH纳米片制备的Ni/LDO催化剂,相比于其他几种催化剂,展现出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催化反应中Ni纳米颗粒的团聚和生长,因而在干气重整甲烷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3.我们利用高温多醇反应合成Cu_2O纳米球,并通过空气中的控温煅烧,氧化形成一系列Cu_2O-CuO空心纳米球催化剂。当Cu~(2+)/Cu~+为7.2时,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展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研究表面吸附和催化活性的基础上,提出了Cu_2O与CuO的协同催化机理,并解释了Cu_2O-CuO催化剂高活性、高稳定性以及Cu_2O纳米球催化剂自活化作用的内因。4.利用液相合成方法,表面掺杂,焙烧获得了一系列表面电子状态不同的Co_3O_4纳米催化剂。通过表面分析发现,具有较高Co~(3+)/Co~(2+)比例的Co_3O_4纳米催化剂,能降低CO吸附并避免催化剂失活,因而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
【图文】:

二氧化铈,催化剂,博士学位论文,干气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自 SBA-16 中间层的成分效应被认为有助于在 NiCe/SBA-16 Ni 颗粒。NiCe/SBA-16 催化剂对甲烷干重整显示出理想的还iCe/SBA-16 催化剂中具有 Ce3+的二氧化铈抑制了 SBA-16 骨架制了随后的干气重整甲烷中的 Ni 烧结。Ni 和二氧化铈之间的限制 Ni 的生长,还会降低 Ni 金属和二氧化硅表面的紧密接触起的 SBA-16 骨架的坍塌。

缺角,八面体,立方体,结构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热合成法是制备纳米氧化物的高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有 Co3O4, Fe3O4, 合成的报道。例如,Li 等人[49]利用 Co(CH3COO)2·4H2O 为前驱体,加入 N溶液,,在高压反应釜中反应,通过调节前驱体和 NaOH 比例,获得了立方角八面体,正八面体的 Co3O4。这种不同形貌的 Co3O4暴露出不同的晶面电化学分析,正八面体 Co3O4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戈钧;;生物-化学复合纳米催化剂体系应用基础研究[J];科学通报;2016年36期

2 钱伯章;;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开发纳米催化剂[J];石油知识;2014年06期

3 ;印度石油研究院开发多种纳米催化剂[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09期

4 李雅丽;;印度石油研究院开发多种纳米催化剂[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5年04期

5 高昂;;纳米催化剂颗粒的热力学分析[J];才智;2010年19期

6 郑华均,刘化章;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03年02期

7 ;铂纳米催化剂研究获重大突破[J];浙江化工;2016年11期

8 ;胜利纳米催化剂稠油降黏技术国际领先[J];河南化工;2014年05期

9 ;新型纳米催化剂[J];电子科技;2007年01期

10 贺皓楠;张志全;闫梦;;聚表剂纳米催化剂驱油体系效果评估[J];当代化工;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周虎;钟兴;蔡秋霞;李小年;;负载纳米催化剂的分子设计以应用[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2 游晗晖;曹敏纳;曹荣;;六元瓜环负载的铱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3 韩杰;曹诗易;韩娜;郭荣;;聚苯胺/氢氧化镍负载金纳米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4 吴宇恩;;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表面调控[A];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邓积光;张阳;刘雨溪;戴洪兴;;铈改性氧化锰担载银纳米催化剂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6 王建国;周虎;蔡秋霞;王新德;;负载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及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王杰;王帅;万颖;;限域纳米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8 万颖;;碳对金属纳米催化剂活性增强机制的初步探索[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会场:MOFs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C];2017年

9 胡劲松;;高性能非铂燃料电池纳米催化剂的研究[A];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C];2016年

10 程道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介尺度结构:理论和实验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岩;纳米催化剂:研发活跃 前景诱人[N];中国化工报;2015年

2 唐宏青;合成乙醇期待纳米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15年

3 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发现金属纳米催化剂尺寸效应[N];科技日报;2019年

4 刘建文;纳米催化剂使燃料电池更高效[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江战;新型纳米催化剂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林世雄邋本报记者 通讯员 李静;纳米催化剂合成的重大突破者[N];福建日报;2008年

7 闫明星 王群 记者 姜雪松;纳米催化剂“水中取氢”[N];哈尔滨日报;2010年

8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研制出高效超薄纳米催化剂[N];安徽日报;2015年

9 记者 刘霞;新纳米催化剂能在可见光下快速分解水[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周詹;科技发展源于创新思路以崭新视角让ALD技术绽放更多光彩[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隗波;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戴长庆;铂、钯基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的理论设计和电化学性能调控[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牛建瑞;Pd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文江;具有温控相移功能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晶;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在Rochow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6 彭钰涵;纳米催化剂的原子数和原子序对催化反应的调控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刘俊涛;尖晶石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析氧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鲁文帅;纳米催化剂原位打印的石英微热板甲烷传感阵列[D];清华大学;2016年

9 陈日志;纳米催化无机膜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滕飞;纳米催化剂的微乳法制备及其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雨晴;M/CeO_2(M=Au、Cu、Co)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程广振;负载型钯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处理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8年

3 刘丹;水滑石晶格中掺杂的Zn~(2+)对Au纳米催化剂的定位分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若愚;CdS/g-C_3N_4和Fe@C/NMC纳米催化剂的低温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5 张慧玲;镍基水滑石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6 时晓珍;镍基纳米催化剂调控下炔烃选择性加氢反应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7 陈波;新型氧化锌纳米催化剂作用下2-苯并咪唑的合成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刘为燕;用于电催化分解水的尖晶石型铁氧体纳米催化剂[D];清华大学;2017年

9 马帅;铑铜、钯金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张俊怡;Ti-Al-Ce纳米催化剂对模拟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1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