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子组装引导的纳米颗粒在纳米孔中的易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83.1;R318
【图文】:
图 1.1 (A)纳米孔检测原理示意图[20];(B)生物分子通过纳米孔的动态过程以及相应的电流信号图[21]。基于单分子传感的纳米孔技术有着相似的原则。如原理图 1.1(A)所示,在纳米孔传感检测中,一层绝缘的薄膜将溶液分成两个部分,形成两个单独的离子溶液池(通常为 NaCl或 KCl),即顺式面(Cis)和反式面(Trans)。嵌在薄膜中央的纳米孔(通常小于 100 nm)成了连接两部分的唯一通道。在两边池中分别插入 AgCl 电极,当在这两侧施加一个稳定的偏置电压时,溶液中离子会定向移动,产生一个稳定的从孔的一侧到另一侧的离子电流。纳米孔两侧的离子随时间不停的变化,可以通过膜片钳和数模转换器将信号记录下来,所得曲线为事件电流曲线(current-time trace)。当没有加入生物分子时,所测得的这一电流值称为开孔电流(open-pore current,I0)。一般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的时候(大于 100 mM/L),I0可以由以下 Eq(1.1)来表示[21]:10 bias24l 1I Vd d (1.1)其中 d 表示纳米孔的直径,l 代表纳米孔的长度,σ为离子溶液的电导率,Vbias代表施加
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要样品的扩增、标记、表面固定等化学修饰,纳米孔传感检测可以适用于聚合物的检测。电流时间曲线中,电流被短暂的阻塞,然后又回到开孔电流水平,我们称易位事件。生物分子被纳米孔捕获、进入纳米孔以及完全通过纳米孔,这以用记录的电流信号来表征。每个事件产生的阻塞电流,可以通过体积排exclusion)来解释,即当生物分子通过纳米孔时,会占据孔内一定的空间,内的离子排出孔,导致孔内离子数量减少,从而使得纳米孔内的电导(G)线性的生物分子来说,阻塞电流与其与孔的横截面积之比成正比。通过事如阻塞时间( t)、阻塞电流( I)以及事件的电流的特征等相互结合可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庆峰;李敬;汪尔康;;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及毛细玻璃管的固态单纳米孔通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2 李志;刘丽萍;房真;郗冬梅;;固体纳米孔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8年06期
3 卓丽霞;王莹;张春萍;段静;张亚妮;;α-溶血素的表达及其纳米孔的制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年01期
4 张献;;纳米孔技术检测蛋白质的研究新突破[J];世界复合医学;2016年01期
5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阵列的光透射特性(英文)[J];光散射学报;2016年03期
6 刘雪;;纳米孔生物技术的新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23期
7 林星星;吴纲;杨武;;硅纳米孔结构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9 王瑜玉;;Xe离子导向穿过PC纳米孔箱(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8年00期
10 程筱军;徐军明;;纳米孔模板的透射电镜观察[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璐;Osamu Terasaki;车顺爱;;纳米孔材料的电子晶体学结构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电子晶体学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牛延慧;于文彬;覃宗华;万泉;;纳米孔二氧化硅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探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3 孙鑫;冯敏;王斌;曹学伟;王玉芳;;非对称领结型纳米孔结构的透光特性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4 朱在稳;孙春凤;张旋;林丛宾;赵雪芹;颜佳伟;毛秉伟;;基于玻璃纳米孔磷脂双层膜中的单离子通道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康旭;赵雷;段先健;李振华;李远兵;李淑静;;纳米孔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的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曹炳阳;胡帼杰;;聚合物熔体在纳米孔中流动特性的实验和模型研究[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夏帆;;基于纳米孔在复杂基质中的核酸和小分子双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10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雍黎;他要让基因测序飞入寻常百姓家[N];科技日报;2017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张盖伦;纳米孔电池或让储能元件最小化[N];科技日报;2014年
4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5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洪峰;高军:“我相信创新和科技可以带来奇迹”[N];中国建材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2014,那些值得我们期待的科技突破[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雷鸣 周圆;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兵;含周期纳米孔或夹杂二维弹性体的应力场及其有效刚度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章寅;固态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吴淑静;镁纳米孔的制备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4 司伟;纳米孔在DNA及蛋白质分子检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5 王勇凯;金属微纳结构的光异常透射特性与光学手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吴宏文;纳米孔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7 谭生伟;功能化氮化硅纳米孔传感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巩运兰;规则纳米孔结构阳极氧化铝薄膜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富笑男;硅纳米孔柱阵列及其金/铜复合体系的制备、结构与场发射特性[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孙玉兵;纳米孔对铀(Ⅵ)在水—矿物界面吸附和解吸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皓;核酸分子组装引导的纳米颗粒在纳米孔中的易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赵小静;基于固态纳米孔的检测技术的DNA分子易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
3 魏珂珂;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在卟啉质子化和卟啉—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杨静静;柔性等离子体纳米孔/点复合阵列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邵爽;基于氧化铝纳米孔膜构建的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成丹;基于环糊精适配体的药物分子纳米孔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张春萍;α-溶血素纳米孔突变体的制备[D];西北大学;2014年
8 何峰;基于固态纳米孔的纳米粒子传感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9 周彪;基于超精密定位的固态纳米孔制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0 赵小彬;有序钼基化合物异质界面的构建及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1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