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钴基铁氧体的电磁衰减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9:18
【摘要】:众所周知,尖晶石(AB_2O_4)型氧化物具有适中的阻抗匹配和介电损耗能力,广泛应用于电磁污染防治及军事目标的雷达隐身。但铁氧体一般在较大的涂层厚度下才具有较好的吸收特性,与理想的宽频轻质电磁吸收剂仍有较大差距。铁氧体的电导率和磁损耗能力均较弱,限制了其低厚度下的电磁吸收性能。为了解决铁氧体低厚度下吸收频带过窄的难题,本论文通过逐次增强电磁衰减能力策略,如优化电导损耗、引入极化、增强磁损耗等途径,来实现钴基铁氧体在低厚度(1.5 mm)下的强衰减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首先,为了弄清铁氧体电导损耗与电磁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以非磁性Fe_x Ni_(1-x)Co_2O_4为研究对象,这类钴基尖晶石氧化物的电磁损耗形式单一,在高频仅以电导损耗为主,便于揭示电导-电导损耗-有效吸收频带宽度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一般而言,对尖晶石氧化物中电导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占据尖晶石八面体位置的阳离子。所以,为了解决在多离子取代的情况下,离子在尖晶石中的占位难题,我们利用同步辐射、穆斯堡尔谱、XPS等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Fe、Co、Ni离子在尖晶石中的配位数,以此来判断可能的占位情况,同时通过同步辐射拟合,定量分析出每种离子的平均价态,归纳总结出每种价态下离子在尖晶石中的分布情况,确定并推断出八面体中离子的类型、价态、以及高低自旋状态等。研究发现Fe_xNi_(1-x)Co_2O_4八面体位置中的Fe~(3+)与Co~(2+)离子之间的电磁传输可能对电导起到促进作用。Fe~(3+)/Co~(2+)邻位阳离子对的数目越大,样品的电导、电导损耗和有效吸收频带也越大。当x=0.8时,Fe~(3+)/Co~(2+)邻位阳离子对的百分比3.7%,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在1.5 mm厚度下达到了6.0 GHz。(2)随后,我们继续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与尖晶石氧化物电导之间的关联。将上章中性能最佳的Fe_(0.8)Ni_(0.8)Co_2O_4样品进行400-700 ~oC热处理,并采用同步辐射研究配位数及平均价态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对该氧化物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并无明显的影响,但平均价态发生了改变。相应的,八面体中Fe~(3+)/Co~(2+)邻位阳离子对数百分比也随着热处理温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但结果依旧证实Fe~(3+)/Co~(2+)邻位阳离子对数越多的样品,电导和电导损耗以及有效吸收频带也越大。我们进一步对钴基硫化物和氧化物之间的电导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来探测阴离子对尖晶石化合物电导调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阳离子发生了变化,同上述规律一致,Fe~(3+)/Co~(2+)邻位阳离子对数越大,电导率愈大。(3)基于上述结论,我们通过Ni、Co共取代优化Co_xNi_(1-x)Fe_2O_4的电导损耗能力。结果表明:x=1时,样品的电导损耗最强,有效吸收频带宽度达到了3.9 GHz。随后,我们采用热处理进一步优化了CoFe_2O_4的电导损耗能力,500 ~oC热处理的样品的电导损耗显著增大,相应的有效吸收频带宽度也增大至4.8 GHz。(4)电导损耗的增强有利于增强铁氧体电磁吸收性能,但电导损耗只是介电损耗的一种形式。而在高频范围内,界面极化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介电损耗形式。基于此,我们通过碳修饰,既减小了吸收体的重量,又构筑了界面并引入了界面极化。我们设计了Core-Shell结构,超高比表面积的CoFe_2O_4量子点/碳复合材料,膜状铁氧体/石墨烯复合吸收剂。特殊的结构设计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强了极化强度,有效吸收频带宽度比铁氧体单体提升了1.25倍。(5)在维持高强介电损耗的前提下,我们通过原位生长法将CoFe_2O_4负载在高磁损耗的羰基铁上,进一步增强铁氧体的磁损耗能力。所得羰基铁/CoFe_2O_4复合结构具有理想的电导损耗和界面极化,其磁损耗值比CoFe_2O_4吸收单体明显增强,且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可以达到6.7 GHz。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图文】:

示意图,吸收层,示意图,电磁波


图 1.1 电磁波在吸收层中的传播示意图性传播机理可知,当电磁波投射到吸收层表面时,首先应满足内部,因此要求吸波材料具有较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即吸波条件。电磁波从自由空间入射到有耗介质时,在界面处会发

示意图,八面体,面体,尖晶石结构


尖晶石结构中四面体和八面体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文辉;;纳米铁氧体粉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1年05期

2 高逸凡;;探析物质的磁性:CaSO_4掺杂对Ni-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J];高中数理化;2017年Z2期

3 谭小平;张立辉;李升;聂盼;周雄;任逸;;以铁氧体为探头的温度测量仪器[J];科学中国人;2017年09期

4 杨文毅;郑晓华;王伟;张明熹;蔡永丰;张雁江;王传璐;李锋锋;沈毅;马雪刚;;固体废弃物制备铁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4年05期

5 廖飞;姬海宁;王娟娟;;铁氧体材料辐射效应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11期

6 焦小莉;蒋荣立;吕慧;姚丽鑫;安茂燕;;离子掺杂改性铁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凤强;黄学光;韩玉顺;聂稻波;李文静;孙瑞丰;;铁氧体材料产业专利技术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12期

8 陈俊,王翔,周廷富,张瑜;雾化焙烧在制备高性能铁氧体材料方面的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3年04期

9 渠涌;高频大功率铁氧体材料及其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爱侠,罗纲,赵宗彦,胡国光,尹萍,李文凤;混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薇;吕宝顺;廖有良;藤阳民;;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冷观武;李俊;彭虎;;微波高温烧结铁氧体材料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永磁及软磁铁氧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易容平;;一种低成本的石榴石铁氧体材料[A];第十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专辑[C];2005年

4 汪敢;戴京营;王友军;;低损耗5000/5000MnZn铁氧体材料[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刘跃;刘颖;;钡铁氧体的高效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王公正;房喻;莫润阳;;微米复合铁氧体材料超声波吸收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宁;王新刚;廖斌;;基于铁氧体材料的小型螺旋天线的仿真设计[A];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专刊(上册)[C];2013年

8 温丹莉;;铈对高功率材料旋矩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专辑[C];2005年

9 韩志全;;叠层片式电感用材料的低温烧结技术及低烧铁氧体材料[A];第三届永磁及软磁铁氧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乔中兴;刘恺;;铁氧体同轴传输线脉冲锐化特性的研究[A];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王群;铁氧体材料:电子战中的武器[N];中国国防报;2016年

2 王西永;日本FDK研制出新型铁氧体材料[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东电化(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镰形利通;元器件:节能源头已获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韶关日报记者 黄捷文 通讯员 刘锡禧 林海滨;我市增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N];韶关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李映;TDK:适应市场新需求[N];中国电子报;2011年

6 记者 潘国义;增加新型环保材料 节约能耗15%以上[N];成都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曹智辉 通讯员  周丽群;我市企业自主创新日渐活跃[N];韶关日报;2006年

8 刘锡禧;粤港重点突破项目我市3项中标[N];韶关日报;2007年

9 黄刚 阳开新;创新·完善 磁材“十五”科技发展思路[N];中国电子报;2001年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何水校;LTCF:移动通信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电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宁;微波/毫米波复合YIG低温共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雨;取向六角铁氧体的制备以及自偏置旋磁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吕华良;钴基铁氧体的电磁衰减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张晓智;面内取向BaM铁氧体膜的可控制备与磁学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唐锦;磁铅石型Fe_2W铁氧体的制备、掺杂、形貌、结构及磁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6 曾雪;低维铁氧体离子占位的原子尺度显微分析及其磁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7 李剑;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的相组成及其磁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8 向青云;铁氧体材料的原子氢化机理及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家敏;微波烧结制备Mn_xZn_(1-x)Fe_2O_4铁氧体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0 孟伟青;层状前体法制备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妍;溅射法制备NiZn铁氧体薄膜及其磁化强度的布里渊函数温度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罗强;低功耗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材料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殷齐声;低损耗LiZn旋矩磁材料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安鹏;基于LTCC技术的抗直流偏置铁氧体材料及叠层电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陈慕云;硼掺杂MFe_2O_4(M=Ni、Mn)尖晶石铁氧体的磁性和阳离子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郭建琴;尖晶石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及磁、电、气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7 李延青;Ni、Mn离子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Ba_(0.5)Sr_(1.5)Zn_2Fe_(12)O_(22)物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8 张利;Fe@铁氧体复合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9 索强强;Mn-Zn铁氧体纳米粉体的制备与烧结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赵彦婷;高磁导率石墨基磁性吸波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