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硫化铋的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04 21:49
【摘要】:当前,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功能化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引入到分子影像学,以提高成像分辨率或灵敏度,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在体内的清除速率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其非常适用于新型纳米治疗剂如光热剂、化疗剂和免疫制剂的构建。纳米诊疗剂旨在使医学高灵敏诊断和有效治疗一体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在之前大多数的研究中,几种纳米材料被引入到同一个纳米平台当中,以赋予该纳米平台多功能性。这无疑增加了合成步骤、时间和潜在毒性。在癌症的临床诊断中,X射线可以对整个人体进行成像,是当前诊断学中最重要的成像手段之一。但是当前临床所使用的碘类小分子CT成像造影剂灵敏度低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等缺点导致其难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成像效果需要大剂量的造影剂,容易引发肾毒副作用。同时,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还存在难以修饰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等局限性,导致其在病灶组织无法富集,难以用于对疾病的长时间、动态监测。基于上述科学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Bi的原子序数为87,因此理论上具有比I更强的X射线吸收能力。并且,不同于其他大多数重金属元素,Bi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采用Bi作为造影单元的策略并构筑了Bi类纳米CT探针。同时,针对纳米级Bi探针的合成面临着粒径控制困难和难以实现大规模化制备等科学问题,我们通过调控纳米成核及生长速度实现了超小的Bi_2S_3纳米点(2-3 nm)CT探针的大规模化、可控合成,并用于体内CT成像。这种Bi类纳米CT探针不仅具有优于临床所使用的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的成像效果,而且其体内循环半衰期达2个小时以上,远远长于碘类小分子CT造影剂(1分钟)。这种长体内循环时间的特性使探针能够有效地在相关器官和病灶组织富集,实现对体内器官和病灶组织的成像分析。而且,硫化铋具有窄的带隙能,在近红外光(NIR)区有较强的吸收,硫化铋(Bi_2S_3)纳米粒子可以将吸收的光能高效的转化为热能。因此Bi_2S_3纳米探针为CT指导的肿瘤光热治疗(PTT)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体内实验结果表明,Bi_2S_3纳米探针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富集,实现对癌症的CT成像,而且该纳米探针在NIR的照射下,实现了CT指导的癌症治疗,并且其肿瘤消除率达到了100%。此外,超小尺寸的Bi_2S_3纳米探针待执行完功能后能够被快速的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我们构建的这种集诊断治疗一体化的超小型纳米探针为解决传统癌症诊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0;TB383.1
【图文】:

示意图,荧光探针,纳米探针,示意图


1.1 荧光探针示意图(a)荧光探针的组成示意图;(b)检测原理图;(c)纳米探针检microRNA 示意图。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luorescent probe (a)Schematic diagram of thcomposition of the fluorescent probe.(b)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etectionprinciple;(c)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icroRNA detected by the nanoprobe.尽管 NIR 荧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力更强、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更高,仅限于对小动物成像。荧光成像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包括自体荧光、/光漂白、穿透深度。科学家们仍需要从这三方面进行突破,来开发分辨率敏度更高的荧光成像平台[16-21]。.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是临床医学诊断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不仅具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可以提供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极大的

示意图,示意图,成像,纳米材料


图 1.2 PDAs@CP3-DOX 的合成与应用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PDAs@CP3-DOX1.2.3 超声成像技术由于超声波技术的安全性、低成本和易操作性,已成为当前软组织成像的主要临床工具[42]。然而,在某些方面该技术不能与核磁成像手段相比,因为它只能对机体某些特殊的部位进行成像,不能对骨头或含有空气的器官进行成像,因此需要选择性的使用。用于儿童成像的超声波频率约介于 2-3 MHz,成年人介于5-12 MHz, 其空间分辨率在 0.2 mm-1 mm 之间,并表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加。最近,纳米泡、硅纳米粒子、纳米管被广泛的应用于超声成像之中[43-50]。不幸的是,因为超声波产生造影作用的条件需要反射、声阻抗失配、折射、衰减、衍射等,纳米材料由于其对比强度较弱,通常不是很好的候选材料[51-54]。我们知道,高渗透长滞留效应 (EPR) 需要尺寸较小的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能够在肿瘤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瑶;;纳米探针[J];人人健康;2018年01期

2 刘儒平;刘军涛;王蜜霞;罗金平;刘春秀;蔡新霞;;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J];分析化学;2009年12期

3 肖利;;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8年12期

4 鹿晓泉;李远豹;白熙林;胡高飞;汪乐余;;多功能Cu_(1.94)S-Bi_2S_3@polymer纳米探针用于CT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7年08期

5 刘湘梅;刘淑娟;杨会然;于海霞;汪静霞;翟钊;赵强;黄维;;“Turn-on”型磷光Hcy/Cys纳米探针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6 王生怀;吴小桐;徐风华;陈育荣;谢铁邦;;基于显微干涉的纳米探针测量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8年10期

7 ;追踪癌症扩散,纳米探针或比MRI强[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8 于滨;逯乐慧;;CT成像纳米探针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08期

9 费瑶;郭涵;奚焕祥;陈婉熠;蔡琳熠;王爱军;冯九菊;;2-硫代巴比妥酸修饰金纳米探针高灵敏比色检测三聚氰胺[J];应用化学;2014年04期

10 ;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玲;徐超;张春雨;高学云;;团簇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活体核成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2 王柯敏;;功能化纳米探针肿瘤诊治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3 蔡立;陈泽忠;唐宏武;;适配体连接的二氧化硅包裹钌吡啶荧光纳米探针用于乳腺癌细胞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陈华英;孙佳佳;甘振飞;郭丹;汪璐;江蕾;李大伟;;细胞内重要生物小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探针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5 章友娜;薛庆旺;;基于包裹葡萄糖的脂质体纳米探针用血糖仪检测磷脂酶PLD[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6 王柯敏;;细胞和活体层面信息获取的生物纳米探针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7 何耀;;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影像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范艳斌;李春炎;李富友;陈道勇;;磷酸酶响应的纳米探针在溶酶体特异性成像方面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9 崔华;沈雯;;发光功能化的纳米探针及其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屈颖娟;韩海洲;郑行望;;pH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赵子慧 本报通讯员 万千;首创“纳米探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N];南京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向杰;纳米探针:曾经几度辉煌,如今老当益壮[N];科技日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杨静;纳米探针捕捉残余肿瘤细胞[N];健康报;2018年

4 记者 聂翠蓉;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海英;追踪癌症扩散,纳米探针或比MRI强[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熙琳;光学纳米探针的合成及生化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赵建文;基于肽电荷反转的智能荧光成像及抗肿瘤药物递送一体化纳米探针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田蒋为;癌症靶向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光学诊疗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4 阮静;荧光纳米探针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在胃癌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吴睿;~(18)F掺杂正电子成像纳米探针及可视化体积型凝胶传感器基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旭;靶向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生物传感、成像及治疗[D];南开大学;2014年

7 潘伟;功能纳米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胞成像及诊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岑瑶;基于上转换颗粒等新型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常钰磊;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丽文;利用纳米探针鉴定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的靶点蛋白及其双靶向抗癌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泽伦;基于硫化铋的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2 李英超;一种新型光磁纳米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在体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卓磊;多功能定向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4 王雪龙;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用于水中氟及重金属检测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李金磊;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5年

6 樊晓慧;新型多模式生物探针的合成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赖远航;基于低密度脂蛋白的靶向性纳米载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孙应绮;纳米靶向探针的构建及其调控肺癌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小敏;人黑素瘤单链抗体—量子点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特异性结合黑素瘤细胞[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理华;近红外染料功能化磁纳米探针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