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对纤维多孔介质内热湿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559;TQ340.1;TB383.4
【图文】:
的高温防火服、装甲部队的防护服和飞行服;粘胶基碳纤维用于导弹的耐热;聚乳酸纤维用于制作纸张塑膜、生活垃圾袋;甲壳素纤维由于其消炎止痒、保湿防燥等功能用于制作医用纺织品;防渗裂纤维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渗性能而被普遍应用于建筑领域。在以上纤维构成的多孔材料中,传热传质过程普遍存在于其应用过程中,因此,研究纤维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机理及其应用非常重要,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该过程进行强化研究,提高纤维多孔介质的干燥速率是当前工程热物理学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由于多孔介质如图 1-1 所示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内部能量和物质传输问题非常复杂,很难对其传递机制进行精确的理论描述并提出提高过程传输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多孔物料的热风干燥、微波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为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发展了一系列主动或被动强化传质技术以强化多孔介质内物质传递速度,提高相关生产工艺效率。随着电磁场、超声场、以及微波等外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将外场辅助技术与传质过程相结合,试图利用各种外场所特有的力学效应、电化学效应和热效应来强化多孔介质内质量传递过程。
重影响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而且干燥速度过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离心旋转和加温是目前衣物加速脱水常用的方法。离心旋转脱内,通过脱水桶高速旋转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甩出桶外流出,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此方法具有脱水速度快水率仅可达到 55%从而脱水不完全,而且脱水过程中衣物极易损。 燥主要包括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热风干燥是一种外部加热干的能源可以分为电加热式、PTC 加热式和热泵型,主要依靠内部机体内的外界空气,同时依靠电机带动滚筒或叶轮转动,使加热增湿后经过滤排出机外[15],如图 1-2 所示为热泵型干衣机系统度高,一般在 60℃以上,使用范围受限,同时能耗较高,以英约占工业耗能的 5.5%。为改善能耗问题,一种在干燥装置中以间作为控制终端的技术被提出以避免过度脱水[16]。为缓解能源机体内空气的装置也得到了研发,但是这种技术受天气制约较
图 1-3 微波型干衣机系统流程图 述,目前广泛应用的强化纤维传热传质的技术在工程应用的过程、工作条件不利于纤维性质的维持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利于作用对象性质保留的新的快速强化传热传质的新技术。介质传热传质机理研究进展 质传热传质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界中,探索多的影响机理在提高物料干燥效率、分析土壤热湿环境、开发节能领域问题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研理论、蒸汽扩散理论、毛细流动理论和蒸发凝结理论等理论模热湿迁移过程[21]。 研究方面: Huang[22]对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多孔介质内水分输运过介质内部各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Nasrallah 和 Perre[23]以体积平介质对流干燥时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应用 Darcy 定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崎;索丽敏;;地下岩体内多孔介质中裂隙流运移过程的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模拟[J];系统仿真技术;2019年03期
2 刘洋;黄涛;;基于生物多孔介质的对流干燥数值模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3 郭平;熊枫;;多孔介质中动态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0期
4 杨伟;曹明;郭东升;赵柄翔;张美琳;付超;;底部加热的复合多孔介质热-流耦合场非线性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年01期
5 秦朝葵;郑璐;;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J];城市燃气;2015年07期
6 方志林;韩辉;万新军;;多孔介质反应器的数值模拟[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J];世界钢铁;2011年01期
8 皮上超;李海峰;霍振宏;;一类非线性多孔介质方程局部解的唯一性[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姬利娜;张颖;;多孔介质方程的广义条件对称和精确解[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年03期
10 陈建梅;宋正昶;张晓磊;林琳;王莹;;多孔介质特性参数对催化燃烧的模拟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阳升;梁卫国;冯增朝;杨栋;;多孔介质多场耦合力学的理论架构与演变多孔介质问题[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徐良旺;;基于位图的多孔介质参数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胥蕊娜;姜培学;赵陈儒;黄寓理;;流体在微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韦昌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5 黄拳章;郑小平;姚振汉;;用边界元法模拟含液多孔介质的等效力学行为[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饶文涛;李本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和比面[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8 张景楠;华帅;王涛;叶峰;蒋帆;狄勤丰;;注入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徐鹏;邱淑霞;郁伯铭;;非饱和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建省;王晓纯;;热流作用的多孔介质突变面梯度分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饶文涛;新一代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多孔介质干燥理论与应用并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曹杰;聚焦传热研究的探索者[N];上海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盼盼;超声波对纤维多孔介质内热湿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姜霖松;基于孔隙尺度的随机填充型多孔介质内湍流预混燃烧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逯彦红;基于多孔介质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俞亚东;污水处理中膜污染层多孔结构及渗透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李光昱;微重力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的液体输运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孟旭辉;多孔介质中溶解/吸附过程对渗流影响的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刘军文;基于体积平均法对高渗多孔介质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付毕安;微波场中典型电/磁损耗含湿矿物类多孔介质内部耦合传输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9 韦伟;多孔介质微观输运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10 白杨;化学与生物诱导作用下碳酸钙矿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凯;多孔介质金属泡沫十四面体模型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2 任顺华;波浪与多孔介质结构相互作用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好婷;多孔介质微通道内颗粒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4 袁国智;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渐近性质[D];广州大学;2019年
5 崔璨;基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验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6 许梦凡;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CO_2在多孔介质中扩散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乔振轩;基于LBM-DEM方法多孔介质内悬浮颗粒运动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8 张佳;保温材料多孔介质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9 何宗旭;基于LB模型的多孔介质对流换热问题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10 叶闻杰;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多孔介质内传热传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