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双金属磷化物NiCoP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0:42
【摘要】:近几年,过渡金属磷化物由于其突出的理化性质,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在此类化合物中单金属磷化物被研究的较多,其性质探索也较为全面,比较之下双金属磷化物则被较少的研究。由于在传统催化剂的研究中,双金属催化剂表现出了突出的催化性能。因此,人们期待双金属磷化物也能因金属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产生更好的催化效果。但是由于双金属磷化物中不同元素存在的本质的差异,导致在形成化合物中难以同步反应形成双金属磷化物,因此双金属磷化物的合成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目前传统的双金属磷化物的制备方法是程序升温还原法,但是这种方法由于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以及程序性升温,因此耗能高且反应周期过长。另外,该方法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通入外源还原性气体如H2,造成了生产成本高,设备复杂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相对简便,低能耗的双金属磷化物制备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双金属磷化物NiCoP的次磷酸盐还原法及其金属氧化物磷化法制备,以及水热法制备了NiCoP/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其性能研究。研究过程如下:1.双金属磷化物NiCoP的次磷酸盐还原法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以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六水合氯化钴(Co Cl2·6H2O)和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次磷酸盐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双金属磷化物磷化镍钴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反应物料配比对双金属磷化物纯度影响较大。此外,对反应制得的磷化镍钴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脱除性能进行了研究。2.双金属磷化物NiCoP的金属氧化物磷化法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以六水合硝酸镍(Ni(NO3)2·6H2O)、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和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为主要原料,通过金属氧化物磷化法分两步制备双金属磷化物磷化镍钴(NiCo P)。与传统程序升温还原法相比,该方法反应温度更低,且不需要外源还原性气体。通过XRD、FE-SEM、TEM以及N2吸附-脱附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产物前驱体进行热重分析,探讨了双金属磷化物形成的反应机理,最后研究了产物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脱除性能。3.水热法合成NiCoP/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为镍源,七水合硫酸钴(CoSO4·7H2O)为钴源,赤磷为磷源,氧化石墨烯为基底材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NiCoP/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TEM等多种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双金属磷化镍钴被成功制备并负载于石墨烯表面,且Ni CoP颗粒大小约为20nm。另外复合物NiCoP/石墨烯和单体氧化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谱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Ni CoP/石墨烯中的石墨烯还原充分,大部分表面含氧基团已经被去除。此外,研究了复合物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负载双金属磷化物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效果优于单纯双金属磷化物,复合具有较大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11.4;TB33
【图文】:

产物,X-射线衍射,形貌结构,样品


图 2-1 a) 产物 NiCoP 的 X-射线衍射图;b) 产物 NiCoP 的 EDX 图 2-1 a) the XRD pattern of the as-prepared NiCoP sample; b) EDX spectrum of the as-prepared NiCoPsample 样品形貌结构分析

孔径分布,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分布


图 2-3 样品 NiCoP 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图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as-prsampleoP 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图。由图可见凝聚现象发生,在中等相对压力下没有明显的突跃。根据属于定义的 II 型。样品在 P/P0为 0.4-1.0 时出现滞后环且属粒子堆积形成的狭缝孔。由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得.262m2/g,由孔径分布图(图 2-3 插图)通过 Barrett-Joyner-情况,可得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 0.034cc/g 和 3.791重的介孔结构。尔配比对产物纯度的影响磷化镍钴的最佳反应物原料配比,实验设计了不同 Ni/C Ni1.00Co1.00Py的条件实验,结果如图 2-4 所示。图 2l2·6H2O 和 NaH2PO2·H2O 的摩尔比分别为 1/1/3、1/1/3.5、2气氛下,300℃反应 1h 得到的产品的 XRD 图。由图 2-4

样品,摩尔配比,摩尔比,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还存在部分的 CoP,其原因可能由于,反应物料中过量 P 与未参与取代 Ni 原子的 Co 结合形成 CoP。继续调节反应物配比,最终在反应物摩尔比为 Ni/Co/P=1/1/4 应得到了纯度较高的 NiCoP,如图 2-4d 可知,图中所有衍射峰都可以指标化为六方构的 NiCoP,峰型尖锐未发现其他杂质峰,说明制备纯相 NiCoP 的最佳物料摩尔比i/Co/P=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必国;余滋璋;;双金属浇铸复合冲击板的试验研究[J];电力机械;1983年04期

2 王超然;;钛—钢复合双金属的焊接[J];新技术新工艺;1983年05期

3 王锦荣;;铸焊法生产双金属绕组壳体工艺[J];航空工艺技术;1983年07期

4 ;双金属特制专用锯条急待国产化[J];冶金设备;1994年04期

5 张颖华;高弯曲性的双金属[J];金属世界;1995年05期

6 管平;马青圃;胡祖尧;杜月春;;双金属耐磨件复合铸造工艺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7期

7 丁惠麟;液压泵油缸转子的双金属浇注金相分析[J];航空材料;1981年02期

8 崔庆喜;双金属榨螺及榨轴的研制[J];中国油脂;1988年03期

9 林启瑞;;铸造双金属自磨刃犁铧问世[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周美玲,尹德征;双金属旋锻制取空心钨片及钨管的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庆南;;轧制复合双金属组元层厚比的变化规律[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叶水泉;叶招发;朱华;冯踏青;张展望;袁海;胡兴邦;;储冷空调用蕊芯冰球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学术技术交流会暨冰蓄冷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1997年

3 许洪光;张增光;孔祥玉;郑卫军;;双金属钒掺杂的硅团簇结构演化和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9分会:化学动力学[C];2014年

4 杨连琴;赵甲;牛瑞;张颖;;温敏型双金属载体催化剂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5 陈兴华;李凯;;南钢短流程生产双金属锯背材NS02[A];2011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许志伟;滕松青;付云龙;;有机模板的双金属硫酸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刘如铁;熊翔;陈福胜;卢金忠;洪丽玲;张逸清;;锡青铜-钢背双金属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研究[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叶财超;;几种新材料及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第五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9 叶财超;;几种新材料及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学组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3年

10 叶财超;;几种新材料及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北京热处理学组模具新材料应用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徐娜姿;双金属新材料项目落户环科园[N];宜兴日报;2010年

2 ;成为我国最大的双金属研制基地[N];中国冶金报;2000年

3 顾益焕邋谢永康;吴江双金属线材出口快速增长[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4 林琳;新型双金属材料问世[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5 魏双林;工程机械用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实现突破[N];中国冶金报;2010年

6 向阳;新型双金属材料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7 ;铜-银双金属胶体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魏双林;我国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实现新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强;钯银双金属形态及表面性质对乙炔加氢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赵吉;双金属芬顿体系氧化水中有机物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包晓军;钢/锌双金属抗震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瑛;纳米零价铁双金属体系降解四溴双酚A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瑛瑛;双金属磷化物NiCoP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超;铂族双金属胶体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颖;双金属金银微纳结构激光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尚琛;钯铁双金属还原脱氯反应活性的改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田栗燕;功能双金属钌、金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阎瑞霞;Ni基双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_2 吸附和解离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坤鹏;双金属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在柴油机NH_3 SCR反应中的协同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武灿;负载型过渡双金属氮化物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李宝霞;双金属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反应性能[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8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8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