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聚(3-噻吩乙酸)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09 22:42
【摘要】: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是有机地将导电聚合物及另一组分,如无机纳米粒子、生物聚合物等结合在一起的材料。其中各组分的性质得以保留且产生新的独特性质,例如:添加金属纳米粒子会使复合材料的活性表面积增加且导电性增强;生物活性物质的加入则会使复合材料具有特异性生物识别性能。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导电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生物相容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可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学、光学、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其中聚(3-噻吩乙酸)作为侧基上有羧基基团的聚噻吩衍生物,能够有效地增加溶解度并提供大量化学交联位点,这为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内容为聚(3-噻吩乙酸)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1.基于设计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仿生传感器的思路,我们以3-噻吩乙酸为功能单体,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的具有分子印迹性能的聚(3-噻吩乙酸)/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被测物提供结合位点,从而实现对被测物的特异性识别。此外,在电聚合前加入3-噻吩乙酸稳定的金纳米粒子,使得该复合材料具有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且由于金纳米粒子的卓越的导电性能及催化作用以及复合材料活性表面积的增大,传感器灵敏度也随之提高。对被测物腺嘌呤的检测结果验证了该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验证了三维网状结构的生成以及金纳米粒子在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活性面积中发挥的作用。2.基于设计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且不影响导电性能的复合水凝胶的思路,我们以聚(3-噻吩乙酸)及生物聚合物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出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导电水凝胶。在聚(3-噻吩乙酸)/壳聚糖复合材料中,聚(3-噻吩乙酸)的刚性共轭结构保证了优良的导电性,但也使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而作为软物质的壳聚糖的存在,则中和了聚(3-噻吩乙酸)所带来的刚性,从而使得该复合材料整体的机械强度得以增加。同时,由于聚(3-噻吩乙酸)侧链具有大量的羧基基团,壳聚糖链中具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因此这两种物质能够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且具有高含水量、内部多孔结构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形貌表征,验证了该复合水凝胶的多孔三维网状结构。同时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聚(3-噻吩乙酸)/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最后我们将该复合水凝胶用于对腺嘌呤的传感中,发现其可以有效增强对腺嘌呤的检测信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O657.1
【图文】:

共轭长度,聚噻吩,基态能量,函数关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 = 8.03 ,在单斜晶胞中 a = 7.83 ,b = 5.55 ,c = 8.20 ,β = 96 [15]。这些晶胞单元意味着二维聚合物链中噻吩环是反式构象。透射电子显微镜(衍射(XRD)结果表明,当 CF3SO3-存在时聚甲基噻吩(PMeT)呈部分结晶了聚合物链呈螺旋结构的假说,这种结构意味着噻吩环的顺式构象[16]。诸如已经在理论层面被验证[17],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聚吡咯的实证实[18]。吩是典型的杂环导电聚合物,因此一般以 p-型掺杂为主,其还原态就是本征征态中含有能量较低的苯式结构和能量较高的醌式结构两种共振式,如图 1-人通过研究发现每个噻吩环中醌式结构的能量要比苯式结构的能量高约 0.7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和较低的电离势[20]。

示意图,聚噻吩,示意图


于本征态与氧化态(p 型掺杂)或还原态(n 型掺杂)之间能够进行可逆转变,一种具有高电活性的物质。然而,尽管聚噻吩能够轻易且可逆地电氧化,但是的稳定性很有限,因此电化学 n 型掺杂通常较难实现。最终的掺杂导电过程是及聚合物链中用于电荷补偿的阴离子的存在来表征的。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 轨道)与最低占据分子轨道(LUMO 轨道)的能氧化、还原电位(通过溶剂化能校正)相关[25, 26],因此电化学技术能够提供关的共轭体系程度以及带隙能大小的重要信息。然而,此类表征的实现并不简单他导电聚合物而言,聚噻吩的电化学行为取决于许多变量,例如膜厚度,基底及电解质介质的组成。这些变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聚合物中的电荷传播和质量质和不同聚合物形式的溶剂化以及带电位点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由于带电位间位置,电导率和电容随着掺杂程度及电极电势连续变化,这些变量的分析因杂。因此,虽然已经推导出理论模型来解释在固定位点上氧化还原聚合物的电图 1-2 聚噻吩的 p-型掺杂示意图Figure 1-2 The diagram of p-doping of polythiophene

电聚合,噻吩,机理


4)聚合条件噻吩及其衍生物的电聚合涉及许多实验变量,例如溶剂、单体浓度、温度、电极的材质和形状以及施加的电位范围等。由于这些参数的多样性和电聚合途径的复杂性,电聚合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a.溶剂和支持电解质电解介质中溶剂对聚噻吩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溶剂必须同时满足具有高介电常数及在高电势下的良好的化学耐受性的双重要求,高介电常数是为确保电解介质中的离子电导率。尽管 3-甲基噻吩在水介质中的电聚合已有报道,但所得材料的详细特性没有具体描述。有研究表明,电解介质中存在的微量水会对电聚合反应以及聚合物的共轭长度和电导率产生不利影响[61, 68]。因此聚噻吩的制备通常是在高介电常数和低亲核性的非质子溶剂如[37, 57, 58, 69][70][71-73][74, 75]图 1-3 噻吩的电聚合机理Figure 1-3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polymerization of thiophen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病毒能按需形成黄金纳米粒子[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8年11期

2 ;日本开发出制造合金纳米粒子新方法[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4期

3 刘竞文;关桦楠;韩博林;;金纳米粒子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讨[J];农产品加工;2018年11期

4 韦克毅;王猛;杜宇;蔡波;江云宝;;基于手性金纳米粒子圆二色光谱法识别与检测银离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吴少珏;汪昌炎;罗忠;陈思妤;阮金竹;赵彦利;;副产物诱导的超级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5年11期

6 ;美研究显示:黄金纳米粒子或可用于抗癌治疗[J];祝您健康;2017年09期

7 杨辅龙;董守安;王晓娜;方卫;戴云生;;葡萄糖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贵金属;2012年02期

8 胡芳;孟卫;张燕;张玲艳;王险峰;;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钱章生;刘玫瑰;田大慧;郝丹;朱昌青;;基于发光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测定溶菌酶[J];分析化学;2011年05期

10 杨志先;;美找到无公害生产金纳米粒子的方法[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超;任吉存;;共振散射相关光谱表征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春梅;桑幼;李原芳;;荧光增强及金纳米粒子色度法测定凝血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柏祥涛;李欣伟;郑利强;;手性离子液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李丽美;方萍萍;杨志林;黄文达;吴德印;任斌;田中群;;球形金纳米粒子耦合体系的FDTD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星灿;蒋凌风;程蕾;梁宏;;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焦玉芬;王晶;陈朗星;何锡文;尹洪宗;;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张文思;苏志强;;多肽嵌段序列实现金纳米粒子原位生长及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C];2017年

8 李敏;张成孝;漆红兰;;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信号物质的电化学发光多肽传感器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美婷;赵环宇;吕中元;;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多功能载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10 郭轶;沈娜;李慧;张德辰;郝翠婷;徐力;;肽修饰金纳米粒子用于纳米酶研究[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晔;韩国阐明合金纳米粒子的催化剂反应机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8年

2 记者 田学科;美找到控制金纳米粒子大小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3 闻风;以研制出新型呼吸检测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张忠霞;金纳米粒子做成遥控“药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毛黎;美利用DNA链获得金纳米粒子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郑焕斌;金纳米粒子可大幅加速析氢过程[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张家伟;黄金纳米粒子有助提高癌症化疗效果[N];科技日报;2015年

8 记者 张巍巍;黄金纳米粒子可在脑部肿瘤“安家”[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毛黎;美制成金纳米粒子和蛋白质复合结构[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桂皮帮你淘“金粒”[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昌;金属与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电学与光电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李伟;金纳米探针的构建与蛋白质光学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王翠;二氧化硅稳定的金纳米粒子尺寸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赵雪利;二维、三维功能性纳米组装体与生物分子及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5 陈靖禹;新型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轶;利用赖氨酸和赖氨酸肽修饰和组装金纳米粒子[D];吉林大学;2007年

7 白杰;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纯荣;软物质团簇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可调控软模板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9 李晶;枝状金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结构构筑及肿瘤细胞光热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周军;自组装二维金纳米粒子阵列的后处理:退火,操控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巧云;硅基金纳米活性基底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曾帅;花状金纳米粒子的快速合成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郜捷;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结合银纳米簇和金纳米粒子的蛋白质分析[D];河北大学;2018年

4 张烨;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荧光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镇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6 侯聪慧;基于银、金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倪骏鹏;硅片上自组装金纳米粒子二维阵列的制备及交联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8 王玉媛;金与锌、铜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付菲;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检测溶菌酶和致病菌的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10 王筱;聚(3-噻吩乙酸)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8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48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