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石墨烯埃米通道离子输运的力学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8:44
【摘要】:纳米通道物质的筛选及输运因其前沿学术研究意义以及在能源、环境、健康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科学界、工程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可以做到纳米通道特征尺度准确可控。如石墨烯基二维通道,通道壁面表现为原子级光滑且通道高度可低至埃米量级。其在海水淡化、血液透析、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并有望实现不同离子输运筛选的主动调控。为了能够早日让石墨烯通道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不仅需要制备技术及实验研究水平的不断进步,还迫切需求理论研究的不断探索和跟进。本文围绕固/液/离子界面处的分子间力作用机制、二维通道端口效应影响下的离子脱水及埃米通道物质筛选调控机理三个关键力学问题,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埃米通道离子输运的力学机理。首先,研究了水合离子在埃米通道内的输运摩擦行为,给出了阴阳离子迁移率的电荷不对称效应的解释。水合离子在纳通道受限空间内的结构及其动态性质,对于理解广泛的存在于化学和生物学中诸多现象的本质机理至关重要。钾离子和氯离子的迁移率在体相溶液中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当它们在埃米通道内输运时,二者迁移率却差别很大。研究表明,这种迁移率差异源于它们各自水合层结构的细微差别,以及与受限空间内双层水平衡后,在通道内不同的相对稳定位置。离子带相反的电荷会引起其周围水分子不同的极性取向,进而调控水合离子与通道壁面的距离和相互摩擦作用。与钾离子相比,水合氯离子在通道内承受更大的摩擦力,因此氯离子的迁移率更小。其次,探讨脱水效应如何阻碍二维埃米通道内的离子电导。长期以来,由于纳米通道系统在理解环境、生物和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界一直对研究离子在纳米通道系统中的输运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离子在二维通道内的输运行为。这种具有埃米尺度高度的二维通道可以在模拟中精细构造,从而可实现模拟与实验的直接比较。尤其是,这种新的限制条件,能够明确地研究尺寸效应而不用考虑其他的影响机制。当通道尺寸达到材料尺度极限,即埃米尺度,通道端口处的脱水效应会严重影响到离子的电导,甚至可能完全阻止离子进入通道内。本文还使用理论分析方法,将离子进入通道内所克服的能垒与离子水合结构部分脱水过程联系起来。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结果,从埃米尺度探讨离子的渗透输运,也为发展有效的水过滤和脱盐方法提供了参考。最后,细致分析不同尺寸单层石墨烯孔通道对离子筛选分离的调控机理。由于锂离子和钾离子的水合结构性质相近,很难实现高效率的筛选分离。因此,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优势,从离子平均力势、水合结构动态变化等角度分析,并对比分析不同尺寸石墨烯孔对两种离子分离筛选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聚合物基石墨烯多孔薄膜的硫锂电池,从理论模拟分析的角度探讨石墨烯孔对离子的穿梭抑制效应。研究表明,合适的尺寸大小和结构的单层石墨烯孔通道可有效的、选择性的只允许锂离子通过,而阻止多硫化锂在薄膜间的迁移,最终可达到降低穿梭效应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13.71;TB383.1
【图文】:

埃米,通道,暗场图像,石墨


.1石墨烯二维平面通道:(a)通道示意图,箭头表示所有实验中使用的流动方向;扫描电子显微镜俯视图像;(c)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双层空间高度A)的场图像;(d)通道边缘的高角环形暗场图像。纳米多孔石墨烯(e)和(f):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石墨烯孔的特征半径尺度约为5邋A。逡逑利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精确构筑的埃米通道,为埃米尺度物质输运新的平台和研宄思路[29,3G]。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埃米通道的高度和目前计算机能力可以接受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尺寸相当,因此实验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进行直接比较。从实验方法上通道的加工制备方法己经成熟,这为新型纳米流体器件的设计和开要参考意义,而且该壁面光滑、尺寸精确可控的埃米通道也对埃米输运机理的理解和认知产生重大影响[27,28]。逡逑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已加工制备出壁面光滑尺寸精确可控的埃米通,深刻理解埃米尺度受限流动机理和界面效应,开展“埃米通道物学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研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背景。指出的是,该埃米通道的尺寸小于或等于K+,邋Na+,Mg2+,邋Ca2+,CT等

氧化石墨,组装法


(e ̄g)厚度约为10邋nm的样品,分别为低、中和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侧视图。逡逑2007年美国西北大学Ruoff团队首次通过定向流组装法制备出新式纸状氧逡逑化石墨烯材料[39]。如图1.2所示,每片氧化石墨烯之间按几乎相互平行的方式逡逑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层状结构,并表现出较其他膜材料更好的结逡逑3逡逑

氧化石墨,离子输运


m邋m逡逑I—i逡逑e35H5SESS55H逡逑图1.2氧化石墨烯纸的形貌和结构。(a?d)氧化石墨烯纸的数字照片:(a)厚度约为1邋pm;邋(b)逡逑折叠的厚度约为5邋nm的半透膜;(c)折叠的厚度约为25邋nm的薄膜;(d)薄膜的拉伸断裂。逡逑(e ̄g)厚度约为10邋nm的样品,分别为低、中和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侧视图。逡逑2007年美国西北大学Ruoff团队首次通过定向流组装法制备出新式纸状氧逡逑化石墨烯材料[39]。如图1.2所示,每片氧化石墨烯之间按几乎相互平行的方式逡逑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层状结构,并表现出较其他膜材料更好的结逡逑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位电热法焊接石墨烯宏观组装材料[J];山东陶瓷;2019年02期

2 申婧文;王素敏;王奇观;;高导电石墨烯的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年02期

3 方婧;高晓红;吴海培;孙静;;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J];棉纺织技术;2019年06期

4 马睿;高汝林;郑春华;;基于数学建模的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特性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年03期

5 谢昕辰;;石墨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建材;2019年03期

6 胡程月;贾雪茹;代海波;;氧化石墨烯在阻燃材料中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9年03期

7 王雅珍;庆迎博;孟爽;孙瑜;;石墨烯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9年07期

8 ;高性能石墨烯阴极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J];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9年02期

9 ;半导体所等在多层石墨烯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2期

10 钱伯章;;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国;张炜;王凯;王莎莎;;石墨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刘东;李丽波;由天艳;;电化学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王莹;刘子顺;;通过缺陷设计实现石墨烯的自发卷起和组装[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4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6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7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8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9 张学薇;徐晨;汪洋;尹少骞;王韫璐;赵沛;王宏涛;;石墨烯转移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10 汪洋;程昱;王韫璐;张帅;徐晨;张学薇;尹少骞;应林炜;宋也男;李群仰;赵沛;王宏涛;;石墨烯的制备及力学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郑苗苗;未来能源馆:石墨烯助力绿色取暖[N];大同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胡海林;当地热管遇上石墨烯[N];辽宁日报;2019年

4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柯伟;石墨烯基础应用研究获新进展[N];科学时报;2011年

6 记者 姜小毛;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诞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刘平昌 唐娟;国内首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记者 李东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特约记者 姚耀富;江苏成立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朱永康;全球石墨烯市场高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照东方;纳米材料类流体/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结构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杨雁冰;碳基介孔功能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3 王超;石墨烯超导异质结中的Andreev反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斌;石墨烯/电磁功能化有机微球轻质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寇宗魁;氯选择性刻蚀碳化物构筑多功能纳米电极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6 田仁兵;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征和反应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陈生辉;复合材料内石墨烯的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分子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王敏;TiO_2/石墨烯复合物界面调控与N/S掺杂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9 黄琨;硅基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光电器件性能调控[D];浙江大学;2019年

10 朱永超;金属石墨烯复合薄膜制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雅菲;超支化聚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石墨烯制备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蒋勤勤;双核酞菁及其与石墨烯复合物对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性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林双;高密度石墨烯电化学储能材料[D];武汉大学;2017年

4 侯培鑫;高品质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磷、硅元素阻燃改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邵志恒;磷氮改性石墨烯及石墨基阻燃剂在环氧树脂阻燃与防火材料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7年

6 李秀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异质薄膜的可控制备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王琳;石墨烯/纳米金属/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孙将;界面调制对ZnCoO/2D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D];武汉大学;2017年

9 王岁艳;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姚静文;石墨烯卤氧铋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56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56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