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纳米管增强CaP生物活性复合涂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4:55
【摘要】:CaP涂覆碳/碳(C/C)复合材料兼具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较有潜力的医用骨植入材料,但是CaP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结合强度不足、生物稳定性欠佳,限制了其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本论文为提高CaP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改善其生物活性,在传统的电化学沉积技术中引入脉冲效应,形成了脉冲电化学沉积工艺,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形貌CaP涂层。采用电泳-脉冲电化学沉积、化学气相沉积(CVD)-脉冲电化学沉积及CVD-生物矿化,实现CNTs在CaP涂层中的均匀法分布,获得CNTs增强CaP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CNTs增强CaP复合涂层的组成及微观结构,考察了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解释了CNTs在CaP涂层中增强机理。在此基础之上,引入Mg、Sr元素,获得Mg、Sr共掺杂CaP涂层,改善涂层的体外生物活性,揭示了Mg、Sr共掺杂过程及在CaP涂层中的掺杂位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不同形貌CaP涂层的生长控制研究。通过调节脉冲占空比、沉积电压、沉积温度和电解液浓度,获得了纳米针形、鳞片形、花形、球形、带形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微米片形和方块形二水磷酸氢钙(DCPD)涂层,揭示了CaP涂层的沉积机理,考察了CaP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力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引入脉冲效应后CaP涂层沉积效率增加,涂层成分均匀、结构致密;调节沉积电压,可以获得纳米带形、纳米花形、纳米球形CaP涂层;调节沉积温度,可以获得纳米鳞片形、纳米球形、纳米带形CaP涂层;调节电解液浓度,可以获得纳米带形、微米板形、微米块形CaP涂层,且CaP涂层的晶相由HA转变为DCPD。不同形貌CaP涂层体外生物活性及其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力的研究。在浸泡人体模拟体液(SBF)的实验中,不同形貌HA涂层体外生物活性具体表现如下:球形HA鳞片形HA带形HA花形HA针形HA。不同形貌HA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力表现如下:针形HA球形HA花形HA带形HA鳞片形HA。电泳沉积CNTs增强HA(CNTs/HA)复合涂层的研究。采用电泳共沉积将羧化CNTs与HA整合为一体后,同步电泳沉积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从而获得CNTs/HA复合涂层,该种方法不能控制HA涂层中CNTs的含量及分布;电泳-脉冲电化学沉积方法首先采用电泳沉积技术先在C/C复合材料基体表面制备CNTs多孔层,然后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HA与其复合,最终获得CNTs/HA复合涂层。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控制CNTs的含量,改善了CNTs团聚、缠结的现象,提高了CNTs在HA涂层中的分散程度。引入含量为0.2 wt%的CNTs后,复合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强度提高了41%。CNTs间的网格结构,CNTs与C/C复合材料基体间的机械咬合,CNTs与HA间的致密结构以及CNTs在HA涂层中拔出和桥联机制在提高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CVD原位沉积CNTs/HA复合涂层的研究。采用CVD在C/C复合材料基体表面原位合成CNTs多孔层后,分别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和生物矿化方法填充CNTs多孔层,最终获得CNTs/HA复合涂层。研究发现,原位合成CNTs生长取向自由分布,HA晶粒在CNTs表面形核生长,两者直接形成良好的界面,生成的涂层结构致密,实现了CNTs在HA涂层中均匀分布;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分步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A涂层和引入催化剂Fe,再采用CVD原位合成CNTs,最终获得CNTs/HA复合涂层。研究结果表明:CNTs穿插生长在HA涂层中,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复合后涂层的结合强度提高了73%。在CNTs拔出、桥联机制,复合涂层的致密结构和CNTs与C/C复合材料基体之间形成直接化学结合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大幅度提高。CNTs/HA复合涂层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采用SBF溶液浸泡实验对涂层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评价,通过浸泡不同时间后,涂层的形貌、表面Ca/P值及重量变化量反映涂层诱导类骨磷灰石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引入CNTs后,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未见明显下降。Mg、Sr共掺杂CaP涂层的过程研究。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Mg、Sr共掺杂DCPD和HA两种CaP涂层,结果表明,Mg、Sr元素的引入使得CaP涂层在SBF溶液中溶解持续时间延长,类骨磷灰石形核速率减慢;结合模拟分析,在HA结构的取代过程中,Mg优先Sr完成取代;Mg优先取代Ca_Ⅱ位置,Sr优先取代Ca_Ⅰ位置,且取代位置不随Mg和Sr含量的增减而改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06
【图文】:

乌克兰,人工骨,复合材料


第 1 章 绪论重要的是 C/C 复合材料唯一组成元素碳也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生物体内,不引起炎症,不过敏,不致癌,不释放毒性离子等[20,21]。因此,在医学应用材料领域,C/C 复合材料作为骨替换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dams 等[22]于 1978 年将 C/C 复合材料用于修复实验鼠的股骨,研究结果显示骨组织与 C/C 复合材料之间可以形成纤维组织,并长入 C/C 复合材料孔隙中,反应 C/C 复合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骨组织的生长。乌克兰专家成功制备出 C/C 复合材料长骨、接骨板、骨钉和膝关节等(图 1-3),临床应用结果表明,C/C 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近,避免了术后应力屏蔽问题,使得 C/C 复合材料在骨替换和骨修复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较好的使用效果[23]。

下颌骨,复合材料


图 1-4 C/C 复合材料植入下颌骨[24]Fig.1-4 C/C composites implanted in the mandible[24]目前,C/C 复合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方法和涂层改性方法。氧化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赋予 C/C 复合材料特殊官能团。Li 等[27]采用浓酸溶液对 C/C 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改性,赋予其表面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然后再对改性后的 C/C 复合材料再进行磷化和钙化处理并浸泡在 SBF 溶液中,结果表明改性后 C/C 复合材料具有诱导生成羟基磷灰石的能力。C/C 复合材料经碱溶液处理后,富有功能性离子基团聚集在其多孔表面,在 SBF 溶液中能够诱导类骨磷灰石形核[28, 29]。表面涂层改性方法是在 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生物活性涂层,以提高植入体在生物体内长久稳定性。目前,生物活性涂层改性 C/C 复合材料中,以 CaP 或者以 CaP 为主体的复合涂层研究居多,这是因为 CaP 成分与人体骨骼中无机成分相近,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且制备方法多样,不受基体材料的限制。付涛等[30, 31]在 C/C 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钛涂层,浓NaOH 碱溶液处理之后形成钛酸钠,该溶胶层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在 SBF 溶液中矿化形成类骨磷灰石。张磊磊等[32]在 C/C 复合表面制备 SiC 涂层,目的是提高植入体的耐磨性能。赵雪妮等[33]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 C/C 复合

研究思路,绪论,共掺杂,涂层


研究思路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科院研制出飞机用纳米复合涂层新技术[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2年02期

2 赵廷奉;赵金;郝保红;王倩;杨智伟;;深海环境下新型纳米复合涂层与钢构件变形协同机制的加速模拟试验[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3 高美连;伍小波;高平平;雷霆;刘春轩;谢志勇;;在纯钛表面制备疏水和抗腐蚀性碳-PTFE复合涂层的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9年11期

4 楼白杨;杜敬平;赵杰;徐斌;;微弧氧化/磁控溅射复合涂层对镁微观结构与摩擦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4期

5 储成林;;“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技术”专题序言[J];表面技术;2017年07期

6 孟祥军;刘秀波;刘海青;陈瑶;;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J];焊接学报;2015年05期

7 马壮;李剑;闫翠娟;李智超;;粉煤灰玻璃/陶瓷复合涂层冲蚀磨损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8期

8 韩玉良;董艳春;阎殿然;;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J];陶瓷;2010年06期

9 ;多元复合涂层研制成功获国家专利[J];稀土;2010年03期

10 杨子润;王树奇;高明娟;陈康敏;;铸钢表面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分析[J];铸造技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坚勇;;复合涂层的技术应用[A];防腐蚀工程技术交流会暨防腐蚀及节能新材料普及讲座论文集[C];2008年

2 田宏;王亚明;李学伟;欧阳家虎;;钛合金微弧氧化/有机硅转化复合涂层的制备与高温性能[A];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锋;李阳;吴甜甜;王一超;周新晶;;颗粒特性对冷喷涂复合涂层沉积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4 程银健;陈九磅;王平;;高温耐磨复合涂层的制备与磨损性能研究[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驰;周晋林;赖新春;肖云峰;税毅;王术刚;;钽/钨/锡复合涂层喷涂工艺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6 肖汉宁;刘付胜聪;李玉平;;二氧化钛在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中抗光降解作用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7 方建筠;栗卓新;汤春天;史耀武;;电弧喷涂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及其性能[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8 孙冬柏;;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制备技术与性能[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曹博蕊;王从曾;苏学宽;马捷;;镁合金微弧氧化-化学镀镍复合涂层的结构与性能[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昌炽;唐西南;;激光熔覆合金和陶瓷复合涂层开裂的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罗晔;抗菌驱虫复合涂层钢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2 记者 姚耀;纳米复合涂层新技术为飞机护航[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李国强;世界首条多功能复合涂层钢板生产线建成[N];中国冶金报;2003年

4 文德;汽车燃油箱用高性能纳米复合涂层Zn-Ni镀层钢板[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5 高心如 俞少忠;三船舶项目成功对接[N];中国船舶报;2011年

6 ;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7 记者 李国强;二十冶两项工程创中国企业新纪录[N];中国冶金报;2004年

8 刘小革;我国核聚变装置壁处理再创新技术[N];四川科技报;2000年

9 ;一项专利解决一大难题[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守杰;碳纳米管增强CaP生物活性复合涂层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耿振;生物磷灰石的元素掺杂及其修饰医用钛的骨整合效应[D];天津大学;2017年

3 刘涛;碳化锆基复合涂层结构与抗烧蚀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4 王昱;基于事故容错燃料的ZrO_2/FeCr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氧化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年

5 高文卿;新型心脏外科管道系统生物活性涂层的研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黄丹;钛表面载金属离子多功能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7 叶育伟;改性石墨烯基环氧复合涂层耐蚀行为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8 王颖;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曹明;Ti,Al掺杂对二硫化钼基润滑涂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张高伟;Li/V包层通道内壁Ti/AlN复合涂层的制备和阻氘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浩;水性无铬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海生物污损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王磊;CeO_2/树脂基复合涂层8~14μm波段发射率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田野;机械合金化制备CrMnFeCoMoW系高熵合金及其Al基复合涂层[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孙勇辉;激光熔覆Al_2O_3@Ni制备复合涂层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5 邱明坤;双丝电弧喷涂Fe(WC)/Ni(WC)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6 方波;等离子渗镀CrN基多元复合涂层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7 邹岩龙;温喷和冷喷涂羟基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钛复合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吴昊;PTFE基复合涂层的疏水性与摩擦学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杨水梅;镁合金表面冷喷涂复合涂层及其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0 任猛;碳基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涂层在拉伸条件下的润湿转变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79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79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