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1:34
【摘要】:锂离子电池是重要的能源储存设备,开发高能量密度,性能稳定的电极材料是电池发展的方向。目前,硅材料因具有最大的理论比容量和储量丰富等优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重点。但是,硅电极材料在多次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致使电极粉化失效,电池容量迅速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将碳材料与纳米尺度的硅颗粒复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分别与介孔硅球进行复合,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XRD、SEM、T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主要结果如下:(1)以碳纳米管为碳源,制备介孔Si/CNT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镁热还原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仍有645.6mAh/g。(2)以石墨烯为碳源,制备介孔Si/G复合材料,探究镁热还原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反应温度下,材料的形貌特征最好,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均有提高。(3)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碳源,制备介孔Si/CNT/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650℃反应温度下,石墨烯,碳管,以及硅球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其中硅球附着在碳管表面,硅球和石墨烯共同存在于石墨烯片层中间。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707.5mAh/g,并且倍率性能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3;TM912
【图文】:

形貌,形貌,负极,大规模生产


发展科学家 Gilbert N.Lewis 最早提出过 50 多年的发展,M.S.WhitT属锂为负极制备出锂电池;随Taridan 公司选择用 Li0.3MnO2作于负极锂片的金属活性强,容生膨胀,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充放电过程中,锂片凹凸不平不均匀沉积,容易生成锂枝晶,锂枝晶会慢慢长大,锂枝晶的隔膜会被刺穿,使正负极直接电池一直都没有被大规模生产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池


找更好的添加剂来提高电池的性能池将会成为电池发展的重点[23]。作原理和结构原理锂电池发展而来,其实质是一种锂是正负极材料锂离子浓度变化的过本结构都需要正极、负极、电解液封圈、盖板等组成。锂离子电池是核心部分。现在由于不同的市场需状。图 1-2 和 1-3 分别为常用扣式锂意图[24-25]。

锂离子电池,柱式,充放电原理


图 1-3 柱式锂离子电池结构[25]chematic structure of a column lithium 而言,充放电原理大体一致,其质,并且用作负极的化合物需要锂电势的化合物。锂离子电池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宜;;用改性粘接剂试制矿棉板[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15期

2 修璐;美国高强砼的研究现状及新研究课题方向[J];建筑结构学报;1988年06期

3 朱璧英;;影响照相影像效应诸因素的东西方专题讨论会[J];感光材料;1989年01期

4 刘桐;对常用锰矿的质量分析和调查[J];电池;1989年03期

5 李仕群;胡佳山;;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评述[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乌.赫.阿卡耶夫;马文杰;;聚丙烯结构和化学性能的稳定[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89年04期

7 黄华;;载铂钴酸镧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许占位;王天;刘鑫悦;段欣彤;杜钊;王盈;;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产物的电化学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9 丰洪微;刘向东;田晓;;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9年05期

10 刘春莲;;《材料化学性能》课的教学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贵欣;周固民;瞿美臻;江奇;王国平;冯永成;张伯兰;于作龙;;两种碳纳米管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2 仇鹏;周佳盼;米红宇;;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3 耿芹;梁小玉;王吉德;宿新泰;;二硫化钼/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郄富昌;彭庆文;唐致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2ZnTi_3O_8/C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卢星河;韩冬;张广清;马楠;姚宏伟;;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6 刘志超;卢嘉春;黄萍;朱敏华;方荃;;几种氟化碳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7 许越;周德瑞;周景玲;孙硕;;乙醛肟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赵晓;郑明涛;胡航;肖勇;刘应亮;;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9 张晓骏;刘明贤;段辉;甘礼华;陈龙武;;石墨烯/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10 刘瑞平;苏伟明;贺鹏;张超;沈超;;中空结构TiO_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莅 新疆昊鑫锂盐开发有限公司;稀土和钴掺杂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2 ;十年磨一剑真情铸辉煌[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镍、钴基氢氧化物微结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王艳;新型有机质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储锂机制[D];苏州大学;2018年

3 吴丽军;钒氧(硫)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吴田;镍基体系三维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5 马艺宁;层状结构钒氧基化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6 施伟利;碳素类流体的碳化物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7 赵丽娜;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Na_3V_2(PO_4)_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8 程蒙;Li_2MnO_3系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调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9 罗艳珠;多孔钒基电极材料的制备、电化学性能及优化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振新;锰系和铁系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莫寒;硫化钴/镍钴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倪洋;β-VOPO_4/NaVOPO_4电化学储钠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施嘉炜;钨酸铋微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光降解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4 陈睿;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谢贤明;三元镍钴钼碳化物的制备及其钠电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董翠;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洪美玲;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8 郭晓庆;锂硫电池正极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张焘;氮、硫掺杂多孔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0 丁照广;钒基硫化物电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8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