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不同背接触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0:10

  本文关键词:不同背接触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碲化镉(CdTe)是一种禁带宽度为1.45 eV的Ⅱ-ⅥI族直接带隙半导体,与太阳光谱的响应处在最理想的太阳光谱波段,而且CdTe薄膜具有高吸收系数、制造低成本等优点,与CdS形成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在光伏市场具有极大竞争力,受到广泛关注。然而CdTe薄膜太阳电池在光照、偏压、湿度、温度和气体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下,CdTe薄膜太阳电池性能会衰减。在CdTe电池中可能引起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背电极的稳定性、背接触界面的稳定性以及PN结的稳定性等。CdTe薄膜太阳电池作为光伏市场上唯一能和晶硅太阳电池相抗衡的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其性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第一章,回顾了太阳电池的研发历史和背景,介绍了太阳电池的结构、原理和输出特性。最后概述了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材料特性和制备工艺。第二章,研究了不同背接触CdTe太阳电池的稳定性。通过电流-电压(I-V)、电容-电压(C-V)、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Au、Cu/Au、 MoOx/Mo三种背电极接触类型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在经历40℃-100 ℃开路状态下老化实验前后的光电性能变化。分析发现,Cu/Au电池由于背接触Cu2-xTe的生成,电池光电性能和C-V特性最为稳定。Au电池则由于背接触富Te层氧化生成TeO2,载流子浓度、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均衰减严重。MoOx/Mo电池在老化实验初期非常稳定,后期在较高温度下由于MoOx过渡层失氧造成功函数降低以及富碲层发生氧化,使得电池光电性能衰减明显。本研究还应用“双二极管模型”对Au、MoOx/Mo两种背接触电池进行了亮态I-Ⅴ曲线拟合,说明背接触在老化过程中被氧化。第三章,不同背接触的CdTe太阳电池暗态升温C-V分析。对Au、Cu/Au、 MoOx/Mo三种背电极接触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进行暗态升温电容-电压测试,分析了三种电池C-V曲线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电池PN结载流子浓度、内建电压、耗尽区宽度等变化特性,进一步验证了Cu/Au电池中Cu在CdTe中的扩散,以及MoOx/Mo电池在较高温度下Te单质与MoOx薄膜发生反应。
【关键词】:碲化镉 薄膜太阳电池 背接触 器件稳定性 电容-电压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4.4;TB38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30
  • 1.1 引言10-11
  • 1.2 光伏发展历史11-12
  • 1.3 太阳电池工作原理12-18
  • 1.3.1 光生伏特效应12-14
  • 1.3.2 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14-16
  • 1.3.3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对太阳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16-18
  • 1.4 太阳电池的分类18-21
  • 1.5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21-25
  •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第2章 不同背接触CdTe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30-58
  • 2.1 引言30-31
  • 2.2 欧姆接触和肖特基接触31-33
  • 2.3 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33-36
  • 2.3.1 CdS薄膜的制备33-34
  • 2.3.2 CdTe薄膜的制备34-35
  • 2.3.3 Au、Cu/Au、MoOx/Mo背电极的制备35-36
  • 2.4 老化实验36-37
  • 2.4.1 X射线衍射测试37
  • 2.5 结果与分析37-51
  • 2.5.1 Au背电极电池Ⅰ-Ⅴ分析37-39
  • 2.5.2 Cu/Au背电极电池Ⅰ-Ⅴ分析39-40
  • 2.5.3 Au背电极电池与Cu/Au背电极电池XRD分析对比40-41
  • 2.5.4 MoOx/Mo背电极电池Ⅰ-Ⅴ分析41-42
  • 2.5.5 Au背电极电池与MoOx/Mo背电极电池亮态Ⅰ-Ⅴ拟合分析42-48
  • 2.5.6 三种电池性能衰减对比48-49
  • 2.5.7 C-V分析49-51
  • 2.6 本章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8
  • 第3章 不同背接触的CdTe太阳电池暗态升温C-V分析58-72
  • 3.1 引言58-59
  • 3.2 不同背电极的电池暗态升温C-V测试59-62
  • 3.2.1 C-V测试原理59-61
  • 3.2.2 CdTe薄膜太阳电池双二极管模型C-V分析61-62
  • 3.3 不同背电极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暗态升温C-V测试62
  • 3.4 结果与分析62-69
  • 3.5 本章小结69-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7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ovel Strategy for Synthesis of High Quality CdTe Nanocrystals in Aqueous Solution[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8年01期

2 ;Transferring CdTe Nanoparticles from Liquid Phase to Polyvinylpyrrolidone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and Detecting Its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8年04期

3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anoscale CdTe Urchin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9年02期

4 ;Temperature-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of highly luminescent water-soluble CdTe quantum dot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9年08期

5 王龙;黄整;麻焕峰;强伟荣;潘敏;;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 for the Electronic Bands and Absorption of CdTe_(1-x)Sb_x[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4期

6 王美平;傅开;林金辉;;Characteristics of CdTe 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by a Na_2TeO_3 source[J];半导体学报;2011年05期

7 ;Synthesis of CdTe/SiO_2 Composites and Their Fluorescence Propertie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1年04期

8 ;An alternative aqueous synthetic route to preparing CdTe quantum dots with tunable photoluminescenc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2年03期

9 徐飞;彭瑞伍;丁永庆;;Growth Kinetic Studies for MOCVD CdTe and HgCdTe Epilayers on GaAs Substrates[J];Rare Metals;1992年01期

10 ;Evaporated Thin Films of CdS and CdTe: Optimization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咏东;方家熊;靳秀芳;王继元;汤定元;;CdTe的溅射生长及其对n-HgCdTe光导器件的表面钝化[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彭娟娟;王雷;刘正文;何佑秋;;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与糜蛋白酶的相互作用(英文)[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郭轶;孙卓;徐跃;徐力;;CdTe荧光量子点标记碱性蛋白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陈国良;周剑章;林仲华;张彦;韩雅娟;;碱性体系中CdTe电沉积和剥离过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pH-sensitive Photoluminescence for Aqueous Thiol-capped CdTe Nanocrystals[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Homogeneous Fluorescence-Based Immunoassay via Inner Filter Effect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Fluorescence of CdTe Quantum Dots[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虎成;李方方;杜可禄;李艳君;刘志刚;王键吉;;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离子液体对纳米结构CdTe的调控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张虎成;李方方;杜可禄;李艳君;刘志刚;王键吉;;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dTe发光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李萍萍;刘绍璞;刘忠芳;何佑秋;;GSH-CdTe量子点作探针荧光法检测原卟啉钠[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李银萍;李保新;;体系中包被试剂对CdTe QDs荧光的增强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发光CdTe纳米晶的合成、组装、复合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2 余雪娇;CdTe、Zn_xCd_(1-x)Se和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3 王红玉;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CdTe量子点荧光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赵奎;水溶性CdTe纳米晶的合成及表面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薛梅;基于水溶性CdTe纳米晶功能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分析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吕斌;CdTe薄膜电池器件制备及相关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金丽;CdTe量子点的合成、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瑞龙;高转化效率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Shamsa Kanwal;[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的生物材料去除CdTe量子点和酸性品红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肖臻;巯基乙醇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梁万军;荧光、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与抗生素和DNA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书源;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用于Cu~(2+)的检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婷;离子液体辅助合成的CdTe纳米晶对离子/分子响应的选择性[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yN璇;纳米金和CdTe量子点体系作用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郭宝库;CdTe/CdS异质结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李荣霞;蛋白包覆的作用模式对CdTe量子点光稳定性及细胞毒性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4年

9 黄艳妮;CdTe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吴雪;CdTe量子点靶向检测宫颈癌E6/E7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背接触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9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