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修饰的鬼臼毒素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20:35
【摘要】: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POD)是一种从小蘖科鬼臼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芳基萘内酯类木脂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科研人员对鬼臼毒素的关注集中在其抗肿瘤活性方面。POD抗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在细胞分裂的间期阻止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肿瘤抑制作用。然而,鬼臼毒素因其水溶性差以及抗肿瘤时出现的副作用等问题,限制了在临床上的使用。近年来,基于脂质体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已被成功设计和制备;然而传统脂质体药物释放大多不可控,并且单纯的化疗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此,本课题组制备了金纳米棒修饰的鬼臼毒素脂质体纳米复合材料GLP,并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实现了癌症的光热-化疗联合治疗以及光热可控释放。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获得POD脂质体,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获得POD脂质体较佳制备工艺条件:醇脂比为3.6:40,脂药比为15.8:1,超声功率为35%。最优条件下的包封率为89.88%,利用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OD脂质体进行表征,获得分散性好,粒径大小均一,Zeta电位适宜,形状呈圆形的脂质体。(2)通过静电作用将修饰后的金纳米棒(GNRs@PSS@PLL)连接到聚乙二醇(PEG)修饰后的脂质体表面,制备得到金纳米棒鬼臼毒素脂质体。GLP表征结果表明,脂质体表面被金纳米棒均匀覆盖,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荧光测定结果显示,相比POD,PEG化的鬼臼毒素脂质体(LP)具有更强的荧光强度;紫外测定结果表明GLP在808 nm处有最大吸收强度,能够实现光热效率的最大转化;光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GLP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浓度为100μg/m L时能够于短时间内快速升温至42℃以上,光热转化效率为46.1%;而光热控释实验结果表明GLP其光热控制释放比自然释放具有更强的释放能力,实现光热控释的同时能使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提高,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采用溶血实验和MTT实验对金纳米棒脂质体(GL)的细胞毒性进行考察,初步证明GL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以4T1细胞作为肿瘤细胞模型,分别对LP和POD的肿瘤抑制效果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裸药,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OD的抗肿瘤活性,并且LP对4T1细胞的杀伤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4T1细胞对GLP能够进行有效摄取;化疗-光热协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GLP通过协同治疗对肿瘤的抑制率超过了单一化疗和单一光热治疗的总和,由于外界近红外光(NIR)的刺激,脂质体表面的金纳米棒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使脂质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药物快速释放,药物浓度提高并达到肿瘤抑制的效果;体内生物分布和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GLP在肿瘤区域有明显的累积,并且NIR照射后肿瘤区域显示出有效的NIR-热效应。因此GLP作为鬼臼毒素的纳米载体,能够增强其溶解性,被肿瘤细胞有效摄取,并且通过光热效果增加靶点的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活性,最终实现肿瘤治疗效果,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潜在发展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460.1;TB383.1
【图文】:
图 1.2 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Fig.1.2 Structure of liposome质体?脂质体主要由磷脂组成,作为一种两性分子,磷暴露于水溶液时,亲水端和疏水端各自形成具有多层囊层间的油相用以包载疏水性药物,在添加一定比例的胆
图 1.3 金纳米棒结合鬼臼毒素脂质体的合成(GLP)及近红外介导的控制释放原理图Fig.1.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rods conjugated liposomalpodophyllotoxin composite (GLP) and NIR-mediated control release
图 2.1 鬼臼毒素高效液相色谱图Fig.2.1 HPLC chromatogram of podophyllotoxin.2 POD 标准曲线按照 2.2.1.2 中的色谱条件,分别测定各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将所得数据处理,绘制出如图 2.2 所示的 POD 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本文编号:2802821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460.1;TB383.1
【图文】:
图 1.2 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Fig.1.2 Structure of liposome质体?脂质体主要由磷脂组成,作为一种两性分子,磷暴露于水溶液时,亲水端和疏水端各自形成具有多层囊层间的油相用以包载疏水性药物,在添加一定比例的胆
图 1.3 金纳米棒结合鬼臼毒素脂质体的合成(GLP)及近红外介导的控制释放原理图Fig.1.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rods conjugated liposomalpodophyllotoxin composite (GLP) and NIR-mediated control release
图 2.1 鬼臼毒素高效液相色谱图Fig.2.1 HPLC chromatogram of podophyllotoxin.2 POD 标准曲线按照 2.2.1.2 中的色谱条件,分别测定各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将所得数据处理,绘制出如图 2.2 所示的 POD 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斌,方超,游美羡,洪明凰,裴元英;隐形PEG-PHDCA纳米囊泡: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体外补体消耗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英文)[J];药学学报;2005年11期
2 赵妍,于彬,邓意辉,肖利颖;主动载药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20期
3 朱承根,杨晶,李弟灶,赵亮,潘显道,熊瑜;天然抗肿瘤药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4年04期
4 马守栋,孟庆礼;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侠丽;碘海醇定位洛莫司汀温度敏感脂质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2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