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利用表面修饰方法调控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1:44
   石墨烯在实验上的成功制备,开启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维度的减少使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表现出一般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性,这些奇特的性质让人们看到了石墨烯等低维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升和计算模拟方法的日益进步,研究者们可以更加精确的设计和模拟低维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对高性能材料的追求是研究者们不懈奋斗的目标,在一维纳米材料中,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结构与石墨烯纳米条带类似且具有独特的电学和磁学性质,其优越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性吸引了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者们的关注,使其在纳米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借助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利用聚合物聚偏氟乙烯(PVDF)、3d过渡金属原子和磁性超卤素MnCl_3对一维碳化硅纳米条带的表面修饰,及对碳化硅纳米条带的几何结构、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的影响。对现有材料的功能化修饰是拓宽材料应用前景的最有效途径,而表面功能化修饰是理想的策略之一,在不破坏材料内在结构和原本性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其性质。我们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以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方式表面修饰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利用聚偏氟乙烯内在的偶极性质和吸电子能力来打破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磁态能量简并的问题,并调控其电学和磁学性质。聚偏氟乙烯能够稳定的吸附在碳化硅纳米条带表面(吸附能为-0.436~-1.315 e V),并与基底碳化硅纳米条带之间发生了显著的电荷转移,聚偏氟乙烯的内在偶极矩和吸电子作用使纳米条带平面的静电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效的调节其能带结构并克服了磁性简并的缺点。聚偏氟乙烯以四种不同空间构型分别吸附在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表面,均能打破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磁性简并问题,并获得单独的铁磁态金属性体系或反铁磁态半金属性体系。利用3d过渡金属原子(Ti、Cr、Mn、Fe和Co)表面修饰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详细研究了3d过渡金属原子对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电学、磁学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过渡金属原子具有独特的d电子结构和内在磁矩,当3d过渡金属原子作用在纳米条带中心时,由于过渡金属原子的部分d电子转移到基底并引起基底碳化硅纳米条带平面静电势的降低,进而打破了其磁性简并,使体系显示出单独的铁磁态或反铁磁态的金属性行为,且获得的性质与纳米条带宽度的变化无关。当过渡金属原子由纳米条带中心移到纳米条带边缘时,依然能打破其磁性简并,并获得有趣的铁磁态或反铁磁态的半金属性行为。由于条带中心和硅/碳边的活性不同以及过渡金属d电子的成键不同等原因,过渡金属原子在条带中心、碳边、硅边的稳定吸附位点略有不同,但都能稳定的吸附在纳米条带表面,吸附能在-0.872~-4.304 e V之间,具有非常高的结构稳定性。所以表面吸附过渡金属原子在调控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方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这些结果将提升碳化硅基材料在纳米电子自旋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潜能。超卤素是一种具有比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更高的一类基团或分子。因其具有很高的电子亲和能,可以作为构建安全性好、性能稳定的新型高能密度材料的结构单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关注如何设计和合成新型的超卤素,而在如何应用超卤素来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增强或实现材料的功能化是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因此,我们详细研究了磁性超卤MnCl_3对锯齿型和扶手椅型两种碳化硅纳米条带的表面修饰。结果显示MnCl_3吸附在纳米条带表面可引入较大磁矩,并伴随着电子由基底到MnCl_3的转移,引起纳米条带平面静电势的显著升高。对于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可有效克服其磁性简并,并获得有趣的铁磁金属性质和半金属性质,而对于扶手椅型碳化硅纳米条带,其非磁态的半导体性质被调控为铁磁态半金属和自旋无带隙半导体性质。在MnCl_3修饰的体系中,铁磁态半金属和自旋无带隙半导体性质不受纳米条带宽度的影响。MnCl_3修饰的所有体系都显示出非常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吸附能范围是-1.430~-3.915 e V。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1
【部分图文】:

示意图,富勒烯,石墨,碳纳米管


人们带来了无尽惊喜的同时也开辟了材料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下面我们将认识一下这一“神奇”的石墨烯!图1.1 石墨烯演变为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的过程示意图。图片摘自文献[4]简而言之,石墨烯就是一个原子层厚的碳原子,具体的说,碳原子以sp2杂化形式与周围三个碳原子成键,构成蜂窝状六元环的二维周期性点阵结构。因碳原子之间具有烯烃类物质的基本要素-双键[5],所以被命名为石墨烯。如图1.1 所示,单层的石墨烯通过翘曲、卷曲和堆砌等方法可分别得到零维的富勒烯、一维

示意图,剥离方法,微机械,石墨


图 1.2 微机械剥离方法制备石墨烯的示意图。A: 3 nm 厚的石墨烯置于 SiO2晶片上;B-D:有限层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图片;E是 D的器件示意图。图片摘自文献[1]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目前,实验上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分为机械剥离法[14]、加热 SiC 法[15]、金属表面生长法为代表的物理法和石墨氧化还原法[16]、化学裂解法[17]为主的化学法两大类。Geim 等人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就是微机械剥离法(图 1.2 所示),但此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尺寸不规整,并且过程繁琐产率低。金属表面生长法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碳原子渗入金属中然后冷却,这样碳原子析出并沉积于金属表面形成石墨烯薄片,得到的石墨烯片层厚度均匀且易于分离。常用的金属衬底有钌[18]、铱[19, 20]、镍[21]和铜[22]等。Berger 等人[15]提出加热 SiC 晶体制备石墨烯,将

示意图,能带结构,石墨,示意图


等人[10]对石墨烯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二维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中(图1.4 所示),在第一布里渊区的六个顶点(K 点)处,导带和价带相交,电子和空穴的能量和动量呈线性色散关系[41]:2 2 h ... ... ... ...1.1F x yE v k k式中 E 表示能量,h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6=1 10 /Fv m s 是费米速度,xk 表示波矢x轴分量,yk 表示波矢的y轴分量。图1.4 石墨烯的能带结构示意图。图片摘自文献[42]这种特殊的线性色散关系使电子和空穴在K点的有效质量为零,运动方程与狄拉克方程中所描述的相对论自旋1/2粒子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琼;;HAPPY NEW YEAR 成为猫奴第几年?[J];宠物世界(猫迷);2017年01期

2 ;江米条机通过鉴定[J];商场现代化;1983年07期

3 李琼;小白;;心不在焉,江米条原是为情所困![J];宠物世界(猫迷);2009年02期

4 李琼;;咱们的猫节,你会来吗?[J];宠物世界(猫迷);2009年08期

5 小溪;;“鱼”记江米条[J];宠物世界(猫迷);2009年03期

6 小溪;;“鱼”记江米条[J];宠物世界(猫迷);2009年04期

7 ;鱼记江米条[J];宠物世界(猫迷);2010年07期

8 李琼;;6岁生日快乐! 江米条大人![J];宠物世界(猫迷);2010年08期

9 江米条;4by4;;道听途说[J];宠物世界(猫迷);2006年10期

10 sunbird;;江米条参赛记[J];宠物世界(猫迷);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邱长玉;朱方容;林强;陈小青;李乙;朱光书;;广西果用桑种质资源生物性状的初步评价[A];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贯佳;于广涛;陈巍;黄旭日;孙家钟;;氢化的一维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电学和磁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梅靖;江米条[N];河南科技报;2006年

2 杨孝文;科学家研制黄金纳米条深入身体搜索癌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苏州维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时忠烈;纯天然生物酶制剂在白面江米条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辉;利用表面修饰方法调控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周本良;二维材料纳米条带量子输运与热电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春小;含氧官能团对石墨烯纳米条带电子输运性质的调制效应[D];湘潭大学;2012年

4 于国栋;低维碳材料电子自旋极化特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伟成;含褶皱石墨烯纳米条带的输运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赵冬艳;石墨烯纳米条带电导的平均问题[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慧;双空位缺陷对硼氮纳米条带能带结构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4 王宇;嵌入线缺陷的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子输运性质[D];辽宁大学;2014年

5 白晓薇;应力和线缺陷对石墨烯纳米条带输运性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丹;非共价表面修饰对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能带结构的有效调控[D];吉林大学;2015年

7 王大略;零维石墨片的吸附对石墨纳米条带自旋输运的调制[D];湘潭大学;2012年

8 柏昕昱;石墨纳米条带的输运性质[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书恒;石墨烯纳米条带紧束缚波函数与手征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修苓;边缘修饰的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电学和磁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7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07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