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BNNS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介电储能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2:43
   聚合物薄膜电介质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快的放电速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电子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储能元件之一。但是现有的聚合物电介质材料通常能量密度过低,无法满足高功率系统、能源系统等对高储能密度的要求,且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存在难以同时提高的问题,开发新型的高储能密度电介质材料至关重要。另外,电容器在脉冲功率系统,如电动汽车的逆变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因而,开发能在高温下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损耗并能稳定工作的电介质材料成为迫切需求。本论文围绕室温和高温两方面着手设计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储能材料,以氮化硼纳米片为高绝缘填料,通过对聚合物基体的选择、高介电填料的制备及不同的结构设计进行探索,分别制备出室温下具有高储能密度、高温下具有高储能密度和低损耗的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室温下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含氟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氟氯乙烯)(P(VDF-TrFE-CFE))为基体,通过溶液复合流延技术在其中添加超声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和水热法制备的钛酸锶钡纳米线(BST NWs),制得三元的P(VDF-TrFE-CFE)/BNNS/BST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BNNS和BST NWs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良好。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分析表明P(VDF-TrFE-CFE)/BNNS/BST复合材料在BNNS和BST NWs体积分数分别为9.0%和1.7%时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同时提高。电位移-电场强度(D-E)曲线分析表明三元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为24.4 J cm~(-3),是纯P(VDF-TrFE-CFE)基体的295%。2、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设计PVDF/BNNS为三层结构材料的外层、PVDF/BST作为中间层,通过热压法并进行淬火处理,制备了一种PVDF基三明治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SEM分析表明该三明治结构层分布清晰,BNNS和BST NWs分散性良好。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PVDF的结晶相由非极性的α相和γ相构成,有利于复合材料电偶极子在放电过程中回转。电场分布模拟和数值模拟表明三明治结构材料内部的电场强度取决于不同层的介电性能,电树枝的演化发展被抑制在中间层;击穿场强测试和D-E曲线分析表明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达到了588 MV m~(-1),且释放出20.5 J cm~(-3)的能量密度。3、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聚合物基体,BNNS为填料,通过溶液复合流延技术制备了PMMA/BNNS纳米复合材料。SEM测试表明BNNS在PMMA中分散良好。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BNNS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热导率,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了1.21 W m~(-1) K~(-1)。电流密度测试结果表明BNNS的加入有效降低了材料的高温高场漏电流值。D-E曲线分析表明,在70℃下PMMA/BNNS的充放电效率高于93%,最大能量密度达到纯PMMA的300%,200 MV m~(-1)下的能量密度是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的210%。快速放电测试表明PMMA/BNNS释放出0.39 MW cm~(-3)的功率密度。PMMA/BNNS优异的高温储能性能来源于降低的电导率和提升的热导率。4、以交联的二乙烯基硅氧烷-双苯并环丁烯(c-BCB)为基体,通过溶液复合流延技术制备出多种不同的单层或三层电介质复合材料。SEM分析表明各种复合材料中填料分散良好。介电损耗和D-E曲线分析表明多层结构有利于材料在高温高电场下损耗的降低;在外层为c-BCB/BNNS、中间层为c-BCB/BT的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中,150℃和200 MV m~(-1)场强下,复合材料的电导损耗在7%以下,能量密度达到1.1 J cm~(-3),是BOPP的280%,充放电效率达到93%。循环稳定性测试表明该三明治复合材料在30000次充放电过程中,放电能量密度波动在3%以内,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漏电流的相场模拟表明更复杂的多层结构(三层以上)与三明治结构相比并不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将c-BCB/BT作为三明治结构外层、c-BCB/BNNS作为中间层,所得到的三明治复合材料的放电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均低于c-BCB/BNNS作为三明治结构外层、c-BCB/BT作为中间层的三明治结构材料;肖特基发射机制和蒲尔-弗朗克效应的拟合分析表明,c-BCB/BNNS作为三明治结构的外层能有效地提高电极与电介质界面间的势垒高度和加深电介质材料内部的陷阱深度,因而能抑制电荷从电极的注入及高温下材料内部载流子的脱陷,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电流密度和电导损耗。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TM53
【部分图文】:

能量储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器件


第一章 绪论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大量且高质量的电能。源的日渐消耗,开发“绿色”的新能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类的进步与能源的发展息息相关[1,2]。正因为如此,可持续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分散的、不稳定的、间歇性的新能源高效、低成本地转换并很热门的研究课题[3-5]。此外,电动汽车、医疗振动发生器等能设备[6,7]。

离子极化,取向极化,电子极化,界面极化


的极化类型及对应的频率范围,其中 Pe、Pi、Pd和 Pint分极化、离子极化、取向极化和界面极化[21]ferent types of polarizations and their frequency dependenceand Pintrefer to electronic, ionic, dipolar and interfacial pola化(Pe)是指在分子内部价电子云相对原子核位移发生耗散,电子极化松弛极快,只有 10-15~10-13s。离子极化上施加电场时,阴阳离子向两个相反方向移动产生偶极陶瓷、无机晶体和玻璃中,响应的时间也很短,约为 10能量损耗。取向极化(Pd)又称偶极矩极化,是分子内部产生翻转的过程,由于受到惯性和旋转阻力的阻碍,极00s,常发生在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陶瓷材料中,受温化(Pint)是在外电场激励下,电介质中的离子或电子在质内部电荷宏观迁移有关,电荷主要包括自由电子、空极化除了受组分的本征影响,还与界面的结构特性有关

曲线,介电材料,介质,铁电


具有非对称中心的强偶极矩,具有自发极化 Ps,即内部晶体在没有外加电场下的极化状态,介电常数一般较高。当施加外电场时,自发极化重新取向,且外电场撤离后,材料中的极化量不会立刻恢复到零,即材料具有剩余极化 Pr[43]。剩余极化客观上代表了能量的损耗,是由于电场提供给材料的能量不能够完全释放引起的,电滞回线充电和放电曲线包围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体现损耗的高低程度。常见的铁电体有钛酸钡、钛酸铅等一些无机陶瓷、PVDF 及其共聚物、奇数尼龙等[44]。反铁电体或弛豫铁电体与铁电体相似,但邻近的偶极子反向平行排列而产生极化,因此总的极化强度为零。反铁电体或弛豫铁电体在高电场下的滞后现象较弱,即剩余极化值很低,与常规的铁电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放电能量密度),是理想的高储能低损耗电介质储能材料。从图 1-4 中可以看出,在电场强度和极化量相同时,反铁电体和弛豫铁电体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更大。对于常规铁电体,通常希望降低材料的剩余极化强度来得到高储能密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之路漫长[J];中国粉体工业;2007年06期

2 ;印度提出纳米复合材料制造新想法[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5期

3 邵甄胰;蒋小松;张媚鹛;朱德贵;丁义超;王静;;镧对Cu/Ti_3SiC_2/C/MWCNTs/Graphene/La纳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年08期

4 陈坚;徐晖;;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年09期

5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简介[J];中国塑料;2017年08期

6 张迪;;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J];科技展望;2016年28期

7 Amin AZIMI;Ali SHOKUHFAR;Omid NEJADSEYFI;Hamid FALLAHDOOST;Saeid SALEHI;;Taguchi统计学分析方法优化Al 7068-TiC纳米复合材料的凝固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08期

8 黄庆红;孙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回顾与展望(下)[J];新材料产业;2014年08期

9 曾秀妮;;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及相关中国专利分析[J];塑料助剂;2013年03期

10 于海洋;姚超;左士祥;刘文杰;吴凤芹;朱斌;;磷酸铝/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非金属矿;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琪;江雷;程群峰;;氢键/离子键协同强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2 张中一;谷林;Joachim Maier;崔光磊;;一种新型锗/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储锂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忠;;多级次多尺度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卢小泉;;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5 周天楠;陈枫;邓华;张琴;傅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及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方征平;宋平安;郭正虹;;聚丙烯/富勒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谭海英;万东;王露;王宇杰;刘枫;唐涛;;三臂星型聚苯乙烯/C_(60)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学行为[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黄峗峗;胡成龙;陈旭东;章明秋;;石墨烯/聚N-异丙烯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赵瑶瑶;马英新;李浩;汪乐余;;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对农药的特异性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林君;杨飘萍;程子泳;侯智尧;;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凌;纳米复合材料提升自充电池性能[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辛文;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将应用于航空领域[N];中国航空报;2018年

3 记者 张斐 通讯员 金伟;惠州将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院[N];惠州日报;2018年

4 毕文;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需长期培养[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钱伯章;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之路漫长[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李闻芝;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研讨会将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李伟;汽车用上纳米复合材料部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8 宋玉春;纳米复合材料能否风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刘霞;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唐伟家 吴汾 李茂彦;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市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然然;聚苯胺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刘飞华;基于BNNS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介电储能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张赛;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种小分子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黄斌艳;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毛龙;层状粘土改性脂肪族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6 陈高汝;钽铌酸钾/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及介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7 姚庆峰;水滑石—碳基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和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8 陈垒;纳米碳/环氧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驱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张延扬;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污水深度除磷与磷回收的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刘坚;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催化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练;ZIF-8/BP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7年

2 刘建蒂;CoSnO_3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谢海涛;基于二硫化钼和硫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4 胡旺旺;钴基磷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玉杰;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生物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6 蒋妍;负载型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染料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宋本洗;镍基纳米复合材料异金属修饰及催化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田斌;合成硫族复合型电催化剂用于高效制备氢能源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付燕宜;基于三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10 徐萌;碳纳米管/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4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4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