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MOFs衍生过渡金属-氮-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6:5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能源短缺和发展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需要寻找新型绿色能源技术满足社会的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技术,有别于传统的燃料电池,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可以产生电子,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中,微生物燃料电池因其对环境友好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因素阻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主要包括电池产电效率较低,电池自身成本过高等等。其中,微生物燃料电池成本高昂的原因,主要与价格高昂的阴极催化剂有关。铂碳作为现今使用最广泛的阴极催化剂,因其高效的催化活性被应用在许多领域。然而,其高昂的成本及较弱的稳定性限制了铂碳的大规模的应用。因此,在MFCs中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低廉、简单易得的阴极催化剂以取代传统的铂碳。本论文通过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s)为前驱体,利用自模板牺牲法的同时以自身提供碳源和氮源,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氮-碳复合阴极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在氧还原过程中的电催化活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一步法,以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制备了ZIF-67,经过高温碳化后合成金属钴与氮碳掺杂的纳米复合材料Co-N-C。Co-N-C-2在氧还原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最大功率密度为399.7±10 mW m~(-2)。Co-N-C因其金属-氮-碳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2)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合成了钴铁双金属MOFs前驱体。以硅球作为模板,有效地阻碍了铁离子在合成过程中形成较大的离子基团,从而防止催化剂产生严重的团聚。经过强碱刻蚀后,催化剂形成类蜂窝状结构,这种独特均一的纳米结构有利于电子和离子传输,提高了电荷的传输效率。同时,类蜂窝状结构也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使催化剂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3)以镍铁双金属MOFs为前驱体,利用一步法合成了双金属催化剂Ni_3Fe-N-C-800。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以及过渡金属镍、铁与氮碳的复合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锌空电池的测试中,Ni_3Fe-N-C-800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20.3 mW cm~(-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TM911.4
【部分图文】:

示意图,微生物燃料电池,示意图


图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示意图Fig. 1.1 The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microbial fuel cells.与传统传统的化学燃料电池相比,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样由外电路、电解池和阴阳电极组成[9]。但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是目前唯一一种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前提下,可以直接从污水中有机物直接获得能量的装置。微生物非常敏感,对特定的环境有准确的反馈,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为数不多能够直接捕获微生物反应和新陈代谢的技术之一,赋予了该技术传感能力并可适应绝大多数的环境,更有利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在能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10]。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可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植物体等[11],在缓解环境恶化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能量。图 1-1 为本论文使用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示意图,阳极表面主要生长产电细菌,产电细菌经自身新陈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降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电子和质子。其中,降解中产生的电子传送到阳极表面后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则因电势差,直接从阳极经电池内部直接达阴极。本论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直接与空气接触,到达阴极的电子和质子与空

示意图,示意图,钴离子,2-甲基咪唑


3.3 分析和讨论3.3.1 物相结构分析如图 3.1 所示为 Co-N-C 的合成示意图,以金属钴离子与 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前驱体 ZIF-67。经过高温热解以后,钴离子与 2-甲基咪唑发生化学反应,钴离子镶嵌在氮碳中形成钴-氮-碳化学键。与此同时,钴离子在高温条件下,部分被还原成纳米钴粒子,镶嵌在催化剂中。高温热解冷却后,便成功制备出钴氮碳复合的阴极催化剂并命名为 Co-N-C。

SEM图,纳米颗粒,晶格间距,氧还原


其中晶格间距为 0.20 nm 的晶格条纹对应 Co 纳米颗粒的(111)晶面。此外,图3.2f-i 为 Co-N-C-2 中 Co、N、C 三种元素的 EDS 图谱,进一步证明合成了高纯度的 Co-N-C 复合催化剂。通过上述结果,证明了 Co 纳米颗粒镶嵌在 Co-N-C-2催化剂里,Co 纳米颗粒的裸露进一步的增加了氧还原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电子和质子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荣斌;张剑荣;朱俊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7年12期

2 李文龙;薛屏;;微生物燃料电池分隔材料的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8年07期

3 李婉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8期

4 ;国际视角[J];科技传播;2017年16期

5 张立成;徐浩;李亚飞;程亚楠;毛天广;付岩;;连续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6 劳慧敏;李金页;贾玉平;;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6年03期

7 杨盟;张宝刚;王志俊;施春红;;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印染废水与同步产电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6年08期

8 谢涛;高艳梅;海热提;王晓慧;刘睿;李媛;刘晋羽;向龙;王伟龙;;微生物燃料电池群落结构最新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S1期

9 张大兴;葛玉兵;高宏伟;王卫东;;一种陆基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及产电性能实验研究[J];电子学报;2015年03期

10 张人杰;;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6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晴;季民;王志勇;毛天宇;;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A];2018(第六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8年

2 张晶;李茹莹;季民;;沉积物性质对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张军;李俊;廖强;叶丁丁;朱恂;;以竹炭管为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张晓璐;王雪梅;;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5 赵峰;;来自废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扩大化设计[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7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8 付德刚;;多学科交叉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10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华凌;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成本低性能高[N];科技日报;2016年

2 商艳凯 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新成果[N];黑龙江日报;2015年

3 华凌;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N];科技日报;2012年

4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曾晓舵 李洁尉 刘静;微生物燃料电池有很大挖掘空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5 记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又推进一步[N];科技日报;2006年

6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萧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煤炭报;2005年

8 记者 陈勇;美科学家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本报记者 赵亚平;虾兵蟹将派上新用场[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纪振宇;微生物燃料电池为汽车节能环保提供解决方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洋;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电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储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杨璐;微生物燃料电池碳基阳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安培传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宋荣斌;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杨改秀;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活性阴极氧还原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赵晴;河湖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特征[D];天津大学;2017年

6 周昱宏;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氮废水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刘新民;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酚废水性能和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8 陈悦佳;冻结融溶—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剩余污泥破解与产电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海萍;循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其微生物系统发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孙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能拓展和机理解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彦;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修饰及产电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奥林;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石亚村;二氧化铈修饰铂基和钴基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尹越;高效产电菌的筛选及电子传递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5 陆宇琴;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膜污染机理及其控制措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6 张璐;铁氮共掺杂的多孔碳材料MFC阴极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梁柱元;微生物燃料电池还原废水中六价铬与回收氧化铬的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郭涛;TiO_2-金属纳米复合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9 李杰诚;MOFs衍生过渡金属-氮-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10 周新星;微生物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产电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9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9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