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有序银纳米线杂化体系及其光谱增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07:24
   金属增强荧光(MEF)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能够极大地增强待测分子信号,能在超微量状态下物质结构与吸附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实现物质的痕量检测和鉴定,甚至可以进行单分子检测。然而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基底的制备,银纳米线比表面积大和结晶性能好,作为SERS基底的理想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银纳米线的SERS热点通常局限在线的两端,且主导整个拉曼基底的SERS强度,从而导致整个拉曼基底信号强度不均匀,阻碍其发展。本文通过对银纳米线表面进行刻蚀或修饰银纳米粒子,增加粗糙度,并将表面粗糙化的银纳米线组装成紧密排列、相互平行的银纳米线取向膜,再进行光谱增强研究。另外,本文还将有序银纳米线杂化体系进行超疏水与柔性处理,进一步提升检测灵敏度,提高样品的检测限。首先,通过化学刻蚀方法将银纳米线变为“糖葫芦”状,得到表面粗糙的刻蚀银纳米线;然后利用三相界面组装法,将刻蚀银纳米线在液/气界面上自组装,获得刻蚀银纳米线取向膜。表征了刻蚀银纳米线取向膜的形态和表面等离子特性及结晶性能。用刻蚀银纳米线取向膜作为SERS的基底材料,用罗丹明B作为探针,测定基底的SERS性能。结果表明,刻蚀银纳米线取向膜表面罗丹明B检测限可以低至10-11M,同时测定刻蚀银纳米线取向膜的定量检测能力,在浓度低于l0-8M时,罗丹明B的浓度对数与SERS强度对数近似成正比关系,基底表面信号标准偏差为12%,均匀性良好。研究SERS基底的增强机理发现,AgNWs表面的粗糙化及紧密排列有序结构均对局域表面电磁场增强有贡献。利用SnCl2敏化-硝酸银还原法,在银纳米线取向膜表面修饰一层银纳米粒子,制备银纳米粒子修饰银纳米线取向膜(AgNWs @AgNPs)。通过改变敏化-还原循环次数,银纳米线取向膜表面银纳米粒子的大小与疏密程度发生变化,并研究了基底表面聚(3-己基噻吩)(P3HT)荧光增强,揭示了荧光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银纳米线取向膜中处于算数平均角度正负5°范围内的银纳米线的频数为77%-85%,标准偏差在9.5到12.5。表面修饰的银纳米粒子反应循环次数分别为1,2,3和4次时,平均直径为36.8 nm,45.6nm,53.3 nm 和 65.8 nm。同时发现 AgNWs@ AgNPs 膜表面 P3HT 荧光强度 17.5倍于石英玻璃基底。P3HT荧光强度随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增大而增强,与银纳米线取向膜相比,在725 nm处的增强因子分别为1.51、2.33、3.18和3.88。研究共轭聚合物P3HT的荧光增强机理,发现荧光增强可能与激发速率增加和辐射衰减率增加有关。通过全氟癸基硫醇(PFDT)修饰银-铜复合膜,获得稳定超疏水的银-铜复合膜,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研究对液滴中溶质的浓缩富集效应。根据液滴与基底表面接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超疏水薄膜的浓缩富集效应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罗丹明B在超疏水基底表面的拉曼增强效果。结果表明,铜箔,银-铜复合膜和超疏水的银-铜复合膜表面水接触角分别为77°,115°和158°,超疏水银-铜复合膜表面罗丹明B的拉曼信号强度约5倍于银-铜复合膜,与基底的超疏水浓缩效应相当,表明超疏水银-铜复合膜可以有效降低检测限。通过热压法将银纳米线取向膜复合到形状记忆材料聚氨酯(SMPU)表层,用电化学沉积结合置换反应法将银纳米粒子修饰在银纳米线取向膜表面,再用PFDT对该膜进行表面官能化处理,从而得到柔性超疏水SERS基底材料。由于超疏水作用,该基底可对分析物进行浓缩和富集。此外,SMPU膜和AgNWs @ AgNPs之间的附着力强,可有效增加银纳米粒子修饰银纳米线取向膜结构的稳定性。用该柔性超疏水材料作为SERS基底,罗丹明B的SERS增强因子超过12,同时基底对罗丹明B的检测限可低至10-10M,信号相对标准偏差为15%,有望应用于现实材料SERS检测。
【学位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14.122;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杰;贾旺;李伟;刘皓;李津;程博闻;;银纳米线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1期

2 徐丽萍;刘杰;王治华;刘瑞娟;王雅静;宫立基;;四级分叉银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张圣欢;马晓毅;祝志勇;吴邓家明;孙宝;;银纳米线的制备[J];船电技术;2017年05期

4 刘裕X;曹峰;胡超;秦天柱;赵博为;何桂美;王娟;;银纳米线的溶剂热法制备及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7年07期

5 王茜;滕靖宝;王权;姜伟;;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7期

6 彭勇宜;徐国钧;代国章;李宏建;;银纳米线的多元醇法制备工艺条件研究[J];材料导报;2015年22期

7 张旭;吴禹;仝旋;许孝芳;吕柳;;银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导光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6年01期

8 夏兴达;杨兵初;张祥;周聪华;;多元醇热法制备银纳米线及其在透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16年05期

9 彭勇宜;徐国钧;周剑飞;代国章;王云;李宏建;;银纳米线的侧向生长及其抑制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6期

10 魏智强;徐可亮;武晓娟;武美荣;杨华;姜金龙;;银纳米棒的醇热法合成与性能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心;孙磊;陶小军;赵彦保;;绿色合成法制备银纳米树枝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姚素薇;迟广俊;张卫国;王宏智;;模板合成银纳米线及其微结构的研究[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邵桂雪;李天保;张华;赵君芙;梁建;许并社;;微波冷凝回流制备银纳米线[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东圳;宋忠孝;陈锋;黄剑;赵永席;;各向异性的多点可控生长单晶金银纳米刺用于高灵敏可重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5 汪尔康;;寡聚核苷酸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倪鑫;金洲;邱婷;胡茵茵;蒋小春;;基于中草药还原法制备银纳米材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科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6年

7 乐士儒;栾野梅;安茂忠;;电沉积银纳米膜的光学性质研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加乐;高艺羡;林丽芹;孙道华;周尧;李清彪;;栀子干粉及其水提液还原制备单晶银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严亚;康诗钊;穆劲;;有机模板剂对银纳米晶形貌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大勇;卢晓峰;王策;;模板法静电纺丝制备银纳米线及其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 2016)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高翔;我国高品质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2 赵亚萍;扎个银“筏”载分子[N];科技日报;2003年

3 华凌;美利用银纳米线开发出弹性导体[N];科技日报;2012年

4 特约撰稿 耿随平;银纳米技术让LG显示器健康环保升级[N];通信信息报;2005年

5 王迅;瑞士科学家3D打印金银纳米墙 可制造更高性能触摸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6 记者 李鸿青 李细万;我市“民企”产品跻身世界高端技术领域[N];郴州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胡刚 实习生 张李源清;在科技创新中腾飞[N];郴州日报;2006年

8 韩经;未来智能手机像纸一样折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9 记者 黄X;金银在前,光线也“分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超;有序银纳米线杂化体系及其光谱增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2 陈超;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侯岩雪;低维银纳米结构的合成和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曲斐;以聚乙烯亚胺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及其性能与相关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李厚深;水溶性类球形银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6 吕志成;银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闫兴振;银纳米线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型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史玉娥;柔性等离子体银纳米线膜用于快速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D];山东大学;2016年

9 王君;柔性电子器件银纳米线电极光致劣化行为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朱杰君;金、银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慧;银纳米线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测定[D];大连大学;2018年

2 吴涛;核酸结构调制的探针荧光行为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3 杨远莲;双金属金银纳米簇荧光探针检测离子和小分子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4 郭川磐;银纳米簇基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

5 吴智聪;基于银纳米线网络的柔性透明电极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周启豪;基于透明柔性电极的可视化触摸感知皮肤[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贾丹;超细银纳米线的合成与形貌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陈媛媛;利用银纳米簇研究糖与凝集素的相互作用及汞离子的检测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穆威宇;基于MUC1和HIF核酸银纳米簇的制备与肿瘤多模态成像[D];江苏大学;2017年

10 郑鑫;纤维素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及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9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19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