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57.1;TB33
【部分图文】:
相较于传统的多孔材料,MOFs 材料的合成方法更为丰富,合成条件也更加温和。溶剂热法是合成 MOFs 材料最常用、最传统的方法(Jeremias et al 2012),近年来人们也开发出其他合成 MOFs 的手段如:微波辅助合成法、电化学法和机械化学法等(Meek et al 2011; Stock and Biswas 2012; Sun and Zhou 2015)。(1) 溶剂热合成法一般而言,溶剂热合成法是 MOFs 最为常见的合成方法。MOFs 的自组装过程通常从分离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开始,通常情况下是将反应物与反应介质(水或一种有机溶剂或几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混合加热。溶剂热合成中常用的有机试剂有 N,N-二甲基乙酰胺(DMA)、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亚砜(DMSO)等。这种合成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增加有机配体的溶解性,并且由于有机溶剂的模版效应能大大提高合成产物的多样性。如图 1.1 展示了溶剂热法合成 MOFs 材料的生长过程(Lee et al 2013)。
图 1.2 通过传统加热法(a)与微波加热法(b)得到的 MOF-5 晶体的扫描电镜图(Choi et al 2008)。Fig.1.2 SEM images of MOF-5 crystals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a) and microwaveheating (b)(Choi et al 2008).(3) 电化学合成法MOFs 电化学合成法的原理是阳极产生的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桥联有机配体配对结合形成 MOFs 结构(Stock and Biswas 2012)。电化学合成 MOFs 过程中,可以加入离子溶剂来避免阴极金属沉积的问题。2005 年,首次报道了使用电化学法合成
包括合成 Zn 基 MOF,Cu 基 MOF 和 Al 基 MOF(Joaristi et al 2012)。如图1.3 所示,Stassen 等报道了用 Zr 片作为唯一金属源,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合成了高稳定的 UiO-66 薄膜(Stassen et al 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线电化学发光电极阵列芯片研制成功[J];分析化学;2016年02期
2 杨洋;孙世国;刘凤玉;樊江莉;彭孝军;;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机理及改善其强度的途径[J];化学通报;2009年09期
3 胡海岩;尹丽娟;张静;冯涛;蒋春林;杜爽;;Roche 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性能评估[J];中国医疗设备;2017年09期
4 张雯艳,阙肖冬,马兴刚,钱丽娜,潘维平,郭玉芹;电化学发光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年01期
5 ;电化学发光及其毛细管电泳联用分析方法研究获新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3期
6 张军瑞;陈健;刘仲明;;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7 袁世栋;沈英;冯麒;邹颂海;;电化学发光示踪剂——RU(bpy)_3~(2+)复合物的合成法[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8 王鹏,张文艳,周泓,朱果逸;电化学发光(ECL)在药物和生化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06期
9 童碧海;梅群波;李志文;董永平;张千峰;;系列2-苯基喹啉类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2年23期
10 刘冬妍,张玉英,王艳玲;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CA125对结核诊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英;杨凯丽;漆红兰;高强;张成孝;;大肠杆菌电化学发光传感新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1)[C];2011年
2 张晶晶;曹俊涛;刘彦明;;基于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师桂芳;曹俊涛;刘彦明;;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适配子传感器检测癌胚抗原[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马芬;李婷婷;漆红兰;高强;张成孝;;非标记型电化学发光铅离子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1)[C];2011年
5 许元红;刘敬权;汪尔康;;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纸芯片固态电化学发光平台的建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6 尹学博;唐春霞;刘东元;辛有英;;基于DNA识别的电化学发光传感技术及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7 杨秀荣;邱海波;严吉林;赵晓翠;汪尔康;;微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同时检测药物分子[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建华;姜晓云;;甲状腺功能检测对妊娠妇女的临床应用[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朱德斌;邢达;;电化学发光PCR在基因点突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袁世栋;沈英;冯麒;;电化学发光示踪剂—RU(bpy)32+复合物的合成法[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通讯员 于洋邋记者 张兆军;世界首台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综合分析仪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3 白毅 于洋;长春应化所在电化学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任福海;化学生物分析平台添新成员[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5 于洋;中科院研制成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记者赵伟 通讯员于柏林;微型综合分析仪在长通过验收[N];长春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群;(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管增强电化学发光机理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2 漆红兰;纳米粒子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婷婷;污染物基因毒性的微纳米基电化学发光传感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娄方明;基于鲁米诺及其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5 李璐;生物单分子定量检测新方法及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D];山东大学;2010年
6 邵康;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构建新策略及其在动物疾病检测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7 杨海英;以凝集素为识别物的细菌/细胞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柏建国;毛细管电泳及其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哲建;基于多肽和适体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储海虹;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浩;三种新型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龙小言;铜铟硫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发光与生物传感[D];山东大学;2018年
3 马雪雪;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免疫传感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韦艳芬;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结合其他技术在含胺类药物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汪碧如;MOF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刘霞;电化学发光阵列生物传感新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7 邓亚南;两种基于硫化物的电化学发光传感体系检测五氯苯酚和铜离子[D];湖南大学;2017年
8 徐兰兰;基于傒衍生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分析的应用[D];聊城大学;2018年
9 胡怡洁;基于凝血酶和汞检测的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李雅利;双极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其分析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9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2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