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含孔洞单晶纳米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发布时间:2020-10-18 11:57
   在目前的工程材料科学中,金属材料的缺陷破坏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破坏方式。通过研究微观纳米金属体系的缺陷,实现改善金属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质,从而为制造高性能金属材料提供新的工艺方法。论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EAM势函数,进行了含孔洞单晶纳米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含孔洞单晶纳米铜构件的力学性质。研究了含孔洞的铜纳米板双轴拉伸载荷下的力学行为。讨论了模型中的孔洞位置、孔洞半径和孔洞形状对铜纳米板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剪应力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位错在纳米正方形板的角部形成,随着变形的增加,位错向孔洞中心靠近。孔洞半径影响纳米板的破坏时间。孔洞半径越大,剪应力越小,模型破坏越早。孔洞位置影响位错分布。孔洞位置越靠近边界,其模型的剪应力越大。非对称加载条件下,对称位置孔洞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孔洞是非圆形时,在尖端处将出现新的非对称位错线,导致其力学性质的不同。研究了三轴拉伸下载荷作用含不同尺寸立方孔洞的铜纳米立方体的力学性能。除了孔洞尺寸还考虑了晶向不同造成的影响。在研究[100]晶向纳米立方体时,引入了静水应力、真应力及对数应变的概念。通过分析,静水应力可以代替模型的三轴应力。真应力略大于传统的名义应力。随着孔洞比率的增加,屈服强度降低。另外,从能量、应力和变形的角度研究[110]和[111]晶向带孔洞铜纳米立方体的力学性能。晶向的不同,会导致三轴应力的变化。无论哪一个方向的应力,都会随着孔洞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这两种晶向的铜纳米立方体,孔洞尺寸越大,越容易模型破坏、越规整。研究了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单晶铜纳米椭球壳的力学性能。引入正应力和Mises应力来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对均匀厚度纳米壳、变厚度纳米壳和变半径纳米壳的模拟,阐明了厚度对屈服行为和其他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纳米壳体的势能、应力和变形。纳米球壳剖面的位错线会形成一个八边形,或者是再外接一个四边形。变厚度纳米壳会轻微地破坏这种形状。纳米壳的势能会在一个稳定阶段之后增加。纳米壳层的厚度对弹性阶段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厚度的纳米壳层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具有相同厚度不同半径比的纳米壳的位错图形是被挤压的八边形。纳米壳的外部形状影响着加载的方向,影响着曲线的走势。纳米壳球体的结构比椭球体的结构更稳定。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对纳米壳体的影响,发现高速率拉伸下的势能和Mises应力最大。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14.121;TB383.1
【部分图文】:

计算机模拟,金属纳米材料


展的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和先进制造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化、高密度存储和超高速传输提出事装备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是社会的最具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之一。纳米材料将成为重要的材材料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对未来的经济和社米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宏观金属材料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纳米的优异性能及其应用前景,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复合材料材料的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寸时,尺度效应在研究中显得尤为模拟数据分析发现,金属纳米材料所表现的性质不仅与金属关,而且与金属纳米材料的加载方式、金属纳米材料的环境探测方法不易操作且难以在微观尺度上实现,因此很难得出年来,1~100nm 范围内的金属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实验和料与原子和分子结构之间的桥梁。金属纳米粒子与表面之间广泛关注[10-14]。

壁虎,手套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微纳米技术提供了炫酷的例子,如壁虎式攀岩手套(图 1.2),在材料、医学、IT 技术和其他应用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进步。并已经影响到电子、纺织、生物技术、医药和清洁能源(图 1.3)等行业领域。

荷叶,壁虎,手套,清洁能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微纳米技术提供了炫酷的例子,如壁虎式攀岩手套(图 1.2),在材料、医学IT 技术和其他应用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进步。并已经影响到电子、纺织、生物技术、医药和清洁能源(图 1.3)等行业领域。图 1.2 壁虎式攀岩手套Fig. 1.2 Gecko rock climbing glov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丽娟;张鹏;郑珊;胡红;孔玲;尤育洲;李国君;高珊;;纳米铜体内体外急性毒性对比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7年06期

2 蒋成素;樊文艳;孟胤妤;任晓艳;杨定英;古衡芳;肖雁冰;;纳米铜浓度对纳米铜硅胶膜性能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3 刘花蓉;;纳米铜颗粒的研究现状[J];广州化工;2016年16期

4 张念椿;刘彬云;肖定军;王植材;;透明导电膜材料纳米铜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4年02期

5 徐斌;楼白杨;曹小海;李晓;;热分解法制备纳米铜/石蜡相变驱动复合材料及性能[J];功能材料;2014年21期

6 李丽萍;张海燕;林锦;庞晋山;贺春华;宁锌;;碳包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9期

7 王晓丽;徐滨士;许一;史佩京;于鹤龙;;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年03期

8 于鹤龙;许一;王晓丽;史佩京;徐滨士;;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陈磊,陈建敏,周惠娣,贾均红,皮珺;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颗粒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7期

10 于鹤龙;徐滨士;许一;王晓丽;;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钦友;含孔洞单晶纳米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刘先黎;电刷镀大块纳米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会平;纳米铜及氧化(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D];吉林大学;2007年

4 雷荣辉;纳米铜肝肾毒性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孟灵灵;涤纶基布表面磁控溅射纳米铜膜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6 董春法;化学还原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银与纳米铜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杨保华;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纳米铜的肝、肾毒性及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8 朱晓群;光致铜离子金属化、纳米化与图案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王国勇;电沉积纳米晶铜微观组织与变形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伟;高导电金属纳米结构及其印制电子油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锡芝;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单晶纳米铜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宇;纳米铜周期加载条件下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蒋成素;纳米铜浓度对纳米铜硅胶膜性能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8年

4 张银侠;复合微纳铜颗粒膏的制备及其烧结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樊文艳;MAS-IUS中LNG释放模式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6 刘欣;纳米铜抗菌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7 闫飞;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刘耀辉;纳米铜在碳基固液复合润滑系统中的摩擦学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9 张雪峰;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10 石玉杰;纳米铜/聚丙烯膜中铜向食品/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4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